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98.00

古建之美 陈从周 著 9787559470362 江苏文艺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古建筑理论力作,汇集了陈从周先生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全书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随文配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与手绘图,以及后人补拍的现摄图片、博物馆珍藏的古建名画等,可作为建筑艺术的典藏读本。

  文章既涉及陈从周对中国数十个代表性古建筑的详细考察,同时又对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法、特征、研究与保护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还特别收录了作者在走访考察和研究古建筑过程中写下的兼具知识性与个人情趣的文章。本书挑选出所有关于古建筑品赏的经典篇目,集中呈现了我国的古建之美,展示了陈从周先生关于古建研究所写作的所有名篇。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11.27—2000.3.15),古建筑、园林专家,散文家。杭州人,祖籍绍兴。从夏承焘先生学诗词,从张大千先生学绘画,从刘敦桢先生学古建筑。也受到亲戚徐志摩影响。著有《徐志摩年谱》《苏州园林》等。其《说园》五篇,提出“还我自然”的园林美学,先后被译成英、日、法、意、西文。

  陈从周先生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五十余年,是将中国园林推向世界的现代第一人。

  目录

  园宅篇

  拙政园园主考

  拙政园的演变与掌故

  北京怡园

  恭王府的建筑

  西泠印社内的营建布置

  浙江古建筑调查记略

  徽州明代建筑

  桥塔篇

  水乡的桥

  苏州宝带桥

  绍兴的宋桥——八字桥和宝祐桥

  我国古塔的高度

  上海塔琐谈

  淮安文通塔考

  豫晋散记

  松江县的古代建筑——唐幢、宋塔、明刻

  硖石惠力寺的唐咸通经幢

  宣城广教寺双塔鉴定

  寺殿篇

  苏州罗汉院正殿遗址

  直保圣寺天王殿

  保圣寺塑像之发现及保护经过

  江苏吴县古建筑——圣恩寺梵天阁调查记

  扬州大明寺

  扬州伊斯兰教建筑

  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元构大殿

  金华天宁寺元代正殿

  绍兴大禹陵及兰亭

  洞庭东山的古建筑杨湾庙正殿

  广州怀圣寺

  亳州大关帝庙

  江西贵溪的道教建筑

  庐山的宋元明石构建筑

  拾余篇

  江浙砖刻

  柱础述要

  朱启钤与中国营造学社

  姚承祖与《营造法原》

  民初修建崇陵及光绪奉安

  前言/序言

  文史与规制,技艺与格 致 陈从周先生古建研究文 集《古建之美》汇集出版, 让我们这些昔日的学生们倍 感欣喜。回忆当年从游时, 听讲、读书、踏勘、测绘的 情景历历在目。陈先生对中 国古建筑的研究,可谓博古 通今,文理俱备,既有中国 传统的大学小学相结合研究 的态度,又有当代研究科学 技术方法论的运用。研读下 来,有四个突出的风格。 一、重视历史文化。先 生长于文史资料,认为研究 古建之美,必先从文献历史 入手。查相关方志,读历代 笔记,考碑刻铭文,访掌故 传说。江苏浙江上海广东, 山西山东北京河南,南北各 地,都在先生的眼里和心里 。相关古建筑的沿革流变, 兴衰历程,相关人物,往往 在先生论文中仅数百字,就 讲得清清楚楚。如《浙江武 义县延福寺元构大殿》一文 ,对建筑题记的记录与分析 ,鞭辟入里,推导精彩,令 人赞叹。与古建筑有关的人 和事,也是先生关心和研究 的对象,如《朱启钤与中国 营造学杜》一文,就有独到 的观点和史料。 二、研究规制格局。陈 先生研究古建筑,不仅关注 建筑物本身,而且联系历史 的制度与风俗的影响。梓翁 曾经问我们,为什么说“牡 丹富贵花中王”?我们答不 上来。先生解释道,牡丹是 一干三枝,一枝三叶,象征 三公九卿,符合古代理想的 制度。建筑也是如此,建筑 是表达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 ,我们要探究“物情、物理 、物态”。他在《恭王府的 建筑》等文章中,就表述了 中国古代建筑规制格局的关 系,同时也关心其中的例外 所表达的社会演变关系。 三、考量工匠技艺。先 生擅丹青,观察细致,晚年 尤喜绘墨竹兰花。“虽然高 下分浓淡,总是新篁得意时 ”。他对建筑构件的形态、 比例、材质和加工工艺兴趣 浓厚,总在思考之后讲出非 常有意思的看法。文集中《 姚承祖与(营造法原)》一 文,就对建造技艺和形态流 变之间的关联提出了非常有 价值的关注。我还记得当年 先生筹款翻印了《匡几图》 《燕几图》,今天的旧书网 上还能找到。这样的细致入 微,在古建筑研究中,非常 难得。 四、追求格物致知。“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 匝,何枝可依。”这是《短 歌行》中的四句。陈从周先 生带领师生测绘古建筑,以 此改成了四句口诀:眼明心 细,找到南北,绕屋三匝, 右轴可依。这是运用当代建 筑学方法进行实地测绘的原 则,要有敬畏之心,仔细观 察,在地形环境中找到方位 ,描述建筑与相邻建筑、街 道、河流的整体关系,画出 看不见的“轴线”。陈先生珍 视传统文化,但也积极运用 当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 ,从不保守。比如他对研究 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学者伯尔 希曼(又译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和梁思成先 生用什么相机了解得很清楚 ;他对拍古建筑室内照片的 体会是:用黑白胶卷,配三 脚架,16—22小光圈,10分 钟慢速度曝光,摁下光圈出 去抽一支烟,回来照片差不 多就好了,照片冲印出来, 比肉眼看得更加清楚;当年 他还给我们看过他拍的古建 筑玻璃板底片和新老相机。 在文集的《苏州宝带桥》一 文中,就可以看到先生对古 桥的几何形状、材料构成的 定性定量分析成果。 余生也晚。入陈先生师 门时,先生已经年近七旬, 随先生去外地调查古建筑的 机会不算多。但我们曾经有 幸跟着陈先生去山东泰安岱 庙测绘,补充了部分测绘图 。也曾奉师命与王鲁民师兄 一起去北京、天津、西安、 登封、郑州、洛阳、新密、 三门峡、风陵渡、永济、解 州、芮城、运城、洪洞、侯 马、稷山、万荣、绛县、襄 汾、临汾、汾阴、平遥、五 台、浑源、应县、太原、繁 峙、大同等地调研,与王鲁 民、雍振华师兄等去曲阜、 邹县、兖州、广饶、万德、 历城、长青、济南、淄博、 青州、潍坊、蓬莱、苏州、 南京、镇江、常州、无锡、 扬州、杭州、绍兴、松江、 青浦、嘉定等地参观,凡五 十余地。回想当年古建调查 旅程,面对今天先生古建文 集,更加体会到先生研究古 建筑的风格和指导学生的方 法,真是令人感恩、感念、 感慨。中国古建筑之美,美 在整体格局和人文环境,美 在既有规制与权变机动,美 在能工巧匠与土木形态,美 在格物致知与古今传承。陈 先生研究古建筑的观点和方 法,对我们认识建筑文化传 统,始终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陈馨师姐,整理陈先生 文稿经年。文集既成,嘱我 为序。自以为才疏学浅,不 堪重任,有众多专家、多位 师兄可以推荐,故再三请辞 ,而馨姐不允。于是诚惶诚 恐,抚今追昔,思忖月余, 落笔千言。不敢为序,但为 怀念吾师,权作浅显导读。 李振字敬撰 壬寅岁末,同济北园, 听雨轩中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