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216.00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

数量

商品详情

产品特色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刘屹立,徐振欧,顾寒山)

编辑推荐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写南京民国建筑的书不少,但都是学术著作。能让普通人读得进去、愿意破费买下的,有几本呢?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来。

这本书不一样,它是写给你们看的。一切的初衷,就是“情怀” “实用”,外加“美”。

这本书,构思撰著角度独到,别具匠心,是迄今为止在引领南京民国建筑专题旅游方面最完整、系统、权威的作品,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精品。南京还未曾有过真正的“民国建筑游”,打从这本书横空出世,可能就要有了吧。故可以说,该书对南京从此开创“民国建筑游”,引领游客在建筑游走中感知历史文化的魅力,具有“创始”的意义。

它是迄今唯一一部南京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读者完全可以带着这本书按图索骥,且珍贵图片值得收藏。

版式装帧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代书装设计的一流水准,哑粉纸全彩印制精良,高档皮面封面,突显艺术韵味。

它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奇书”,前人不曾写出来过,后人还能再写并超越吗?恐怕很难了。

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

1926 年,丰子恺住进了永义里 27 号,他的老师弘一法师云游至上海,来此小住,应邀为此屋手书横匾“缘缘堂”。从此,“缘缘堂”的名字便伴随丰子恺一生的行踪。

1927 年,茅盾在横浜路的景云里写出了他第一部小说《幻灭》。

1929 年,丁玲和沈从文在萨坡赛路 204 号办起了《红黑》杂志。

1933 年,鲁迅从拉摩斯公寓搬至大陆新村 9 号,在这里完成了《且界亭杂文》,并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萧红亦是这里的常客。

1944 年,张爱玲住赫德路口的爱丁顿公寓,胡兰成一次次地悄然抵达六楼的 65 室,紧握爱玲的双手,两人爱得死去活来。

1944 年,钱钟书在辣斐德路 609 号开始动笔写《围城》,1947 年《围城》出版面世后,震惊同行,引起轰动。

......

民国时期的上海名人荟萃,让这个城市在那段蒙尘的岁月中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此书把这些名人在上海的居住轨迹串联起来,辅以地图,方便人们参观游访,是了解上海、品读上海故事的不错选择。

内容简介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这部由本地达人“地头蛇”原创的《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用图文并茂的便携口袋本的形式,汇集了南京民国建筑的全部精华。

全书介绍的南京优秀民国建筑多达630余处,并将分散的民国建筑串连设计成了7条完整的参观路线,首次具备了实用功能。

书中将南京民国建筑按街巷沿线门牌号码,一个不漏地有一处讲一处。不仅提供每处建筑的精确地址、背景信息和欣赏看点,还给出了具体寻访路径,细致到告知你最近的地铁站的几号口、如何转弯、相距多少米,且手绘了多幅街巷小地图,便于读者按图索骥。作者还以亲身经验,给出了参观每处建筑的注意事项。

书中展示的近300处南京民国建筑的精美实景照片,均由专业摄影家拍摄。其中很多建筑形象是读者前所未见的,皆由本书首发,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该书既是一部南京民国建筑资料大全,又是一本人文旅游的口袋本实用指南。

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

民国时期,众多文化名人聚集上海,他们的身影,让上海这座城市在那段蒙尘的岁月中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本书介绍了鲁迅、张爱玲、丁玲、艾青、丰子恺、钱钟书等22位文化名人在上海的生活轨迹,以他们生活过的建筑为载体,串联起一段段或慷慨、或悠闲、或悱恻、或悲凉的经年旧事。每位名人的的篇章后面,都配有生活轨迹图和居住地点的地图,将22位名人故居建筑的精确地址、背景信息和欣赏看点一一道来,还给出了具体寻访路径,且手绘了多幅街巷小地图,便于读者按图索骥。

作者简介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刘屹立:出版社资深编辑,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生于南京,在南京生活了近50年,是南京民国建筑的深度爱好者和研究者,寻访、记录和拍摄了近千处南京民国建筑。

徐振欧:南京人,国家高级摄影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旅行达人,著有《开车去西藏》,由他担任摄影的自助旅游读本《带一本书去南京》至今仍长销不衰。

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

顾寒山:人称顾公子,自由写作者,人文风光摄影师。酷爱民国建筑与名人故居。著有《那座城里的旧时光》

内页插图

  •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刘屹立,徐振欧,顾寒山)
  •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刘屹立,徐振欧,顾寒山)
  •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刘屹立,徐振欧,顾寒山)
  •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刘屹立,徐振欧,顾寒山)
  •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刘屹立,徐振欧,顾寒山)
  •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套装2册)迄今独树一帜的南京和上海民国建筑自助游口袋本》(刘屹立,徐振欧,顾寒山)

精彩书评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另类“城记”,滋味绵长;周全详备,图片珍贵;线路明晰,娓娓道来。

——作家 王振羽

前言/序言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南京民国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想去探寻它的踪迹。问题是,这些建筑在哪里?这不光外地朋友不知道,大多数南京人也不清楚。现存1000余处民国建筑,星罗棋布于南京的大街小巷,没有人带,是没办法去看的。最多也就靠网上的前人攻略,看几个沿主干道的知名建筑,看看颐和路公馆区的别墅,仅此而已。南京的民国建筑精华就只这些吗?然不是。想要全面欣赏民国建筑,是需要本地的行家指点的。

这本书是很不好写的,难就难在对写这个书的人要求太高了:要对南京民国建筑非常熟悉,知道哪些建筑是民国建筑、重要程度如何、哪些值得看、哪些可看可不看、哪些不看也罢;要懂民国建筑,懂它有何看点、有何建筑艺术价值和其背后的人文掌故。光懂这些显然不够。得自己全到访过,知道它在哪儿、什么路、多少号、现为什么单位、开不开放、邻近有什么标志物;得熟谙南京道路街巷和交通站点,知道如何便捷地抵达那些建筑。最关键的:不是东一个西一个的“点”——那没啥用,得连成一条可操作的“线”。最好能画出地图,指引你怎么走、领你去看。虽然现有介绍南京民国建筑的书不少,但好像没一本告诉你怎么去的,而本书作者就要来搞定这桩难事。还得有点摄影水平,能拍出摄影作品般的意境(不是那种“记录片”)。这样看来,恐怕没有哪个人独具全部条件吧?而徐老师与我合作撰著,恰是珠联璧合。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有这样几个首创的特点:

一是本书介绍的南京民国建筑数量之多,远超现有的一切指南攻略,达600余处。其中以实景呈现的,有300处。一天走一条路线的话,全部看完一遍,得花上一周(有的路线,一天怕都跑不下来)。考虑到外地朋友来南京,没那么多时间都看,我们先确保展示最重要的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民国建筑,市级文保尽量多介绍,区级文保和未列为文保的,选有特色的介绍。经过考虑,有些建筑被果断舍弃,包括有记载可惜已拆的、房主没名气建筑又不好看的、有名气但实在看不到的、改造得不成样子的、太偏僻很难去到的。总之,书中已汇集了南京民国建筑的全部精华。此外,还根据建筑的重要程度,每处用1~3颗星给出了“推荐参观指数”,供朋友们寻访中参考、取舍。

二是本书创造性地把600余处南京民国建筑串连成了“东、西、南、北”共7条参观路线,使得你可以骑个共享单车,或用“最近的地铁 最短的步行”的方式,一路看过去,不错过,也不多绕路。

过去不是没有人写过南京民国建筑专集、大全,只是所有写法,都是按建筑类型分的,什么“军政建筑”“高校建筑”“使馆建筑”“名人故居”……虽具学术性,却无实用性。本书的思路完全不同:是按街巷沿线门牌号码,有一个讲一个,管它什么类型,一处不漏,“一网打尽”。此种写法难度极大,但对读者而言,那叫一个实用!

7条参观路线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涵盖了南京主城区所有的优秀民国建筑。这7条路线的“坐标原点”是总统府。这是考虑到位居市中心的总统府无疑是朋友们必去的首要景点,且地铁2号线、3号线都经过总统府附近,出行十分便利。以总统府为出发起点,最合适不过。

三是不光有精确地址、建筑照片和背景信息,书里还给出了具体寻访路径,告知你最近的地铁站,指示你从地铁几号口出来后,如何行进、转弯,多少米,帮助你快捷容易地找到这处建筑,再延伸至下一处建筑。我们还手绘了多幅街区小地图,供你更直观地掌握寻访的范围、方位、走向。非但如此,还给出了“参观指南”,告知你参观各处建筑时的注意事项。

四是有许多民国建筑是不开放的,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拍到了一般人不大有机会看到的实景。这部分照片比较珍贵,属“独家首发”。

怎么样,讲完这几个特点,想必朋友们已了解本书的匠心了吧?特意设计成小尺寸口袋本,就是方便读者随身携带、按图索骥。至于书价,贵或许是贵了点儿,不过徐老师和我相信,读者拥有这本书是很值的。

本书的原创过程,用4个字来形容的话,可谓“艰苦卓绝”。以至于偶尔我们自己都有点动摇了——行了,就这样吧……然而,一想到这是本独一无二的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意志就又坚定了起来。就拿拍摄来说,首先我们对自己要求就比较高,即:尽量拍大家没见过的;如果大家见过,则给你看个你看不到的视角;若这个视角你也见过,那么就在画面美感上更加考究。这么一来,本书里大部分画面,应该都是你前所未见的。这就对了,我们一心想的就是——要对得起读者。

南京,是一座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能让人静下心来细品,而骑行和徒步,无疑是品读这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带上这本书,来一场“暴走”,去感受民国建筑之美吧。徐老师和我若有时间,也欣然乐意亲自带领你们去探访民国建筑,给你们讲建筑背后的故事,一同领略那个风云激荡的民国时代。

民国上海名人故居地图

来上海,喝一杯摩登的咖啡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现代文化城市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又如同左手与右手相依相映。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像须眉皓白的百岁老者,温和低调,隐隐地藏着许多光阴故事;而上海的小弄堂、老洋房更像韶华不再的名媛,颓靡奢华中浸着几分胭脂气。但总归,它们都是我心中的故乡,常常让我魂牵梦萦。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悄无声息地爱上这些气韵朴厚的古老房子。2010 年我第一次来上海,在下着小雨的街头,我撑了伞,一次又一次地经过那些充满怀旧气息的街道。一栋栋砂浆外墙、红瓦尖顶的弄堂房子,就那样突兀地闯入我的视线,不容分说地将我打动。还有路边一棵棵身姿直朗的法桐,虬枝旖旎。它们就是我的前世。如果不是,怎么我看了,总会百感交集?

就在八九十年前。是的,不远,就是八九十年前。这座城市承载过一段沉甸甸的历史——民国历史。彼时,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局势乱透,无数文人学者云集相聚,蛰居上海滩。他们用血和泪、用文辞和诗章,给这座城留下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27 年,茅盾在横浜路的景云里写出了他第一部小说《幻灭》;

1929 年,丁玲和沈从文在萨坡赛路 204 号办起了《红黑》杂志;

1931 年,诗人艾青从巴黎回到上海,看到闸北遭敌机炸毁后的断墙残壁,忍不住掩面痛哭;

1936 年,戴望舒在亨利路永利村 30 号办起了《新诗》诗刊;

1944 年,张爱玲住赫德路口的爱丁顿公寓,胡兰成一次次地悄然抵达六楼的 65 室,紧握爱玲的双手,两人爱得死去活来;

……

而 2018 年的冬天,我循了他们的遗踪来到上海。我站在武康路 113 号巴金故居门前的一株蜡梅下,看着漫天飘扬的小雪,忽然就感动得泪流满面。那些百年的光阴,那些过往的人事,它们已经消失殆尽了吗?不,它们分明还攀附在记忆的砖墙间,犹如顽强的菌种,只要温度适宜,只要水分充足,随时都会复活过来。

逛荡在上海的街头,走过那些清幽深静的街巷,转过拐角,总会有一两家咖啡小店惊现眼前,明净的玻璃,温暖的灯光,总有一些什么东西深触心弦似的。我知道,若在昔年,那个风流雅致、长得酷似徐志摩的民国公子——邵洵美一定会频频光顾这些场合。

李欧梵在《上海摩登》里说:“二三十年代的咖啡馆与电影院一样,成了最受男女欢迎的休闲场所。”于是又想起夏衍和鲁迅,年北四川路底的公啡咖啡馆,就是这些“左联”革命人士的聚集之地。他们通常喝一杯咖啡,开一次会议,“左联”便是在这样的一来一往中悄然诞生。岂止在“二三十年代”,今天的大上海,咖啡馆仍是俊男美女频频光顾之地。

正是缘于种种对上海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遂决意写此书。不然,你亦来一趟上海,慕着旧人的渺渺遗踪,觅一间咖啡小店,挑一个安静角落,喝一杯摩登的咖啡?

是为念,是为序。

顾寒山

2019 年 11 月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