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20735254
-
书名
诊室里来不及说的话
-
作者
李博 著
-
出版社名称
东方出版社
-
定价
49.00
-
开本
32开
-
出版时间
2023-08-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医学科普读物爱好者 健康养生读物爱好者
医生面若冰霜,患者心急如焚,医患间如何双向奔赴?
1.看病只用三分钟,为什么?
2.为什么是你生病?
3.中医脉诊缘何“神奇”?
4.忌口,忽略还是重视?
5.医生为什么会误诊?
6.医患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本书讲述了李博医生从医20多年间与患者之间所发生的普普通通的故事,有矛盾,有理解,有怀疑,有信任,有欢笑,有泪滴,有相聚的喜悦,也有分离的不舍,有同胞的温暖,也有国际友人的支持,字里行间充满了医学冷静却温情的关怀。围绕医患关系这一医学人文热点话题,作者从隔阂、诊疗、中医西医、交流、信任、共识等方面,将那些诊室里来不及说的话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述出来,希望能够有助于消弭医患矛盾,增进医患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双方有效沟通,通过医患共建共度漫长的诊疗过程,以期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内容简介
走进诊室,面对患者,总有解释不完的话。因为对健康的关注点不同,以及健康知识的信息不平衡,所以患者会产生诸多疑问,医生恨不得倾囊相授。但关键在于患者很多,而医学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于是,医生就把最精要的话,应该怎样做的事,三句并作两句,甚至一句,讲给患者,而略去了为什么要求这样做。这样一来,医患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隔阂,一些医患互相不理解的事情就会见诸报端,引发大家的不满。其实,医生何尝不是一肚子委屈,为你好还被你投诉,工作压力大不说,时间还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还得不到理解。
本书聚焦医患共建这一主题,通过李博医生从医20余年的一个个诊疗小故事,将医患间存在的隔阂、不信任、沟通难、不理解等问题一一道出,将诊室里医生想说却无暇说的话,以及那些在很多医生看来“说了也无用的话”,一一道出;并且将患者在就诊时“听不懂的话”“误解的诊疗程序”“心里的委屈”,悉数道出,在医生与患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让医患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促进医患间的双向奔赴,共建理想的诊疗结果。
作者简介
李博 (笔名甫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以“不药而疗人之疾”作为诊疗宗旨,擅长用中医经典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便秘、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尤其是消化与妇科共病状态。10年间撰写出版小说体科普畅销书《胃靠养肠靠清》系列、《调好肠胃百病消》以及中西医专业书籍5部,深受业内及患者好评。
精彩书评
李博医生勤于思考和撰写,把中医学的科学和人文融合在了字里行间,对任何一位医者和患者都有很大的启发,推荐阅读和思考。
刘清泉 主任医师、博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李博医生把中西医诊疗场景中的故事循证化,兼顾循证叙事化,达到了当代中西医叙事循证交互融合、阴阳平衡。
商洪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
诊室里总是来不及说更多的话,遗憾之余,李博医生有心记录了这一切,并在工作之余写出来,是让我们欣慰和感慨的一件事情。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推荐阅读和思考。
李萍 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倡导者
本书以诙谐幽默的文字娓娓道出自己与患者间的诊疗故事,生动地呈现自己践行医患共建的决心与热情。
汪红兵 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李博大夫的书告诉大家一个朴素的道理,疾病的背后不只是器官,组织发生病理变化的躯体故事,更是人生遭逢苦难的心灵故事。
王一方 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本书堪称平行病历叙事的典范之作,潜心阅读有助于医者职业成长。
杨晓霖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创始人
读懂李医生不及当面叙说的心里话,无论接诊还是求医,漫漫人生路,理当多一份沉着和从容。
邵卫东 中华预防医学会叙事医学分会秘书长
目录
目录
序 共同谱写医患共建的故事
1.隔阂
看病只用3分钟,为什么?
候诊3小时,诊疗3分钟……患者的心思,医生懂。
你当诊疗是儿戏?
从简单到复杂,患者的关注医生也许不懂,医生的思维方式患者也不懂。不要碰触医生的禁区和底线,医生也有不开心的抗拒。
妇科的男大夫
非医疗界对于异性诊疗争议比较大,而实际上,对于医生来说,这并非是一个专业的问题,其实无非是性别差异带来的“不便”。
不想做胃镜那些事
隔阂从哪里来,误解从哪里来,消除它们,让信息对等,我们需要做出努力。
2.诊疗
不药而疗人之疾,上之上者也
与《孙子兵法》所尚“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诊疗是为了让疾病痊愈,医生如果能不用药就让人恢复健康,也是一件最好的事情。
为什么是你生病?
疾病的治疗不是单靠吃药的。
诊疗的方式很重要
让患者了解疾病的诊疗过程、疾病诊疗的复杂性和颠覆性,以及医生的综合判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名医”男主角的道具——没有疗效的处方
有时,需要医生需要做一个配合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好演员。
差一点儿误诊
医生和患者都有惯性,摆脱惯性才能寻找疾病真相。
看不懂的诊断书
诊断是联系医生和患者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双方都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同的诊断,可能带来不同角度的思考,诊断的层次不同,也是一道选择题,这需要机缘。
八卦的医生和听话的患者
一不瞒父母,二不瞒大夫。
这是人生的信条,也是我们讲真话的底线。
3.中医,西医
中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阴阳和五行。
“神奇的”中医脉诊
无论中医、西医,诊断都是一个经过综合分析后,不断做选择题的过程。
4.交流
信息传递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传递信息是交流的目的之一,信息传递得准且有温度,将有助于患者调节身心。
忌口,忽略还是重视?
忌口是医患交流的重要环节,需要双方在意,但也不能过于在意。
再谈忌口
忌口是医患间最容易链接生活信息的话题。患者认真地告诉你的医生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和烹饪方式;医生认真地告诉你的患者,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行的。
5. 信任
谈谈医闹
信任是海,让我们在深邃的思考背后,体悟医患密切配合的力量。
给医生讲课的患者
患者需要遵从医生的引导,医生也要倾听患者的心声,信任是相互的。
双重身份的挣扎
要么别找我,找我就信任我。你若信任无隙,我必尽心竭力。
6.共识
冬(残)奥村里的中医国际诊疗
每个人的想法确实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对事物的看法更不同,然而,在冬(残)奥村集体中,求同存异是我们达成的共识。
彳亍在信任之间
医患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坐在你的面前,窗外云卷云舒,笑谈过往云烟,看远方,彼此在你我的心间。
后记
精彩书摘
每个患者都有一个故事
医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职业,把职业作为事业来努力,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激情和魅力。能和各色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医生的眼中自然多一份关于世间冷暖的特殊感悟,由此构成了医生眼中别具特
色的大千世界。
患者们的故事或许非常有趣,或许十分乏味,或许让你无奈,或许令你感动,或许需要你用心体会,抑或会掀起你内心的波澜……
我和小然吃过两次饭。第一次吃饭,她就开始旁征博引报纸和网络上的信息,彻底地帮我分析她胃痛的病因,以及为何会出现便秘。这段波澜起伏的叙述,前后跨越了 10 年。
刘大妈三番五次地推开诊室门探进头来,直到我请她坐在我的诊桌前。此时,她又紧锁眉头,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为女儿求医奔波的经历,女儿太瘦了,又好不容易考到北京来,家里照顾不上,
然后非常着急地问我,如何是好,该吃什么药。
王大爷的嗓门儿大到可以去开演唱会了,而且性子特别急,恨不得我马上就给他开药,旋即好起来,整个过程就如旋风般迅速。
中医认为:其高者,因而越之。作为医生,我在旁观他们故事的同时,需要冷静地把握其中的要点,最重要的方法是因势利导,而不能随波逐流。
小然的治疗,就需要迅速判断她的病情,彻底打消她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斩钉截铁地告诉她,她的疾病很简单,往往是长时间不规律饮食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只要规律饮食、适当运动,就可以恢复。
要治疗刘大妈女儿的疾病,需要先让刘大妈把自己焦虑的心态缓和下来,因为很可能,她女儿的“病症”是刘大妈自己的焦虑状态造成的。爱是要讲究方法的,不是一味地呵护,这是一个很复杂
的问题。我和刘大妈约定,请她的女儿直接来找我,经过调理,我相信,她的女儿会恢复到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对王大爷,需要让他多关注一些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的事情,多钓鱼、多散步,还要耐心地和王大爷多唠唠家常,营造一种轻松平和的氛围来感染他。
患者谱写的每一段故事都需要医生用心地阅读和修改,由此双方可以共同谱写健康和谐的乐章。把握患者的内心,增强真诚的沟通,就会让对症的药物发挥得更好,就会在每个医患配合的故事中
得到理想的结局。
在医患共建的漫漫征途中,医生需要患者的信任和依赖,患者需要医生甘冒风险的诊断和治疗。生命无常,世事难料,但是只要有希望,医生就会迎难而上,拼尽全力。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目的。
回顾 20 多年从医生涯,遇到太多的患者,经历太多的故事,有很多话想说却未说,因为来不及,诊室的时间太紧张,等候的患者很焦急,但医患双方太需要彼此了解、彼此沟通、彼此理解。医者仁心,我将那些诊室里来不及说的话汇集成书,希望这本小书能增进医患双方的交流——诊室里,话虽未及细说,但你的心思,医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