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 作者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时间
- 开本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ISBN编号
- 作者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时间
- 开本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张义尚先生丹道方面的著作,包括养生蠡测篇、气功保健的研究和实践、气功溯源集、仙道漫谈、心气秘旨诀中诀、养生极则、顶批《金丹真传》等部分。本书为张义尚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孚琛研究员整理。
【目录】
编 养生蠡测篇
一 略论与天争衡的丹道/003
二 中国丹道传统高级养生功法的“人体工程”研究/007
三 纵谈丹道柔气功/013
四 中国丹道真正筑基法/020
五 丹道同类阴阳法门邪正真伪辨/028
六 丹道南宗人元金丹同类阴阳法的真谛/034
七 漫谈修道/043
八 再谈修道——兼答胡海牙《释“仙学”》/050
九 《胎息经》注释/056
十 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060
十一 论峨眉宗气功方法——周潜川《峨眉十二庄释密》浅评/063
十二 一函遍答/066
十三 “(万)”字与习武练功/071
十四 陈健民《中黄督脊辨》序言/072
十五 《参同契》的实质初探/079
十六 陈泥丸《罗浮翠虚吟》注解/089
第二编 气功保健的研究和实践
自 序/107
一 绪论篇/110
章 写作的动机和态度/110
第二章 什么是气功/112
第三章 气功的起源、发展、派别和评价/116
第四章 气功理论根据的浅测/122
二 方法篇/128
章 事前准备/128
第二章 正式操作/130
三 集证篇/170
章 个人研习气功的简史/170
第二章 气功经典著作选要/172
附 座上动功/185
段 头面之部/185
第二段 躯干之部/186
第三段 四肢之部/188
尾跋/190
第三编 气功溯源集
一《胎息经》笺疏/195
前 言/195
章 笺疏缘起/203
第二章 经旨正鹄/204
第三章 笺疏主旨/205
第四章 《胎息经》原文/205
第五章 《胎息经》分段笺疏/206
二 西派丹法/230
前言/230
章 后天串述/231
第二章 三车秘旨/232
第三章 九层炼心/236
第四编 仙道漫谈
例言代序/243
章 仙之等级/247
第二章 丹法三元/250
第三章 内丹外丹/252
第四章 玉液金液/254
第五章 内药外药/256
第六章 玄关集述/261
第七章 精气神说/275
第八章 阴阳大旨/284
第九章 火符概论/297
附 太玄玉诀/316
第十章 行功心镜/319
一 天仙总持/320
二 神人法言/321
三 五忘仙诀/324
卷尾语/327
第五编 心气秘旨诀中诀
《心气秘旨诀中诀》序/333
《心气秘旨诀中诀》(订正本)补序/334
章 心气不二/336
第二章 补亏复健/338
第三章 炼阴成阳/343
附一 药火先后论/346
附二 采取真旨/349
附三 《琐言续》论功法/359
附四 弦外余音/370
附五 形神交炼/373
第四章 心传医世/376
附 致极圣功/381
第五章 火候密义/389
第六章 炼魔须知/392
第七章 女修功诀/398
附一 《心气秘旨修习口诀》序/401
附二 《性命圭旨》释义/402
第六编 养生极则
序/407
章 《天仙心传》白文/409
自序/409
一 闵子自述/410
二 《天仙心传》内、外篇/411
三 《天仙心传》圆诀/412
四 《天仙心传》续篇/413
五 大涤洞音/414
六 自警篇/415
跋/417
第二章 《天仙心传·内、外、圆篇》约注/423
一 序/423
二 《内篇》约注/424
三 《外篇》约注/429
四 《圆篇》约注/432
第三章 约庵先生《就正录》/436
一 《就正录》选注序/436
二 原序/436
三 《就正录》选注序/437
四 《就正录》原跋/445
附一 《无畏三藏禅要》摘/446
附二 总结养生研究有感/449
尾 跋/452
第七编 顶批《金丹真传》
《金丹真传》自序/455
筑基/459
得药第二/462
结丹第三/464
炼己第四/466
还丹第五/468
温养第六/471
脱胎第七/474
玄珠第八/476
赴瑶池第九/478
葫芦歌(有序)/480
明道歌四首/482
修真入门/483
修真大略/485
金丹五百字/487
扫邪归正歌/489
附录一 孙少庵《开关诀》/490
附录二 孙教鸾《十二雷门测候图》/491
附录三 南宗九律/492
第八编 师资回忆录
前 言/497
章 鲁璠王师略传/498
第二章 金家功夫二三事/499
节 金一望先师传/499
第二节 李少侯与麻贵廷传/501
第三节 万师祖玉成略传/502
第四节 周师之德略传/503
第五节 尾跋/505
第三章 杨式太极拳史略/507
节 杨禄禅祖师与班侯、健侯史略/507
第二节 杨澄甫太老师略传/508
第三节 李公雅轩老师略传/510
第四节 武汇川先生并其高足张玉、吴云倬、武贵卿略传/513
第五节 吴式太极诸名人传略/515
第四章 形意八卦略历/517
附录 武术轶闻二则/518
第五章 道功诸师传略/520
第六章 内学诸师传略/523
附录 圆光目击记/527
第七章 医药术数诸师友传略/530
后 序/534
【作者简介】
张义尚,1910年生于四川忠县,别名虚一,号悟通居士,莹阳子;晚年号惜阴居士、知非子。因年幼体弱,练习武术,精通金家拳、太极拳、形意拳等,早年就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后长期任职于四川忠县中医院。在中医、丹道领域有很大的影响。2001年逝世,享年91岁。有学者评价云:“集国粹于一身,可谓国宝。其所知之广,钻研之深,为数百年来所罕见,世盖无堪与比肩者。”张义尚著述丰富,涉及丹道、佛教、武术、中医等方面,曾张义尚,1910年生于四川忠县,别名虚一,号悟通居士,莹阳子;晚年号惜阴居士、知非子。因年幼体弱,练习武术,精通金家拳、太极拳、形意拳等,早年就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后长期任职于四川忠县中医院。在中医、丹道领域有很大的影响。2001年逝世,享年91岁。有学者评价云:“集国粹于一身,可谓国宝。其所知之广,钻研之深,为数百年来所罕见,世盖无堪与比肩者。”张义尚著述丰富,涉及丹道、佛教、武术、中医等方面,曾在海外出版有《养生蠡测》《仙道漫谈》等著作。在海外出版有《养生蠡测》《仙道漫谈》等著作。
【前言】
序 言
张义敬
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孚琛先生来电话,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拟出版其先师张义尚遗著,可否请我写篇序,我高兴地同意了。
义尚是我的大哥,生于1910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长我16岁。他从小缺奶,到了七八岁时,得了五心烧(肺结核),医师对祖父说:“您的孙子,要长大了才能算数呢!”这话却被他自己听见了。“才几岁,难道就要死了?”时,还没有有效的西药,在我们乡下,连西医也还没有。他的私塾老师知道这事之后,就给他灌输了一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以振作其精神;再告诉他,身体不好,通过坚持锻炼,就能够转弱为强的道理。从此,他开始习武,先是爬竹竿、举石锁,继之习外家拳,再继习金家功夫,进入复旦大学后,就学杨式太极拳,一直坚持到晚年。
在我的印象中,大哥总是胖瘦适中、精力充沛、脸色红润、行步如飞的,凡与他同行,我总得加大脚步,才不落后。在读大学时,他跟银道源先生学过道家的内功,还跟王元吉先生学过“地理”,跟黄炳南先生学过易筋经……
1947年,大哥在成都参加过高考,录取之后,就在南打金街挂牌行医。时,他也正寄居在锦江边上李雅轩老师家学太极拳。同时他在报上登广告数月,寻访道家明人,找到了周明阳(一三)老师。到1948年下半年,将周一三老师迎到重庆北温泉,借居邓少琴先生寓所,准备做一些周老师的南宗功夫,终因时局动荡而未果。
1948年秋,学校放寒假,大哥叫我去过年,初次见到了周一三老师。周老师瘦高,90多岁了,精神健旺,手上的静脉血管突出很高,好像要脱离手背而独立。他清早要做一次拍打功夫,拍得很响,我住他楼下,都能听见。有一次在江(嘉陵江)边玩耍,他竟然从江水中拉出一条斤多重的鱼来。时我年轻,认为他就是神仙。他有时一睡就两三天,不吃饭,我们不放心,上楼去看他,他却说:“不要打扰”。他还告诉我,在清朝,他过四川盐运使,从四川运食盐到拉萨,他去过两次,言下颇为自豪。他死在重庆中兴路他的学生周戈安家里,时间大约是1951年,享年百岁左右。大哥跟他学了道家南宗的人元丹法,后来写成《东方绝学》。初稿我见过,既惊异于前人之想得出,也慨叹于大法之难于行,然而在学术上的价值,自永存。
大哥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读了两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了,复旦迁到重庆北碚,他是在北碚毕业的。毕业之后,在邓华民的蜀华实业公司过会计主任,大约有四五年之久。此后大哥就终身以医为业。
大哥每学一门技艺,都留有著作。我曾问他:“你的著作为什么不联系出版呢?”他说:“我写书是为了做学问,提高自己,也不愿别人把我的书稿改得面目全非。”他的书多是蝇头小楷、线装成册,与古籍出版社的线装书一样精美,见者无不赞叹。除了著作之外,他还抄录、整理了大量佛道方面的资料,估计近两百本。可惜大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被烧,空余浩叹而已。四川的夏天相热,他不睡午觉,午饭之后,拿一把大蒲扇,挥扇退热片刻,就又开始工作了。
大哥十多岁时跟周之德老师学了几年金家功夫,到上海进入复旦之后,就改学太极拳了。但对于周老师,大哥依然极为关注,曾从上海寄三百银元给他,使他重振家业。在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时代,大家都穷,但每逢年节与生日,大哥总要给李雅轩老师寄钱、寄粮票,从不间断。
从上述两件事看来,与今日之学生相比,能如此尊师者,恐怕已为数不多了。
在我十多岁时,大哥教过我古文和金家功夫。在他的引导下,我终于爱上了太极拳。大哥是我的位太极拳老师,后来的几位老师,也是由于他的引荐。
这一生中,与大哥通信不断,在思想、学识诸多方面,受益良多。古人说长兄代父,义尚于我,足以之。大哥于2000年年底辞世,享年91岁。
谨就我所知的一些情况,略述于此,谨代序言,或为读其书而想知其人者所乐闻吧!
张义敬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