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16033715
-
作者
王福州,张江波 著 著
-
出版社名称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4-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ISBN编号
9787516033715
-
作者
王福州,张江波 著 著
-
出版社名称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4-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 11 章:既有管道水害治理与防护、 建筑水害治理、建筑水害防护、道路维修与防护、水利工程水害治理与防护、隧道水害治理、桥梁修复与防护、水池渗漏治理与防护、抗洪救灾、灾后重建与生态修复以及工程建设新产品、新技术,通过工程中实拍的大量图片辅以少量文字,使读者在简单的翻阅之后,即可了解城市中的建筑、道路、隧道应该如何治理和防护,才能在水害即将到来之时尽量做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录】
1 既有管道水害治理与防护1.1 管道内窥检测 1.2 地下既有水泥管道渗漏治理 1.3 新建给、排水管道水害防护 2 建筑水害治理2.1 屋面渗漏治理 2.2 外墙渗漏治理2.3 窗口渗漏治理 2.4 卫浴间渗漏治理 2.5 地下空间渗漏治理 3 建筑水害防护3.1 屋面防水3.2 外墙防水 3.3 厨、卫间防水 3.4 地下车库防水 3.5 地下车库基槽的密封回填 4 道路维修与防护4.1 道路维修 4.2 道路边坡维修4.3 新建道路路基防护 4.4 园区内部道路防护 5 水利工程水害治理与防护5.1 混凝土大坝裂缝渗漏治理 5.2 水库混凝土排水沟冻害治理 5.3 水库混凝土泄洪道冲蚀治理 5.4 沟渠土壤成岩固化护坡5.5 输水河床混凝土面板抗冻防护5.6 新建水利工程防护 6 隧道水害治理6.1 地铁隧道涌漏治理 6.2 公路隧道渗漏治理 6.3 交接带涌漏治理 7 桥梁修复与防护7.1 桥梁裂缝修复 7.2 桥墩缺陷修复 7.3 桥面防护1 既有管道水害治理与防护 8 水池渗漏治理与防护8.1 污水池、导流渠渗漏治理 8.2 消防水池防护 9 抗洪救灾9.1 捐助救灾 9.2 协同救援 10 灾后重建与生态修复10.1 灾后重建 10.2 边坡治理10.3 地下管网检测 11 工程建设新产品、新技术11.1 土壤成岩技术 11.2 冗余 P30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系统 11.3 冗余内防水抗渗技术【前言】
2018年,新疆哈密“7·31”特大暴雨造成山洪,引发射月沟水库漫顶并局部溃坝,造成20人遇难、8人失踪,8700多间房屋及农田、公路、铁路、电力和通信设施受损,仅射月沟水库经济损失就达1.7亿元,其他经济损失高达7.96亿元。
2021年7月17日开始至8月2日,河南省强降雨共造成302人遇难,50人失踪。其中,郑州市受灾人口188.49万人,受灾村庄1126个,倒塌房屋5.28万间,农作物受损167.24万亩、绝收43.4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32亿元。
2021年8月8日开始,湖北省又发生新一轮强降雨,造成襄阳、随州、孝感28.61万人受灾,紧急避险7216人,紧急转移安置5943人。
2021年8月26日,河南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认真落实总理在河南省考察指导时的讲话要求,听取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灾后重建下步工作。突出重点抓重建……要尽快修复重建水毁工程,做好病险水库、险工险段险堤的除险加固,深化流域治理,全面提升防汛抗灾能力……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从暴雨到洪涝,再到灾害,人们经历着生死考验。“千年一遇”的大暴雨、大洪水等天气事件在2021年人们生活中频频出现。
本书实践案例中的相关技术、材料、工艺,大多源于郑州赛诺建材有限公司,尤其是其曾经在郑州施工的地下会所、别墅屋面和边坡治理等工程,在“7·20”特大暴雨中,没有遭受损毁。
郑州赛诺建材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水害治理技术,积极捐献抢险材料——土壤成岩剂,投入无人机、清淤车等机具,先后派出多批专业团队奔赴新乡、鹤壁、新密等重灾区参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积累了大量一手灾后重建工程的成功案例。
值此契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灾后工程缺陷治理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我们将近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的水害治理和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选取了具有典型性、迫切性的地下管道、新旧建筑、道路、水利、隧道、桥梁、水库等抗洪救灾、灾后重建方面的工程案例缩编成图册,试图通过更简洁、更直观、更灵活、更快捷、更实用的方式以图文形式展现,集中将工程实践所得到的解决方案提供给行业同人共同研讨、共同提高,争取将灾后重建工程做到完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界学者专家、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精彩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