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313106889
-
作者
叶永烈 著
-
出版社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3-01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ISBN编号
9787313106889
-
作者
叶永烈 著
-
出版社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3-01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中西部揽胜/叶永烈看世界系列》是作者叶永烈的“行走文学”,是作者以纪实文学作家的目光进行仔细观察写下的,是他的亲历、亲见、亲闻。作者注重细节,注重“花絮”,注重民生风情。 作者每到一地,不仅拍摄了许多照片,而且常常把他的印象、观察写成游记式的散文。这些旅游散文,不仅视角与众不同,而且因为是他采访、出差、工作走遍四方,作者的旅行时间要比跟随旅游团的旅游者从容,他的观察要比旅游者更加细致。他的所到之处,很多是旅游团不去的地方。
【内容简介】
《中西部揽胜/叶永烈看世界系列》是作者采访、出差、工作走遍中西部写下的旅游散文选集。中国的中西部风景瑰丽,引人入胜,这里既有千年古都、丝路起点,也有中国第一瀑、皑皑雪山。作者叶永烈以亲历、亲见、亲闻,描写出中西部大气磅礴的景,更以细致的笔触游刃有余地写出中西部的情,可谓是结合人文、地理、历史于一体,《中西部揽胜/叶永烈看世界系列》可读性较高。
【目录】
西部风貌 黄陵祭祖记 奔赴延安的“红色通道” 延安的窑洞 来到发表《讲话》的地方 延安一日 延安巨变 四方城西安 长安秋花也烂漫 秦岭深处 今日咸阳桥 触摸汉景帝 走马山西 在平遥古城住客栈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大院 交城的山呀交城的水 塞上明珠银川 “海陆空”游兰州 “天下雄关”嘉峪关 千里飞沙走敦煌 飞天情 他消失在大漠深处 甘露赞 绿色,沙漠的灵魂 重游乌鲁木齐 从细节看新疆 吐鲁番之“最” 喀什风情 钢都包头 “扬眉吐气”的鄂尔多斯 蓉城热流 雾锁成都 震后的成都依然美丽 金沙遗址的时光倒流之旅 古文化街的美食之旅 都江堰的地震板房之旅 小平故里行 在大熊猫研究中心 大渡河畔的欢歌 攀枝花赞 “三进山城” 山城美景 重庆寻旧 我从青海来 西宁印象 访青海女子柔道 盐湖,奉献你的瑰宝 青海的鱼 过了日月山 酥油花 贵州新貌 贵阳新机场一瞥 贵阳不堵车 中国第一瀑 在革命历史名城遵义 我“送书大使”到贵州 昆明无处不飞花 翠湖飞鸥 “精品城市”个旧 锡的故乡 美丽的丽江 “冰海之皇”出高原 皑皑雪山似玉龙 骑自行车游桂林 清清漓江水 桂林何时入“世遗”? 美丽的北海中部揽胜 暑中武汉 “高峡出平湖” 纤绳荡悠悠 古城襄阳春色 走出深闺的张家界 “才饮长沙水” 千山万水访韶山 今日韶山 郑州在起飞 七朝古城开封 名震华夏的少林寺 “黄山可游不可留” 徜徉皖南古镇 宣城的明珠 合肥的“粥” 合肥新颜 “火炉”南昌行 喜登新滕王阁 庐山风雨云雾中 “美庐”沧桑 天下第一山——井冈山 访“红都”瑞金 万里长征始于此 古风犹存婺源城【作者简介】
叶永烈,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等,1940年8月30日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前言】
眼下,中国流行旅游热。
眼下,文坛上流行旅游文学——“行走文学”。
其实,“行走文学”古已有之。古人早就提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行万里路”的所见所闻用文学的笔调记述下来,就是“行走文学”。明朝的《徐霞客游记》就是“行走文学”的佳作。
我是一个喜欢“行走”的人,几乎走遍中国大地。就拿2006年来说,每个月都要外出,我的行程远远超过万里:1月至2月,我在海南岛度过了三十天,回上海的时候路过广州;3月,来到杭州;4 月,分别前往江苏的苏州和太仓做讲座;5月,我作为“送书大使”飞往贵州,为那里的小朋友赠送大批图书;6月,应邀前往新疆出席全国书市,并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尔勒、吐鲁番签名售书;7月,来到大连讲座并去旅顺、丹东;8月,因选“河北读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来到石家庄和保定;9月,前往延安参加纪念长征七十周年;10月,回到故乡温州做讲座;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应香港艺术发展局的邀请飞往香港出席文学研讨会。
我每到一地,不仅拍摄了许多照片,而且常常把我的印象、观察写成游记式的散文。我的这些旅游散文,不仅视角与众不同,而且我是因为采访、出差、工作走遍四方,我的旅行时间要比跟随旅游团的旅游者从容,我的观察要比旅游者更加细致。我的所到之处,很多是旅游团不去的地方。
《漫步东部》、《徜徉南国》和《走进中西部》就是我在中国走南闯北写下的旅游散文的选集。
我的“行走文学”,是以纪实文学作家的目光进行仔细观察写下的,是我的亲历、亲见、亲闻。我注重细节,注重“花絮 ”,注重民生风情。
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刚刚从外地回来,趁着那股新鲜感还没有消失,立即把种种见闻写下来,往往能够写出一篇充满细节、很有激情的旅游散文。然而,如果不是趁热打铁,而是时隔一两个月再去写,就会笔头发涩,怎么也写不出来。我庆幸自己还不懒惰,总是在第一时间里把旅游散文写好。正因为这样,日积月累,我在纸上留下了那么多的‘t足迹”…… 在《漫步东部》、《徜徉南国》和《走进中西部》中,配合文章,把我在全国各地拍摄的照片作为插图,以使全书图文并茂,更富有可读性。
叶永烈 2013年2月7日 于上海“沉思斋”【精彩书摘】
来到发表《讲话》的地方 刚刚跨进延安宾馆南楼,行魂未定,我朝窗外扫了一眼,蓦地,见到了一座淡黄色的塔。呵,那不是在报刊上见过多次的宝塔——延安的象征吗?如今竟近在眼前,抬头可见! 延安,三山夹一河——三座小山,即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延河蜿蜒于山间,延安市区坐落在延河两侧。山上的窑洞里,仍住着头扎白毛巾的农民,但延河两侧已矗立起成片的楼房,形成繁华的新市区。年,这儿只有一辆宋庆龄送给毛泽东的中吉普,一听汽车响,人们就知道“毛主席的汽车”来了。如今,延安市区的交叉口已树起了红绿灯,公共汽车也有好几路。古朴的窑洞上方,已竖起了电视接收天线。
到达延安不久,我们就前往年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L也方——杨家岭。
驱车离开延安市区,向西北方向约摸行驶了五分钟,就来到了杨家岭。一片黄土地,几座小土山,好多排窑洞,那便是杨家岭的景象。
杨家岭早先只不过住着五户人家,称“五家坡” 。到了明朝,这里出了个太保杨兆,死后建陵,遂称“杨家陵”。在中共中央机关迁于此之后,改名“杨家岭”,中共中央在这个小山村长驻9 年之久,成了延安的 “中南海”,名垂青史。
中共中央机关,原在延安城里凤凰山脚下。1938 年11月20日,星期日,清早,忽地从东北方向飞来十几架日本飞机,投了上百枚炸弹。毛泽东在凤凰Ll』麓的窑洞被炸毁,幸亏他已转移到防空洞里。陈云被埋在一口窑洞里,经七八个人扒开黄土,才被救了出来。那天,延安死41人,伤100 多人。中共中央机关即迁往郊外小山村杨家岭。成仿吾腾出了自己的窑洞给毛泽东住。从此,杨家岭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 在杨家岭北边山坡上,我见到一排三孔窑洞,外边有一个土墙围成的小院,那便是毛泽东旧居。他在这里住了五个春秋。
发表《讲话》时,他就住在这里。, 毛泽东的窑洞里,陈设很简单,一张木板床,两把帆布躺椅,一张办公桌,如此而已。
毛泽东旧居下方,有两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物: 一是砖石结构的大型会场“中央大礼堂”,那是 1942年由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和附近军民动手建成的。中共“七大”,就在这里召开。
一是中共中央办公楼,也是自己动手,在1941年建成。办公楼中三层,两侧一层,从山上往下看,像一架飞机似的,人称“飞机楼”。
“飞机楼”的三楼,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室。二楼是李富春、杨尚昆、王首道等的办公室。底层北厅是作战研究室( 后改为中央图书室)。底层南厅,是中共中央机关会议室兼饭堂,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会场。年开会时,临时搬来一张办公桌,放在饭堂里,与会者都坐在饭堂的20多张长板凳上。
饭堂外有一块平地,约摸有四个篮球场那么大。
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时,来人颇多,饭堂里坐不下,就在这块平地上举行。会议进行到天黑,人们用三根木椽支起了一个三脚架,挂上了一盏汽灯,毛泽东在汽灯照耀下作结论。
整整五十年后——1992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纪念《讲话》文艺联欢会,就在这块平地上举行。
没有烫着金字,也没有印着凹凸花纹,那份请帖是那样的简朴,薄薄的粉红色油纸上,油印着几行字: “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5月2日下午1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请帖末尾的落款,是两个人的名字:“毛泽东、凯丰。” 凯丰,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
4月27日,请帖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送到延安许多文艺界人士手中。
5月2日下午1时多,周扬、林默涵、陈荒煤来了,艾青、丁玲、周立波来了,何其芳、刘白羽、陈企霞来了,华君武、吕骥、陈波儿来了……文艺群星,汇聚在“飞机楼”底层南厅。
内中有30多人是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他们在延安东北郊的桥儿沟,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杨家岭。
会议室里那张临时搬来的办公桌上,铺了一块白布,权且作为主席台。桌旁坐着中等个子的36岁的男子,方脸,笔直的鼻子下一张大嘴,忙着跟大家招呼着。他便是凯丰。他的一侧坐着速记员。朱德总司令来了,也在桌旁坐下。这时,凯丰说道:“大家等一等,毛主席一会儿就来。”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