商品详情

78.00

本能 丽贝卡·海斯 著,夏高娃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数量

商品详情

本能 丽贝卡·海斯 著,夏高娃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能 丽贝卡·海斯 著,夏高娃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压力过大,对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不满意,缺乏真正的目标?为什么我们似乎在自我设限,阻碍我们的幸福和成功?答案就在于我们的本能。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从商业到人际再到健康,我们都是凭着本能在行事,这些本能是为了帮助我们在被匮乏和危险统治的世界上生存而建立的,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丰富选择和无限联系的多样化世界,这些本能已经过时,而且阻碍了我们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取得成功。书中,进化生物学家丽贝卡•海斯博士为我们提供了简单、可操作的方法,重建我们的本能思维,重新引导它们为我们服务。

  作者简介

  进化生物学博士,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她的职业生涯主要致力于揭开人类思维方式的悖论,致力于帮助他人过上没有恐惧和压力的生活。通过开展演讲、讲座等形式,海斯博士与观众分享她的每一项研究,并希望借此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海斯博士的研究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为是具有“革命性”的。她曾在南卡罗来纳州州长科学和数学学院任教,后来被聘为创始教师之一,创办了一所创业学校,以培养企业家思维为主。

  精彩书评

  给所有勇士和读者的打破古老思维的读物,让人从处处受限,迈向成功人生!

  ——乔·德·塞纳(Joe de Sena),《纽约时报》畅销书Spartan Up 的作者

  终于,领导者们可以透过生物学去更加了解为什么在精进与发展领导能力时会受到与情商有关的种种阻碍。本书是所有人遗失的那片拼图,所有致力于追求更高表现和改善生活的领导者都得看看。

  ——希瑟·安德森(Heather Anderson),国际知名讲者、EQ 教练

  这是一份实用的指南,献给亟欲提高表现、改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商业生产力的求知若渴的读者。

  ——哈罗德·休斯(Harold Hughes),Bandwagon 企业 CEO

  在本书中,海斯博士透过生物学的角度来解读人类的行为,供心理学家研读。有如讲故事般生动的文笔,引领读者过上有更高生产力、更富足的生活。

  ——多萝茜·W. 坎托(Dorothy W. Cantor),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前会长

  目录

  第一章 生存:快中有慢

  第二章 性:重新定义性别角色、领导力和责任

  第三章 多样性:“更少”,却意外地更满足

  第四章 自欺:我知道你是谁,但我又是谁?

  第五章 归属:合作方能共渡难关

  第六章 对他者的恐惧:为什么陌生人始终是危险的信号

  第七章 信息收集:在混乱中保持好奇心

  结语 变得(不再)心怀畏惧

  致谢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街头乐手

  2017年1月的某一天,一名身穿牛仔裤、头戴棒球帽的男子在华盛顿地铁一处繁忙的站台上摆摊拉起了小提琴。他的提琴盒子敞开着放在脚边,以便路过的成百上千个通勤族里有人愿意给他的表演投下一点奖赏。

  在整整43分钟的时间里,音乐大师们的名作一刻不停地从提琴上倾泻而出——这些直击人心的美妙音乐来自巴赫、马斯内、舒伯特与庞塞。在全世界的音乐厅中,都会有乐迷为这些杰作所倾倒。然而,这里却几乎没有一个人在意它们。行色匆匆的人群中似乎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名他们全然不曾理睬的乐手正是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而他手中演奏的乐器是当今最昂贵的小提琴之一——一把1713年制作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贝尔从小在小提琴方面就天赋异禀,他在交响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不仅场场爆满,甚至有观众情愿站着听完他的整场演出,而他的出场费也高达每分钟1000美元。但此时,他以一副和乞丐差不多的模样站在地铁站台上,人们就对他的演奏充耳不闻了。人们只是匆匆忙忙地从他身边路过,就像已经迟到了一样——不论他们到底要去哪里。而且讽刺的是,也许有些人正是为了能买到一张贝尔音乐会那极其抢手的门票才如此匆忙。

  贝尔最终只收获了路人匆匆投在提琴盒里的几美元。在从他身边走过的1070个行人中,只有7个人对他的表演投入了1分钟以上的注意,而且这7个人还是以孩子为主。绝大多数通勤族只是按部就班地走在自己的固定路线上,甚至不愿抬头多看一眼。

  这能说明我们社会中的什么现象呢?首先报道此事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吉恩·温加腾做出了十分精准的总结:“如果我们不能从日常生活中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来欣赏顶尖艺术家演奏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如果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巨浪强压之下,居然能对这样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我们还有什么好错过的呢?”

  如果忙得连停下脚步留意一下身边音乐的时间都没有,那我们还有什么好错过的呢?日常生活的压力究竟剥夺了我们多少乐趣?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如今物质丰富、设施先进的环境中对那些动人的音乐无动于衷呢?我想这可能都要怪我们的本能。

  相当讽刺的一点是,即便一部分人有财力去听每分钟1000美元的音乐,可以坐着私家飞机到处旅行,还能自由选择想要的食物——而不是有口饱饭吃就谢天谢地了——他们的大脑也同样困在“生存”这个循环之中。现代世界的日常生存,迫使我们进入一种持久的繁忙状态,即便是在“居家令”实行期间也是如此。我们倾向于把时间看成一种既宝贵又稀缺的资源,就好像我们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件事情做好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从洗衣机到外卖送餐,拜近200年内的技术进步所赐,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空余时间,可我们却总是让自己沉浸于时间更少的错觉之中。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自己的日常安排。也许今天你也是伴随着闹钟刺耳的铃声醒来,喝下一杯热气腾腾的提神饮料,然后要么投身于地铁站台上拥挤而陌生的人群,要么坐在私家车里,在拥堵中度过整个早晨。9点钟刚过,你终于冲进了办公室,或者登录上自己的Zoom会议,悄悄盼着没人发现你迟到了几分钟。在接下来一整天的时间里,你都会忙着跟各路陌生人打交道,并且尽你所能理解各种信号(往往还是在不能以表情和语调作为辅助的情况下)。到了晚上6点,你下班了,但是没做完的工作依然让你感到焦虑不安,你还惦记着手头那份似乎永远没法搞定的报表。你从日托班接上孩子,向这些你甘愿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托付给他们一整天的陌生人道谢。然后,你伴侣的双亲又突然打来电话:他们临时决定来你家一趟!晚饭该准备点什么?最终,所有人都睡下以后,你歪在床上漫不经心地刷着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消息,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新鲜事。接近午夜,你才躺平了准备睡觉。接下来辗转反侧的六小时睡眠中,你不时会被手机里不断蹦出的提示惊醒,直到响个不停的闹铃开启第二天的循环。

  把这一套写下来就已经让我有点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了,而我还只是写写而已。压力原本是能够挽救我们生命的刺激机制,它能够触发我们的战斗或逃跑或冻结反应——这种行为会推动我们去与捕食者战斗,或者逃到安全的地方,又或者原地蹲下,希望自己别被发现。然而,我们的大脑却相当不擅长区分真实存在的威胁和被感知到的威胁。所谓“真实存在的威胁”,是饥饿 的老虎半夜跳进你的卧室,这种事在当代环境里实在是不太可能发生。但大脑并不会因此而放弃“保护”我们不受它感知到的威胁的伤害,并为此在并不合适的场合下激发战斗或逃跑或冻结反应——比如,被与自己完全不同的陌生人包围;遭遇严重的堵车;或者听到急需处理的邮件提示音响起。与祖先相比,我们的生活乍看之下当然更安全、更轻松,可我们的大脑却依然执着于生存,就好像我们吃个午饭都能碰上100只老虎一样!可以说,我们的大脑体验到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现实世界。

  结果就是我们的大脑被锁定在生存模式上,它会不断阻拦我们享受令人愉悦的片刻时光——地铁站里偶然听到的小提琴声,或者面包房里飘出的新烤面包的香气——或者在这种愉悦中停留太久。愉悦与生存相比,只能居于次要位置,所以我们会去排除身边的所有“危险”,这样当然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那些“奢侈”的活动了。但是,让人错过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刻,还不是我们早已过时的本能唯一的负面效果。它还会对我们的健康和日常表现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