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811166194
-
作者
葛可佑 著,苏宜香,中国营养学会 编 著
-
出版社名称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01
-
开本
24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ISBN编号
9787811166194
-
作者
葛可佑 著,苏宜香,中国营养学会 编 著
-
出版社名称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01
-
开本
24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专家与您畅谈生儿育女的学问,营养科学抚育生命之花灿烂辉煌。
营养科普系列丛书,中国营养会倾情打造,权威、科学、实用!
本书结合胎儿、婴儿、幼儿各时期的发育特点,从营养学基础理论出发,以营养和喂养相关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展开问答式讲述。本书分为孕妇、乳母、婴儿和幼儿共4篇,每篇又包括各人群生理及生长发育特点,营养需要,营养、喂养或膳食习俗等热点问题剖析等各个方面,共阐述和解答了223个相关问题。
本书邀请在营养学和儿科学上颇有造诣及临床工作**线专家撰写,全书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了营养实践,具有通俗易读和可以操作的特点。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富裕、食物丰富,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和饮食营养相关的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地增长。如何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障好国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消费者学习营养知识,增强科学地选择食物及合理安排膳食的能力,中国营养学会邀请各方专家编写了这一套《营养科普系列丛书》。丛书包括《营养素的故事》、《宝贝营养》、《厨房营养直通车》等10本分册,涵盖营养科学实践的各个方面。每一分册则集中讨论饮食营养的某个重点侧面,或关注某类人群的膳食营养问题,适用性较强。
该丛书由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资深营养工作者主笔,以推广营养科学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为宗旨,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并有针对性地对若干使消费者困惑的说法进行了澄清。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对正确宣传营养知识,引导群众安排平衡膳食,合理摄取营养,预防膳食相关疾病,维护身体健康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录】
篇 孕期营养
孕期妇女生理和代谢的改变
1 胎儿是如何形成和长大的?
2 为什么胎儿期营养与一生的健康有关?
3 孕妇的内分泌系统有哪些改变?
4 孕期消化系统和功能有哪些改变?
5 孕期为什么会有生理性贫血?
6 孕期体重增加有哪些规律?
7 母体和胎儿糖代谢有哪些改变?
8 为什么绝大多数妇女,孕早期发生孕吐?
9 为什么孕早期的营养非常重要?
10 为什么需要经常性监测孕期的体重变化?
孕期妇女的营养需要
11 孕期需要增加多少能量?
12 孕期需要增加多少蛋白质?
13 孕期特别需要DHA?
14 为什么从计划怀孕开始就要补充叶酸?
15 为什么孕妇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6 为什么已吃加碘盐,还建议孕妇每周至少吃一次海产品?
17 孕妇需要补钙吗?
18 孕妇需要补充维生紊O吗?
19 孕妇需要补充维生素A吗?
20 孕妇一定要补充维生素吗?
孕期妇女的膳食
21 孕期如何做到平衡饮食?
22 孕妇一天要吃多少才合适?
23 应如何安排孕期的一日三餐?
24 为什么孕妇也要适吃些粗粮?
25 早孕反应,不能进食,怎么办?
26 如何减轻早孕时的恶心、呕吐?
27 孕期选择什么食用油较好?
28 哪些食物在怀孕早期应少吃或不吃?
29 为什么孕早期不宜进食咸菜和其他腌制食品?
30 孕妇可以吃零食吗?
31 孕妇可以少量饮酒吗?
32 孕妇可以喝可乐类的饮料吗?
孕期营养热点剖析
33 粗粮虽好,为什么不宜一次吃得太多?
34 肉、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吗?
35 水果可替代蔬菜吗?
36 喝果汁好,还是吃水果好?
37 怀孕期间吃鱼类可以使孩子聪明吗?
38 常吃核桃等坚果对胎儿脑发育有好处吗?
……
第二篇 哺乳妈妈的营养
第三篇 婴儿篇(0-1岁婴儿的喂养)
第四篇 幼儿篇(1-3岁幼儿的营养)
附录
【作者简介】
苏宜香,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优生优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主持的“女性三个特定时期钙适宜摄人量及骨质疏松症预防的系列研究”获2008年中国营养学会科技成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富裕、食物丰富,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和饮食营养相关的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地增长。如何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障好国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对营养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各界宣传营养知识的力度加强,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不断推出一些营养科普内容。但是,并非所有的宣传资料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有些宣讲甚至片面夸大某些食物的优点或缺点,传播一些违反科学原理的说法,以至于误导群众或造成群众无所适从的混乱局面。
中国营养学会,作为汇集广大中国营养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团体,长期坚持将营养科学知识传播给消费者,努力帮助他们在享受美味饮食的同时避免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度的危害,从而维护身体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帮动消费者学习营养知识,增强科学地选择食物及合理安排膳食的能力,中国营养学会邀请各方专家编写了这一套《营养科普系列丛书》。丛书包括《营养素的故事》、《宝贝营养》、《厨房营养直通车》等10本分册,涵盖营养科学实践的各个方面。每一分册则集中讨论饮食营养的某个重点侧面,或关注某类人群的膳食营养问题,适用性较强。
该丛书由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资深营养工作者主笔,以推广营养科学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为宗旨,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并有针对性地对若干使消费者困惑的说法进行了澄清。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对正确宣传营养知识,引导群众安排平衡膳食,合理摄取营养,预防膳食相关疾病,维护身体健康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精彩书摘】
篇 孕期营养
孕期妇女生理和代谢的改变
7 母体和胎儿糖代谢有哪些改变?
胎儿组织中脂肪酸氧化酶活力极低,很少能利用脂肪供能,葡萄糖几乎成为胎儿能量的来源。母体内的葡萄糖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胎盘,其中46%被胎儿作为能量利用,其余部分在胎盘中合成糖原作为能量储存。孕早期,胎儿的肝脏尚未开始发挥作用,需要通过胎盘的糖酵解酶,将储存的糖原转变成葡萄糖再供给胎儿。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常使孕妇处于饥饿状态,尤其是严重孕吐者不能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为了节省葡萄糖以满足胎儿的需要,母体不得不动员脂肪来供给能量.并因此可出现酮症酸中毒。酮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和损伤早期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故孕早期必须保证每日摄取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50克,除保障胎儿的能量需要外,也可避免酮症酸中毒对胎儿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对那些严重呕吐、完全不能进食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
8 为什么绝大多数妇女,孕早期发生孕吐?
怀孕早期,孕妇体内激素变化,可引起消化化系统和功能发生改变,如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酸陆内容物可反流至食管下部产生“烧心”感;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慢,孕妇易出现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妊娠反应。呕吐严重者可引起体内水及电解质丢失及紊乱。因孕吐不能进食者,易出现体内脂肪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另一方面,消化系统功能的上述改变,延长了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使一些营养素,如钙、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等的肠道吸收量增加,与孕期对营养素的需要增加相适应。妊娠反应一般从孕第5周或第6周开始,绝大多数不用特殊的药物治疗,持续到妊娠第10周时早孕反应症状大多可自行消失。
……
【精彩书摘】
篇 孕期营养
孕期妇女生理和代谢的改变
7 母体和胎儿糖代谢有哪些改变?
胎儿组织中脂肪酸氧化酶活力极低,很少能利用脂肪供能,葡萄糖几乎成为胎儿能量的来源。母体内的葡萄糖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胎盘,其中46%被胎儿作为能量利用,其余部分在胎盘中合成糖原作为能量储存。孕早期,胎儿的肝脏尚未开始发挥作用,需要通过胎盘的糖酵解酶,将储存的糖原转变成葡萄糖再供给胎儿。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常使孕妇处于饥饿状态,尤其是严重孕吐者不能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为了节省葡萄糖以满足胎儿的需要,母体不得不动员脂肪来供给能量.并因此可出现酮症酸中毒。酮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和损伤早期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故孕早期必须保证每日摄取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50克,除保障胎儿的能量需要外,也可避免酮症酸中毒对胎儿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对那些严重呕吐、完全不能进食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
8 为什么绝大多数妇女,孕早期发生孕吐?
怀孕早期,孕妇体内激素变化,可引起消化化系统和功能发生改变,如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酸陆内容物可反流至食管下部产生“烧心”感;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慢,孕妇易出现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妊娠反应。呕吐严重者可引起体内水及电解质丢失及紊乱。因孕吐不能进食者,易出现体内脂肪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另一方面,消化系统功能的上述改变,延长了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使一些营养素,如钙、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等的肠道吸收量增加,与孕期对营养素的需要增加相适应。妊娠反应一般从孕第5周或第6周开始,绝大多数不用特殊的药物治疗,持续到妊娠第10周时早孕反应症状大多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