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书名
三苏家风
-
作者
刘小川,刘寅 著
-
定价
58.00
-
出版社名称
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编号
9787515369549
-
包装
平装
-
出版时间
2023-06-01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三苏文化研究专家、百万册畅销书作家刘小川全新力作!
•本书不可多得地以故事化笔法谈家风教育,融“史实、诗情、哲思”于一炉,披露千年大文豪苏东坡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文采斐然的成年的成长历程,立体化呈现三苏家风家教故事。立体还原苏东坡的成长轶事,揭秘“三苏”家庭文化密码。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的一生虽颠沛流离,却一步一景,活得快意潇洒,无论坦途还是低谷。本书作者刘小川多年研究三苏文化,创新性发现连接苏东坡及其家人之间的几条精神脉络,帮助读者从源头和根系上了解三苏文化,明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赓续三苏家风不变的魂脉。
•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本书创新性将苏氏家族优秀的家风理念根植当下,引领万千家庭传承三苏家风,弘扬三苏文化,培养浩然正气。
三苏家风是什么?它不是贴在墙上的陈规戒律,而是一种温情脉脉的情感力量和道德价值体系,是指引无数个体、万千家族乃至整个社会积极向上、向善的一股浩然正气。
本书作者刘小川以饱含哲思的笔触,追古溯今,将苏氏家族优秀的家风理念根植当下,内容既接地气,又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指引当下人们传承三苏家风,弘扬三苏文化,为个人成长积蓄生存能量,为家族发展提供思想教育方法论,为社会良序稳健向上运行汇聚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本书集趣味性与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精彩风趣,语言清新洒脱。既可作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又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指南,更是个人提升精神气质涵养的进阶之书。
内容简介
《三苏家风》以苏东坡在家乡眉山先后生活二十六年的历程为主线,聚焦于苏东坡从少年到成年的成长岁月,以丰富的史料为引,采用故事化笔法对“三苏”的家风故事进行追溯、合理想象和立体还原,穿透历史迷雾,为读者揭开“三苏”家庭的神秘面纱和文化密码,带领读者从源头和根系上把握苏东坡的精神脉络,领略“孝慈仁爱、读书正业、轻财好施、非义不取、不残鸟雀、心系百姓……”的苏家教育风范。同时,作者以饱含哲思的笔触,追古溯今,把苏氏家族优秀的家风家教理念根植当下,给予当今年轻父母诸多家教启示。全书内容精彩有趣,格调清新洒脱,语言诙谐风趣。既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又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指南。
作者简介
刘小川
三苏文化研究专家、畅销书作家,眉山市作协主席,已出版畅销人物传记集“品中国文人”系列、“品西方文人”系列,单行本《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以及《苏东坡传: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叙述一种》《刘邦传》《李煜传》《李清照传》《先贤与中国》《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等作品,被读者们亲切地誉为“传记文学革新者”“中国传统文化国民普及人”等。
刘寅
青年作家,三苏文化学者,已出版《探秘苏东坡》《初仕凤翔》等作品,多年来颇受读者喜欢。
目录
目录
序
眉山
李白在眉山的故事:铁杵磨针
“修身于家,为政于乡”
苏杲
苏序
苏序在眉山不骑马
爷爷种芋头
李顺攻城,苏序守孝如平日
苏序“不学《老子》而与之合”
爷爷街边坐,孙儿傻了眼
王安石的童年有问题
东坡先生元气足
费头子·树条子
脚野
穷
钱
任采莲
黄荆树条子,打得苏轼双脚跳
墙头的苏氏兄弟
苏序慢悠悠讲三种光
负面的东西也会催生正能量
“狂走从人觅梨栗”“年年废书走市观”
眉山好吃嘴
程夫人不残鸟雀
程夫人不发宿藏
张易简摆玄龙门阵,陈太初走火入魔
苏轼修改刘老师的得意诗
歪风邪气有时候要占上风
讲真话
不护短
打宽雄性渠道
苏序的遗传基因很强大
文化基因修正遗传基因
却鼠刀
箕踞
猜想苏序
天砚
爷爷病了
爷爷苏序走了
骑牛读书
手抄《汉书》
南轩
平台
“纷然众人中,顾我好颜色”
甚野
十八岁的苏轼有点犟
邻家有女墙头晃
程夫人循循善诱
夫妻夜话
王弗
小轩窗,正梳妆
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漫步于狂风暴雨中
史氏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妯娌
苏轼生冻疮,王弗轻咬夫君的手
程夫人睡下又起床
“为行者计,则害居者”
苏轼、苏辙初出川
道路的有限畅通,维系了生活意蕴的无限生成
“独立市桥人不识,万人如海一身藏”
参拜欧阳修
为子孙后代,苏洵冲风冒雪真能拼啊
公元1057年
大考在即,苏轼想念母亲
欧阳修看苏轼的考试文章直冒汗
开封街头苏老泉,且行且喜且长叹
黄金榜下捉女婿,捉走榜眼苏子瞻
欧阳修挨落榜学生的臭鸡蛋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苏东坡在京城哭了
“敢以微躯,自今为许国之始”
苏东坡想爷爷了
在眉山,程夫人强撑病体
《苏轼年谱》:“程氏,为眉山大姓。”
眉山,程夫人望眼欲穿
大喜之时忽然大悲
“归来空堂,哭不见人”
王弗病了一场
丁忧
苏轼尚未做官,先已为民请命
三苏迁往汴京
江水煮江鱼
苏轼不敢有作文之意
“三白饭”与“三毛饭”
君子固穷
殿试在即,苏辙拉肚子
苏东坡考了百年第一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凤翔雪地,有古人埋藏的丹药
王弗催苏轼动身
苏老泉“加油干”,亡于京师
苏老泉的三点贡献
苏东坡不提雷简夫
苏东坡栽松三万棵
王闰之
苏东坡的三个儿子皆孝顺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苏子过大庾岭
朝云诗
须髯如戟
代际孝道不可衰减
孝道是大道
程夫人生前,常在东门码头眺望
苏轼在眉山城朝夕独行
杨济甫、巢元修
苏轼、苏辙离开家乡
我的邻居苏东坡
后记
精彩书摘
序
我们一直在寻找绝对的正直与善良,找来找去,找到苏东坡。他宦海沉浮四十余年,经历了那么多事,目睹了那么多人间邪恶,依然不改初衷。初衷是什么呢?“奋厉有当世志”,要担当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美好。他五十九岁贬岭南惠州,携家带口,陆走炎荒千里,途中写诗:“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在大庾岭上他仰天长吟:“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正直的人命中注定是孤独的吗?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强大者,狂风暴雨奈何不了他。临终前他对三个儿子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这样的话令人感到悲凉,恶之花到处盛开。
西方人说,魔鬼比上帝还要原始。
《品中国文人·圣贤传》:“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人与人之间要讲仁义。”
仁义道德并不是孔夫子的发明,它的雄厚基础在民间,它是人际交往永恒的黏合剂,务农、做工、经商,须臾不可缺。
眉山苏家的家风,概括起来两个字:仁、孝。
《论语》:“仁者爱人。”
《中庸》:“仁者,人也。”人不是别的,人就是仁。这里,显而易见的是,词语在提升人性善。
欧阳修说:“苏家先辈,邻里称仁。”
孝是维系家庭和谐最大的正能量。人在做,人在看。
孝、敬在任何家庭的缺失都是灾难性的。
苏东坡的一生波澜壮阔,他做人、做事、做官,始终如一。他的价值观是在眉山形成的,他二十一岁出川赶考,两次回来丁忧,在家乡先后待了近二十六年。本书主要探索他在眉山的岁月,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苏杲、祖父苏序,尤其是苏序。他的母亲程夫人被称为古代三大贤母之一,孟母、岳母记载少,而程夫人流传下来的事迹不少。
苏东坡直言不讳:“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眉山苏家的家风、学风是一股长风,吹向了千家万户。
眉山
苏东坡名气大,眉山名气小,但是这些年来,眉山在全国的名气越来越大。长久不衰的“东坡热”是其原因之一。中国历代文人中,苏东坡是最灵动、最有趣的人物。
他的书法落款常常是:眉山苏轼。
宋代民谣:“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归潜志》云:“昔东坡生,一夕眉山草木尽死。”似乎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都集于三苏,导致草木不旺盛。而事实上,眉山这片土地非常肥沃,在成都和峨眉山之间有广阔的原野,有奔腾的河流。
北宋的眉州辖四县: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州治在眉山。
眉山城四大姓:苏、程、史、石。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为眉山大姓”。
十几年间,苏家出了三个进士,程家出了四个进士。
苏家祖籍是河北的栾城,有时苏轼自称“赵郡苏轼”。唐武则天时有个宰相叫苏味道,被贬到益州做长史,他的一个儿子到了眉山,开始在眉山繁衍子孙。
眉山是当时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在蜀中居第一。
苏东坡诗云:“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又云:“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再云:“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李白在眉山的故事:铁杵磨针
眉山地处成都平原的南端,一大片沃土,老百姓一代又一代耕读传家,自有一股诗书气。苏东坡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布指粗布。
眉山城西十余里,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叫作象耳山,古木森森有虎豹。年轻的李白雄赳赳仗剑来到山中,目光百步射人,据说连下山虎都有点怕他。他的佩剑叫龙泉剑,舞得风雨不透。他挺立山头,长啸如狮吼。他带的琴叫孔子琴,相传是汉末三国时孔门后裔孔融传下来的。李白的家在绵州青莲乡,离眉山不远,骑快马只需半天。他家很有钱,他本人的天资又极好,只是有些骄傲,斜眼看人,仿佛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步兵。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诚有诗句:“步兵白眼向人斜。”
李白在眉山象耳山读书,耐不住寂寞。他跟自己的惰性做斗争,却斗不过眉山美食美酒的诱惑,酒楼野店处处有,今天一只烧鸡,明天半只烤鹅,天天醉酒,烂醉如泥。山中求学大半年,连一本《诗经》都没有读完。李白灰心丧气下山,腰间还晃荡着酒葫芦。路过一条小溪,他看见一位老妇在溪旁磨一根铁棒子。李白不解,问她在做啥,老妇说:“我要磨一根绣花针。”李白颇惊异,再问老妇,老妇不回答,只顾磨她手中那根又长又粗的铁杵。
太阳下山了,众鸟归林了,老妇还在磨啊磨。
李白想:这不是愚公移山吗?在眉山,应该叫愚婆磨杵。
前言/序言
我们一直在寻找绝对的正直与善良,找来找去,找到苏东坡。他宦海沉浮四十余年,经历了那么多事,目睹了那么多人间邪恶,依然不改初衷。初衷是什么呢?“奋厉有当世志”,要担当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美好。他五十九岁贬岭南惠州,携家带口,陆走炎荒千里,途中写诗:“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在大庾岭上他仰天长吟:“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正直的人命中注定是孤独的吗?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强大者,狂风暴雨奈何不了他。临终前他对三个儿子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这样的话令人感到悲凉,恶之花到处盛开。
西方人说,魔鬼比上帝还要原始。
《品中国文人·圣贤传》:“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人与人之间要讲仁义。”
仁义道德并不是孔夫子的发明,它的雄厚基础在民间,它是人际交往永恒的黏合剂,务农、做工、经商,须臾不可缺。
眉山苏家的家风,概括起来两个字:仁、孝。
《论语》:“仁者爱人。”
《中庸》:“仁者,人也。”人不是别的,人就是仁。这里,显而易见的是,词语在提升人性善。
欧阳修说:“苏家先辈,邻里称仁。”
孝是维系家庭和谐最大的正能量。人在做,人在看。
孝、敬在任何家庭的缺失都是灾难性的。
苏东坡的一生波澜壮阔,他做人、做事、做官,始终如一。他的价值观是在眉山形成的,他二十一岁出川赶考,两次回来丁忧,在家乡先后待了近二十六年。本书主要探索他在眉山的岁月,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苏杲、祖父苏序,尤其是苏序。他的母亲程夫人被称为古代三大贤母之一,孟母、岳母记载少,而程夫人流传下来的事迹不少。
苏东坡直言不讳:“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眉山苏家的家风、学风是一股长风,吹向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