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121458354
-
书名
大势:站在十字路口的互联网行业
-
作者
裴培(互联网怪盗团团长) 著
-
出版社名称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00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2023-09-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1.互联网深度观察大号【互联网怪盗团】全新力作。
2.这不是热门话题科普手册,不是对历史热点事件的总结。
3.本书只讲一件事——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行业的下一个时代,将是什么样子。
4.深入探讨“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行业的下一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分析生成式AI、Web 3.0、AI、XR等对互联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以产业观察的视角,给出权威答案。
5.人类十分聪明,可以发明连自己都理解不了的AI;人类又十分愚蠢,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6.人们无数次认为互联网已经接近了天花板,可是互联网又无数次突破了天花板,这一次也不例外。
内容简介
未来,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将向何处去?
本书既不是一本关于科技行业最新热门话题的科普手册,也不是一本对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总结。本书将深入探讨“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行业的下一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分析生成式AI、Web 3.0、AI、XR等对互联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以产业观察的视角,给出答案。
作者简介
裴培,互联网怪盗团团长,毕业于北京大学。
自媒体“互联网怪盗团”主理人,曾在光大证券、瑞信方正证券、瑞银证券、国金证券等金融机构负责投资研究,任互联网及传媒首席分析师,同时还是独立电影制片人。
目录
序 章
从米哈游的估值超过B 站说起 | 1
第一章 互联网平台:Web 2.0 时代的“诸神” | 13
“平台经济”的前世今生 | 15
互联网平台的本质 | 25
“一个艺术家有1000 名‘死忠’粉丝就能衣食无忧”? | 35
Web 3.0:“平台经济”的终结者和克星? | 45
第二章 每个人都在讨论Web 3.0,谁真的在做Web 3.0 | 57
发币、炒币、NFT:这不是Web 3.0 的全部 | 59
Web 3.0 的正确应用方式:DO,DAO,DApp? | 70
Web 3.0 与元宇宙:一本糊涂账,谁人能看清 | 84
折中解决方案:Web 3.0 = Web 2.0 的自然延伸? | 95
第三章 内容产业的Web 3.0 时代: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 107
由ChatGPT 引发的争议:内容产业走向AIGC? | 109
互联网时代的马太效应:“IP 经济”的本质是强者愈强 | 122
平台型公司的窘境:从席卷全球的游戏公司并购狂潮说起 | 134
时来天地皆同力:Web 3.0 和AIGC 如何造就万亿级别的内容公司 | 146
第四章 帝国反击:互联网巨头为新时代进行的备战 | 155
Web 3.0 去中心化,AI 再次中心化? | 157
IBM vs. OpenAI:AI 科技“两条路线”的斗争历史 | 163
谷歌vs.亚马逊:两大消费互联网巨头的转型军备竞赛 | 175
进军线下:互联网巨头的最终命运是变成实体企业? | 187
中型互联网平台:转型、整合,或是坐以待毙 | 198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新时代的命运还是个谜 | 205
中国互联网的“特殊性”究竟体现在哪里 | 207
回顾历史:四次互联网红利及其后果 | 212
AI 时代的中国困境:ChatGPT 为什么难以复制 | 223
“AI 独角兽”的进退维谷:企业客户太难伺候,消费市场太难做 | 235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确理解OpenAI 带来的启示 | 247
第六章 新时代的科技与消费行业:一些预测 | 257
新时代的三股力量:Web 3.0、AI、XR | 259
新时代的内容行业:迎接最好的时光 | 264
新时代的电商行业:大型平台消亡的起点? | 273
新时代的金融行业:“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科技而非金融 | 282
新时代的社交网络:三条不同的突破方向 | 290
附录A 主要参考及学习材料 | 299
精彩书摘
序章 从米哈游的估值超过B站说起
我永远忘不了2019年11月,与一位投资界的朋友的微信语音对话。当时,B站刚刚发布了一份非常好看的季度财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月活用户(MAU)数同比增长38%,月度付费用户数更是同比激增了124%。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谈道:
在用户增长、优质内容和商业化能力提升这三大引擎的推动下,我们的收入将持续增长,我们对社区参与者的价值也将持续提升。
彼时彼刻,大部分投资者举双手赞成陈睿董事长的“出圈”战略:仅仅在二次元细分赛道上圈地自萌,是不能缔造一个伟大公司的;只有进军更多赛道、做Z世代的内容门户,才是成为头部互联网平台的正道!但是,“出圈”战略有一个严重的软肋,那就是不赚钱,至少暂时赚不到钱。B站的几乎全部营业利润仍然来自游戏,尤其是来自第三方开发商的二次元游戏,包括现象级产品《命运/冠位指定》(Fate/Grand Order),以及《碧蓝航线》《双生视界》等。既然要“出圈”,B站的资源就必须分散到各种各样不赚钱的新兴业务当中,这就导致其在营业收入激增的同时,亏损也在剧增。
不过,处于极度乐观状态的资本市场并不十分担心上述问题,愿意给B站时间;可是问题总归需要解决。在初冬的夜晚,有一位重仓B站的机构投资者给我打微信电话(当时我仍然是某券商负责研究互联网行业的首席分析师,而他是我的客户),讨论“B站扭亏为盈的路线图”。我们都认为,通过收购获得优质盈利资产,或许是B站快速扭亏的必由之路。于是他认真地问我:
我看到米哈游很赚钱,不过难以上市。B站可不可以收购米哈游,把自己的平台业务和对方的内容业务合而为一,这不就解决一切问题了吗?
没错,米哈游确实在2017年提交了申请在A股上市的招股意向书,并且在2018年初进行了更新;不过,证监会似乎没有“接招”的意思。自从2016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再也没有批准过一家游戏公司通过IPO上市,而通过重组上市也困难重重。游戏公司的融资跟房地产公司一样,在A股市场受到严格限制。根据最后一次更新的招股意向书,米哈游仅仅在2017年上半年就实现了4.47亿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高达76%!如此优质的公司却无法上市,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惋惜不已。
附带说一句,2018—2019年,我曾经三次拜访米哈游,与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和中层员工展开过十分愉快的交流。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米哈游的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事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既好玩又有前途——“技术宅拯救世界”这个口号,绝不只是喊喊而已。坦白地说,如果我在当时有投资米哈游的机会,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很可惜,不但我没有这个机会,腾讯也没有这个机会。除了一家天使投资机构,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外部投资者获得过投资米哈游的机会(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前言/序言
2022年10月,当我开始着手撰写本书时,我构想的是一本主要关于Web 3.0及内容产业的书。与很多投资人及互联网从业者一样,我相信“互联网平台”这个Web 2.0的概念已经走过了巅峰期,盛极难继,接下来必将逐渐让出舞台的中心位置。米哈游、鹰角等新一代游戏公司已经证明了内容开发者的潜力,LVMH(Louis Vuitton Moët Hennessy)老板成为世界首富则证明了品牌认知和优质稀缺产品的价值。在与投资圈的朋友喝咖啡闲聊时,我打趣说:“如果二十年后的世界首富来自内容产业,我不会感到奇怪!”其实可能还用不了二十年。
有趣的是,本书才写到三分之一时,ChatGPT就横空出世了,我也成为它的首批试用者之一。从那时起,我就惊叹于生成式AI的伟大力量——与Web 3.0及更早的“元宇宙”(混合现实)概念相比,生成式AI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迅速影响到了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从ChatGPT发布的第一个月起,我身边就有人开始用它帮助自己回复邮件、写文书、写报告;使用Midjourney绘画的更是屡见不鲜。一项技术创新究竟有多重要,不仅要看它在理论上有多么颠覆,更要看它对实践的影响速度。在这方面,生成式 AI获得了一个满分。
虽然我此前就计划将AI作为本书的主题之一,但是在目睹了ChatGPT的魔力之后,我决定留出更多的章节,浓墨重彩地讨论生成式AI对互联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在市面上,关于生成式AI的研究报告、论文和图书正在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诞生,如果不谈GPT,你就落伍了。不过,与主流观点相比,我有两个相对不同的看法。
首先,生成式AI是改造未来的一股力量,但不是唯一一股力量。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坦克是一种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武器,但是它不能脱离摩托化步兵、自行火炮和战术空军而存在。投资人总是追逐热点,AI这个热点的冉冉升起似乎使得Web 3.0、混合现实变成了明日黄花。问题在于,从实际业务层面看,情况可能恰恰相反——AI可以让混合现实内容创作更容易,还可以与Web 3.0交叉赋能。所以,我们不应孤立地看待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而应将其视为全球行业下一阶段广阔图景的一部分(尽管它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在商业上,生成式AI最大的机遇在于应用层。其实所有颠覆性的技术都一样,基础研发固然重要,开花结果的地方却在于应用推广。在本书截稿前夕,OpenAI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290亿美元。这个数字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最早把GPT推向应用场景的微软,其市值增加幅度远远过之。就连谷歌、Meta等在AI大模型研发方面的“落后者”,自2023年初以来的市值增加值都远超290亿美元,因为华尔街相信它们的核心应用能够从AI技术中汲取新的力量。说到底,全球不需要那么多的AI大模型,但全球需要无数多种AI应用场景。
假如没有生成式AI,那么传统互联网平台面临的可以说是一个日薄西山的局面:用户渗透率见顶,内容方/产品方的话语权日益增强,监管部门对平台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更不要说Web 3.0这个从根本上瓦解平台的技术手段。贯穿本书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随着Web 2.0时代走向终结,内容方/产品方也将相对于平台方取得越来越多的优势,乃至取代后者走向舞台中心。到了那一天,万亿市值的内容公司、千亿身家的内容创作者将不再罕见,米哈游、鹰角、Epic Games、罗布乐思(Roblox)只是新时代的先声罢了。
生成式AI的爆炸式发展,似乎改变了潮流:只有互联网大厂或者它们扶持的公司才搞得起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大模型或垂直模型也必须跑在互联网大厂的云服务平台上。而且,互联网大厂可以将其平台业务与AI深度绑定,从而最早享受到生成式AI的好处。那么,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否有必要改变?本书曾经的副书名——诸神之黄昏,本来指的是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困境与涅槃,如果互联网平台能独享生成式AI的成果,那么它们面临的就不是涅槃,而是又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了。
抱着上述疑问,我与数十位来自互联网行业和内容产业的朋友进行了交流,看看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所就职的组织在做什么。我还以间接的方式观察大洋彼岸的科技巨头们在应用生成式AI方面的进度具体如何。初步的结论是:生成式AI并不改变本书的基本论断。而且,AI与Web 3.0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忽视了,而AI与内容产业的关系往往被人误解了。像Midjourney这样的智能绘图工具抢走了一些原画师的工作,从而让人误以为“AI要砸内容创作者的饭碗”。可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的是,越重复的劳动就越容易被取代,位于金字塔尖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反而会更加值钱。
不要误会,本书不是想提前敲响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丧钟;或许这丧钟永远不必敲响。因为大批互联网平台自身也经营内容或实体产品业务,并坚定不移地向传统平台业务的边界之外扩张。就算等到“AI+Web 3.0”全面结合、去中心化潮流席卷世界的那一天,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都不会灭绝,就像燃油车不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扩张而灭绝。人类十分聪明,可以发明连自己都理解不了的AI;人类又十分愚蠢,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我们从中学开始就学习辩证法,不过愿意在实践中应用辩证法的人不多。
本书既不是一本关于科技行业最新热门话题的科普手册,也不是一本对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总结。本书确实想认真探讨“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行业的下一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的”,尽管作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或许不足以全面回答上述问题,但是如果本书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一些思考,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裴培(互联网怪盗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