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100214308
-
作者
葛墨林 口述并审定 金鑫 整理 著
-
出版社名称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2-08-01
-
开本
32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ISBN编号
9787100214308
-
作者
葛墨林 口述并审定 金鑫 整理 著
-
出版社名称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2-08-01
-
开本
32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我知道的杨振宁》以时间为线,记述了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先生对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近半个世纪交往的深情回忆。其间穿插了许多令作者印象深刻的专题,既有国际视野的物理学研究,也有生动具体的日常生活;既有真实客观的历史记录,也有真挚饱满的个人抒怀。其中很多内容和照片都是首次发布,具有一定的史料文献价值。
【内容简介】
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从20世纪70年代末结识杨振宁先生,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随杨先生开展研究,后来在杨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创建和教学科研,在杨先生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初期又作为兼职教授短期参与教研工作。葛墨林院士与杨振宁先生合作了近半个世纪,亦师亦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本书中,葛墨林院士以真挚动人的感情,回忆了杨振宁先生在开展物理学研究、支持祖国教育科技发展、维护祖国名誉尊严、关心提携后辈学人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结识杨先生
第二章 在石溪(Stony Brook)
第三章 杨师母(杜致礼)
第四章 杨先生对人对事
第五章 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
第六章 杨先生与南开大学
第七章 初创期的清华高等研究中心
第八章 翁帆印象
第九章 对杨先生的一些认识
第十章 杨先生与中国科技
【作者简介】
葛墨林,1938年12月生于北京,1965年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86年到南开数学研究所任教,中科院院士。曾在美国石溪大学、加州戴维斯大学、犹他大学(盐湖城)等以访问教授、著名访问教授、讲座访问教授等名义从事研究与教学。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广义相对论、规范场论、孤子理论、可积非线性模型、杨-巴克斯特方程等数学物理理论。
金鑫,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前言】
序言
杨振宁先生即将百岁寿龄。关于这位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科学家,已有很多著述、文章、报告介绍他在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深深的爱国情怀、待人处世的大师风范等。我是一个从事物理教学、研究的教师,没有什么背景,研究水平也不算高,却深受杨先生的恩惠,而杨先生一向施恩不图报,我实在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使自己的内心获得平静。幸有李昕先生的建议,写一本书,谈谈我知道的杨振宁先生。限于我的阅历、水平,我只能写些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其实杨先生还关怀、帮助过很多有才干的能人,他们的回忆录中一定都会有对杨先生的回我忆和感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我有幸认识杨先生40 余年。弹指一挥,我也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每想起杨先生对我的关怀、帮助,心中总有一种冲动,想把我了解的他做人做事的点滴记下来,与朋友分享。以我很窄的接触面,写的都是小事情,希望大家可以从小事中感受到巨人的风范。
本书内容全部都是我自己的记忆和见解,从酝酿到完成没有请杨先生过目过,所以书中如有不妥,文责自负,与杨先生没有关系。从我们做事的角度,我列出的所有故事都有他人或书面材料为据,至于见解方面,则是我个人的真实感受。
我有幸随着祖国开放的历史进程成长,得到杨先生和朋友们的关怀、帮助,从而不断进步,感恩之余,也想在书中有所反映。
本人文字水平非常有限,幸有南开大学文学院金鑫老师费心尽力整理润色,本书才得以成形,因此本书是我们合作的成果。另外,本书的早期工作曾得到北京大学许金艳老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精彩书摘】
杨先生年来到南开大学受到热烈欢迎,并且被授予了名誉博士学位,母国光校长给杨先生颁发了聘书。这里还必须要提到一个人──胡国定先生。年陈先生建立数学研究所,其中很多具体的事情都是胡国定先生去做的。胡先生原本是上海交大的地下党,后来组织安排离开上海来到南开大学投奔了陈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胡先生去了苏联深造,回来后担任了副校长,还担任过首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副主任。首届基金委的主任是唐敖庆先生,是著名的化学家。我十分钦佩胡先生,他自我要求十分严格,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后来让他做基金会主任他都不干,他说我就在数学所,要把这个数学所做好。
我年服从组织分配,去到兰州大学做核物理研究,后来很有幸跟随我的老师段一士先生学了理论物理,并在1977年有幸认识了杨振宁先生。1986年的一天,我忽然接到杨振宁先生从香港给我打来的长途电话。我记得特别清楚,让我1986年的6月7日,到北京饭店去找他。我问:“有什么事啊?”他问我:“你知不知道陈省身先生?”我说:“听说过,但是我没见过。”他说:“南开数学所你知道吗?”我说:“我听说过也没有去过。”因为那时候我本来要从兰州大学到浙江大学去。
6月7日,我在北京饭店见到了杨先生,到了中午,杨先生请我吃饭。在餐厅刚坐下一会儿,杨先生就站起来了,一看是陈先生进来了,还有师母郑士宁、陈先生的女儿陈璞和女婿朱经武,朱经武是高温超导领域著名的物理学家。
这是我第一次见陈先生,印象很深刻:他个子高,耳朵特别大,就跟那个佛爷的耳朵一样。杨先生跟陈先生说:“陈先生,这位就是葛墨林。”陈先生说:“好好好,你来南开,我现在就给你签聘书。”“哎,”我说,“陈先生,这不行啊。”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那个时候,转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粮食关系是很麻烦的。陈先生说:“你先来,其他以后再说。”
到了9月份,也就是1986年的秋天,在母国光校长特别关心下,我来到了南开大学。到了以后,我首先去见了陈先生。陈先生说话很简短,他说:“我办研究所,方针就是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我多问了几句:“那您办这个研究所,数学方面,您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呢?”他说:“非常简单,就是:不开会,无计划,多做事。”后来说不开会不可能,就改成了少开会,无计划,多做事。这是陈先生办所的一贯作风。实际上,我到南开数学所30多年,从没写过计划,比如我今年要出什么成果,那就是好好干。我又问陈先生:“那这个理论物理研究室,您怎么指示呢?怎么个做法呢?”陈先生说:“就做振宁的方向,谁不做谁就走,就这么简单。”陈先生将理论物理研究室完全交给了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