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作者
[
-
作者
[
-
定价
299.00
-
ISBN编号
9787521756241
-
开本
32
-
开本
32
-
出版时间
2023-06-01
-
纸张
纯质纸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4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1000多个历史智慧故事,帝王将相的谋略宝典。
★本书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译者,译文严谨:作家榜特邀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倾心翻译,语言严谨,忠实原著。
2.精彩导读,讲透精髓:全新导读,带你轻松读懂帝王将相的谋略宝典。
3.版式疏朗,图文并茂:特邀人气插画梁昌正为本书倾心作画,生动还原故事场景。
4.精致装帧,舒适阅读:锁线装订,还原古典韵味。
5.全新封面,颜值爆表:作家榜团队精心打磨、倾心设计,打造精美封面。
6.精美赠品,完整典藏:随书免费赠送明信片4张!
内容简介
被誉为“谋略宝典”的《智囊》,堪称古人谋略与智慧的结晶,诞生近400年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享有盛誉。
明代末年,传奇文学家冯梦龙已过天命之年,目睹天下动荡不安,埋首搜集整理自夏商周至明代末年3000多年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以智取胜的 1000多个历史智慧故事,加以评述编撰成书,分为十部共二十八卷,是为《智囊》。
全书囊括识人用人、治理政务的智慧;转危为安的智慧;安邦治国、理财治家的智慧;洞察真相、避免上当的智慧;借势谋局、灵活应变的智慧;为人处事、事半功倍的智慧……
翻开本书,领略古人的大谋小计,从此变得足智多谋!
作者简介
冯梦龙,明代文学大师、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生于名门世家,少时博学多才,但科举屡次不中。长期生计艰难,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因其熟知底层市井百态,洞悉社会面貌和真实人性,由他搜集、整理、编辑的宋元话本以及在民间流传的小说、歌谣、笑话、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一经出版时常一纸风行。
传世代表作有短篇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智囊》囊括了上自夏商周下至明代末年三千多年古人谋略智慧,被誉为“小《资治通鉴》”。
精彩书评
冯子犹龙之辑是编,事求其备,义取乎该,唯恐失一哲人,漏一慧语。
——明末清初戏剧家 李渔
目录
第一册
导读 曰智曰勇,涵泳古今
自序
补自序
上智部
总序
卷一 见大
卷二 远犹
卷三 通简
卷四 迎刃
第二册
明智部
总序
卷五 知微
卷六 亿中
卷七 剖疑
卷八 经务
察智部
总序
卷九 得情
卷十 诘奸
第三册
胆智部
总序
卷十一 威克
卷十二 识断
术智部
总序
卷十三 委蛇
卷十四 谬数
卷十五 权奇
捷智部
总序
卷十六 灵变
卷十七 应卒
卷十八 敏悟
语智部
总序
卷十九 辩才
卷二十 善言
第四册
兵智部
总序
卷二十一 不战
卷二十二 制胜
卷二十三 诡道
卷二十四 武案
闺智部
总序
卷二十五 贤哲
卷二十六 雄略
杂智部
总序
卷二十七 狡黠
卷二十八 小慧
附 录
历代职官表
编后记
精彩书摘
冯子说:人有了智慧,就好像土地有了水。土地无水则不生草木,人无智慧则为行尸走肉。智慧对于人来说,就像水流淌在地上,地势低洼的地方能流满水,而世事艰难、人生坎坷时就会激励出很多智慧。纵观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无不如此。何以证明呢?
从前,夏桀、商纣王很愚蠢,而殷汤和周武王很聪明;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很愚蠢,而秦国很聪明;楚霸王项羽很愚蠢,而汉高祖刘邦很聪明;隋炀帝很愚蠢,而唐王李氏父子很聪明;宋王很愚蠢,而元世祖很聪明;元末的统治者很愚蠢,而我朝圣祖皇帝很聪明。历史上这些大事如此,生活中的小事更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智囊》一书所要讲述的道理。
或许有人要责难说:从智慧上看,没有谁能比得了舜,但他却被顽固的父亲和愚蠢的母亲置于困境;也没有谁能超过孔子,而他曾被困于陈国和蔡国;西家邻居的儿子,熟习“六艺”,却怀才不遇,生活贫寒;而东家邻居的儿子,一个字不识,却坐享祖宗遗留的丰厚财产,过着奴仆数百的富裕生活,这又何以能说明愚蠢就丧失一切,有智慧就得到一切呢?冯子笑着说:你难道没见过那些凿井的人吗?他们冬天光着上身而夏天却穿着皮袄,垂着绳子下井,用筐子把土运出去,在平地上挖出泉水,依靠的当然是智慧;如果挖遍了土地却只见石头不见水,那就要随机应变。如北宋大将种世衡在指挥人打井时,令人凿穿石层,挖出泉水,从而使宽州的千家万户都用上了水(事见卷十二《清涧城》)。所以,愚人凿井时,只看到石头,而智者则能透过石层发现水源。事物的变化常使人的智慧处于困境,但智者的智慧却在变化和困境中不断发展。如果舜和孔子没有智慧的话,舜就会被父亲烧死在谷仓中变为灰烬,被埋在井里化为泥;孔子将在陈国或蔡国被俘,他们又怎么能安然在床上抚琴(指舜),在野外讲诵弦歌(指孔子)呢?你尚且不知圣人智慧的妙用,又怎么能读懂我的《智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