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98.00

甲午战争:日本官方战争纪实 日本旧参谋本部 著,何建军,王建英 译 9787547616659 上海远东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甲午战争:日本官方战争纪实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以日本的官方史料详细还原甲午战争

  看清甲午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全过程

  揭示东亚传统秩序被颠覆的历史脉络

  附录世界各国随军观察员的战争评论

  内容简介

  《日清战争》是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甲午劫难记忆译丛”之一种。本书是日军旧参谋本部编写出版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共8卷)的节译版,主要从日本官方的立场出发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该书的部分观点有违历史事实,且有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地方,但整体而言史料比较详实,有助于我们了解日军在战争过程中的战略部署、部队的编成体制、作战方案的制定、陆海军的协同等情况,进一步加深对甲午战争的认识。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日本旧参谋本部

  译者简介:何建军,男,汉族,河南登封人,文学博士,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曾长期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工作,现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出版专著两部,编著、参编教材教参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多项。

  王建英,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词汇学,参编教材教参9部,出版译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目录

  概述 桑田忠亲

  日清战争

  第一章 战前状况

  第二章 两国开战

  第三章 朝鲜北部之战

  第四章 奉天省东南部之战

  第五章 旅顺半岛之战

  第六章 辽河平原之战

  第七章 山东半岛之战

  第八章 对清国南方和直隶之战

  第九章 恢复和平

  补章 日清战争 池边实

  年表

  精彩书摘

  甲午战争概述

  桑田忠亲 日清战争

  本书虽然讲述的是“日清战争”,但是作为概述,我也想粗略地讲一下日清战争时的国际形势以及战争结束后的三国干涉。

  江华岛事件

  且说每当日本国内的政治方针发生变化时,外交方针也会随之变化,这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明治新政府也立刻在明治元年(1868)12月,通过对马藩主宗义达向朝鲜通告了王政复古之事,请求两国修好。

  然而,朝鲜自大院君执政以来,实施严厉的锁国政策。因此,日本的请求遭到拒绝。之后,日本多次就修好之事继续与朝鲜谈判。但是,朝鲜不但不接受,而且出现了侮辱日本的情况。于是,征韩论在日本国内日益高涨,其代表性人物有西乡隆盛、板垣退助、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等。但是,明治六年(1873),征韩论被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驳回,西乡和板垣等辞职。然而,明治八年(1875)9月,在临近朝鲜半岛的江华岛江华岛位于韩国首尔西北部,是韩国周边岛屿中的第五大岛屿,也是朝鲜半岛的重要防线。本书注释均为译者注。下同。,发生了一起小事件。

  当时,日本的云扬舰在驶往清国牛庄的途中,靠近江华岛,提出了要些淡水的请求。但是,朝鲜军队突然从炮台开炮,舰长井上良馨不得已与之应战,摧毁了炮台。人们称之为“江华岛事件”。

  与朝鲜交换修好条规

  明治政府为了处理“江华岛事件”的善后事宜,于当年(明治八年)12月派遣黑田清隆和井上馨到朝鲜,谴责朝鲜向日本军舰开炮,要求就修好之事进行谈判。

  结果,朝鲜为江华岛事件道歉,接受了日方的要求。于是,明治九年(1876)2月,日本和朝鲜之间交换了12条修好条规,成功缔结了条约。

  该条规确定朝鲜也是独立的国家,因此和日本拥有平等的权利,朝鲜除釜山之外再开辟两个港口等。于是,日本立即派遣花房义质到朝鲜担任代理公使,明治十三年(1880)在汉城首尔旧称汉城,2005年1月韩国政府宣布该城市的中文译名正式更改为首尔。本书翻译从原文。设立了公使馆。另外,朝方也根据条约开放了元山、仁川等港口。因此,日本自明治初期开始便抱有的愿望,在此同时得以实现。

  但是,《日朝修好条规》当时朝鲜称之为《丙子修好条规》,后世通称为《江华条约》或《江华岛条约》。中的内容实际上是日本过去一直要求各国列强修改的不平等条约,是将己所不欲施于他人。同时,也可以说,这是为了把各国的注意力由日本引向朝鲜的谋略。

  果然,美、英、德、意、法等国也相继跟朝鲜缔结了与日本一样的修好条约。因此,朝鲜迅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不久,东方的局势开始围绕这个半岛变得动荡不安。

  ……

  前言/序言

  译者的话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战争。战争历时近9个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关于这场战争,中国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称为“甲午战争”或“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为“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或“日清战争”,欧美各国则称其为“First SinoJapanese War”,即“第一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的传统秩序,在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影响。中国因甲午战争的失利而割地、赔款,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的危机。日本则得到清政府的巨额赔款和台湾等要地,一跃成为东亚强国,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看,以甲午战争为分水岭,日本对中华文明的态度发生了逆转,经由之前的仰视、平视开始转为俯视。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提出了变法图强的口号,开始以日本为镜反省自己,并努力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甲午战争结束后一百多年来,中日两国学界尤其是史学界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日本,信夫清三郎的《日清战争》(1934)、田保桥洁的《日清战役外交史研究》(1944)、中塚明的《日清战争之研究》(1968)等著作,较客观地揭示了甲午战争的真相。此外,1904年,日军旧参谋本部编写了公开出版的战史《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共8卷)。旧参谋本部设立于1878年,直属天皇,是日本陆军的最高军令机关,负责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参谋军官的管理教育等,辅助天皇行使统帅权。因此,《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主要从日本官方的立场出发,详细记录了甲午战争的起因、中日两国军队的战力以及日本侵略台湾的经过,并记述了兵站、卫生等情况。该战史内容繁杂,且是用文语体撰写而成,为了便于现代读者阅读,德间书店于1966年出版了桑田忠亲、山冈庄八监修的《日清战争》。该书是旧参谋本部编写的战史的现代日语节译版,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同时,将其翻译成了现代日语,并删减了其中不太重要的记述。此外,为了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甲午战争,本书在卷首增加了桑田忠亲撰写的概说,介绍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卷尾附加了池边实写的《补遗日清战争》,介绍了日军的食物构成,并转引了当时亲眼目睹了甲午战争的一些外国人的评论。

  上海远东出版社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决定翻译出版包括日军旧参谋本部编写的《日清战争》在内的系列丛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书的中译本延至今年始公开出版。如前所述,本书是基于日本的立场写作而成,因此某些内容和观点与我国学界有所不同,如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于中国和朝鲜,且有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地方等,但整体而言内容比较详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日军在战争过程中的战略部署、部队的编成体制、作战方案的制定、陆海军的协同等情况,可以加深我们对甲午战争的了解,并更深刻地认识清军战争失利的原因。为便于读者的理解,我们对文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名地名做了注释,并根据相关史料订正了原书中个别人名地名的错误。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的甲午战争史研究有所裨益。本书涉及大量史料,因译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以期再版时修订。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