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598.00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套装全4卷)》(陈安)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套装全4卷)》是我国有名经济法学家陈安教授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近四十年来,潜心研究经济法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主要成果的第四次汇总、精选、融合、提炼,全书共约210万字,分列四卷七编,即经济法基本理论(一),经济法基本理论(二),投资法,贸易法,经济法热点问题短评,有关陈安学术论著和观点的书评,涉及陈安的其他学术文档等。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套装全4卷)》各编专论均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当代社会弱势群体即第三世界的视角,探讨和论证当代经济法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热点难点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套装全4卷)》作者致力于实行“拿来主义”和“消化主义”相结合,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有关经济法学新鲜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中国和弱势群体即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立场,认真加以咀嚼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创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努力为社会弱势群体“依法仗义执言”,为维护其应有平等权益而锻造和提供推荐的法学理论武器。

作者简介

陈安,厦门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靠前经济法学会会长(1993—2011年)、荣誉会长(2012年迄今)。主要著作有《靠前经济法学刍言》《陈安论靠前经济法学》和“The Voice from China: An CHEN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主编和参撰的合著 40余种,独撰中、英双语专题论文数十篇。

目录

作者简介ⅰ

内容提要ⅱ

鸣谢ⅲ〖KH+10mmD〗



第一卷



序言0001
自序0005
《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自序0010
《国际经济法学刍言》自序0016
大师评论0018
学者导言0025

第一编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一)0047
第1章论国际经济法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和独立性0049

第2章评对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发展现状的几种误解0074

第3章论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与南北矛盾0085

第4章论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0107

第5章论学习国际经济法是贯彻对外开放国策必备的“基本功”0130

第6章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0135


第7章中国长期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是历史的必然:驳斥列强的
“中国威胁”论0154

第8章评“黄祸”论的本源、本质及其最新霸权“变种”:“中国威胁”论0159

第9章美国长期推行侵华反华政策绝非历史的偶然:“美利坚帝国”穷兵
黩武四百年0198

第10章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新自由主义经济
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论0234

第11章再论旗帜鲜明地确立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
——聚焦评析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对外二十八字
方针”0260

第12章三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匹兹堡发轫
之路”走向何方
——南北合作新平台的待解之谜以及“守法”与“变法”等理念
碰撞0282

第13章四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WTO体制下的
立法、执法、守法与变法0306

第14章五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
——聚焦评析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的历史来由与实践轨迹0335

第15章六论中国在构建NIEO中的战略定位:聚焦评析中国在“金砖国家”
崛起十年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守法”与“变法”理念的碰撞0349

第16章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弱小民族国家主权学说的重大贡献0379

第17章论经济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经济法首要的基本规范0578

第18章论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应当坚持经济主权原则0593

第19章论中国“入世”后海峡两岸经贸问题“政治化”之防治0599

第20章世纪之交在经济主权上的新争议与“攻防战”:综合评析十年来
美国单边主义与WTO多边主义交锋的三大回合0626

第21章世纪之交在经济主权原则上的新争议与“攻防战”对发展中国家的
重大启迪0677

第22章论社会帝国主义主权观的一大思想渊源:民族虚无主义的
今昔0683

第23章中国南海疆土:卧榻之旁,岂容强霸鼾睡?
——剖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之悖谬与流毒0706

第24章金鸡报春,聆听龙吟,辨析鹰嚣
——学习习近平近期讲话的点滴感悟0745

第25章论国际经济法中的公平互利原则是平等互利原则的重大发展0776

第26章“南北矛盾”的词源、发展与中国的两手应对0787

第27章论南北合作是解决南北矛盾的最佳选择0813

第28章论全球合作的新兴模式和强大趋势:南南合作与“77国集团”0820

第29章论南南联合自强五十年的国际经济立法反思
——从万隆、多哈、坎昆到香港0835

第30章南南联合自强:年届“知命”,路在何方?
——国际经济秩序破旧立新的中国之声0861

第31章论“有约必守”原则在国际经济法中的正确运用0899



0003
0004

第二卷


第二编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二)0911
第1章论“适用国际惯例”与“有法必依”的统一0913

第2章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0928

第3章论中国的涉外仲裁监督机制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0942

第4章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0978

第5章再论中国涉外仲裁的监督机制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兼答肖永平先生等0989

第6章论中国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机制的形成和不足1058

第7章论中国涉外仲裁程序中当事人的申辩权和对质权
——就香港百利多投资有限公司诉香港克洛克纳东亚有限公司
一案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供的专家意见书1068

第8章就中国涉外仲裁体制答英商问(专家意见书)1078

第9章论涉外仲裁个案中的偏袒伪证和纵容欺诈
——CIETAC 1992—1993年个案评析1088

第10章论涉外仲裁个案中的越权管辖、越权解释、草率断结和有欠透明
——CIETAC 2001—2002年个案评析1132
第11章论中国法律认定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就广东省广信公司破产清算债务讼案问题答外商摩根公司问
(专家意见书)1183

第12章论中国内地土地使用权的回收与变卖
——就香港某债务讼案问题答台商问(专家意见书)1192

第13章小议“法无明禁即为合法”
——就外资企业“设董”自主权问题答英商问(专家意见书)1199
第三编国际投资法1205
第1章OPIC述评:美国对海外私人投资的法律保护及典型案例分析1207

第2章从OPIC到MIGA:跨国投资保险体制的渊源和沿革1303

第3章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与美国在华投资1391



第三卷

第三编国际投资法(续)1415

第4章ICSID与中国:我们研究“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的现实动因和
待决问题1415

第5章中—外双边投资协定中的四大“安全阀”不宜贸然拆除
——美、加型BITs谈判范本关键性“争端解决”条款剖析1468

第6章区分两类国家,实行差别互惠:再论ICSID体制赋予中国的四大
“安全阀”不宜贸然全面拆除1497

第7章“南北矛盾视角”应当“摒弃”吗?
——聚焦“中—加2012 BIT”1534

第8章国际投资法中“身份混同”问题之宏观剖析与中国应对1557

第9章全球治理背景下有关“国际投资法庭”提议臧否之中国观1589

第10章中国—秘鲁1994年双边投资协定可否适用于“一国两制”下的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居民谢业深 v 秘鲁政府征收投资案件的法理剖析1607

第11章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中可否规定对外资绝不实行国有化1657


第12章是重新闭关自守,还是扩大对外开放?
——论中美两国经济上的互相依存以及“1989年政治风波”后
在华外资的法律环境1670

第13章中国对欧洲在华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1688

第14章外商在华投资中金融票据诈骗问题剖析
——香港东方公司v香港泰益公司案件述评1706

第15章外商在华投资中的担保与反担保问题剖析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v厦门建设发展公司案件述评
1716

第16章外商在华投资“征收”索赔迷雾中的庐山面目
——英商X投资公司v 英商Y保险公司案件述评(一)1741

第17章外商在华投资“征收”索赔中的“脚踩两船”与“左右逢源”
——英商X投资公司v 英商Y保险公司案件述评(二)1770

第18章外商在华投资中的“空手道”融资:“一女两婿”与“两裁六审”
——中国深圳市中方四公司v泰国贤成两合公司案件述评1788

0005
0006

第四编国际贸易法1837
第1章某些涉外经济合同何以无效以及如何防止无效1839

第2章跨国商品代销中越权抵押和争端管辖权问题剖析
——意大利古西公司v.香港图荣公司案件述评1866

第3章外贸汇票承兑争端管辖权冲突问题剖析
——美国约克公司v.香港北海公司案件述评1880

第4章指鹿为马 枉法裁断
——评香港高等法院“1993年第A8176号”案件判决书1915

第5章外贸争端中商检结论暧昧、转售合同作伪问题剖析
——中国A市MX公司 v. 韩国HD株式会社案件述评1947

第6章外贸代理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管辖权、准据法、仲裁庭、债务人等
问题剖析
——韩国C公司v.中国X市A、B两家公司案件述评1965

第7章中国中禾公司采购巴西大豆含毒案件专家意见书:含毒可能致癌
依法严禁进口1998

第8章论英国FOSFA裁决严重枉法、不予执行
——中国中禾公司采购巴西大豆含毒案件述评\[专家意见书\]2012




第四卷


第五编国际经济法热点学术问题长、短评2053
第1章改进我国国际法教育的“他山之石”
——欧美之行考察见闻2055

第2章从难从严训练成果人才并出2064

第3章“博士”新解2072

第4章是“棒打鸳鸯”吗?
——就“李爽案件”评《纽约时报》报道兼答美国法学界同行问2079

第5章小议对外学术交流的“大忌”2109

第6章向世界展现中国理念2111

第7章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经济法理念变革2113

第8章建构中国特色国际法学理论2115

第9章“左公柳”、中国魂与新丝路
——“七七事变”七十周年随笔2117
第六编有关陈安学术论著和学术观点的书评等2123
第1章《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书评荟萃2125

第2章 《中国的呐喊》书评荟萃2175

第3章陈安早期论著书评荟萃(1981—2008)2406

第4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坐而论道,畅叙旧情2434
第七编有关陈安学术活动的报道、函件等2453
第1章媒体报道2455

第2章学界来函2473

第3章陈安学术小传及历年主要论著目录(以倒计年为序)2516

第4章陈安论著、业绩获奖一览(以倒计年为序/2016—1960)2523


索引2526
后记2544

精彩书摘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套装全4卷)》:
  回内地多年之后,我在北大图书馆里又看到陈老师的这本书,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那封面、目录、各章节、版权页等都太熟悉了。今年夏天,我在办公室收拾旧书的时候,又看到这本书。这真是缘分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本书的纸张虽已老旧,但扉页上依然留着我当年在香港北角森记书局买书的签名以及年月日。那字是用钢笔蘸蓝墨水写的,不易褪色。
  二十多年前,我才有机会第一次拜见作者陈老师。陈老师的相貌与我此前想象的样子,有不小的差别。可能是我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原因,看到的人大多是粗犷的模样,而陈老师个子不高,皮肤白净,眉清目秀,说话的声音也很轻细,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身材魁伟、浓眉大眼、声音浑厚的大学者的范儿。这只能证明我太不熟悉南方学人了,在过去内地北方与南方在许多方面的交流,确实还不如内地南方与香港地区的交流多呢。至少从距离上看,厦门距离香港更近,气候也更相似。
  这是我拜读的第一本陈安老师的书。三十年过去了,我又在厦门和北京拜见过陈安老师多次,他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在相貌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样子。
  这次陈老师嘱我写序,不敢推辞,刚好也将我对陈老师的认识与感悟写出来。
  1.陈老师等许多老学者与我的导师芮沐教授一样,都是在旧中国接受法学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高校法学院工作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改革全面展开,他们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利用他们长期积累的学识和资料,加之他们的外语优势,在国际经济法等新学科初创阶段,做了大量教研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基础资料整理,抑或编写教材、培养学生的工作等,都为以后国内这一法学新领域的发展与国际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当时,老一代学者的工作态度,真可谓是夜以继日,没有假期的。当时,他们的工资待遇不高,住房不宽敞,家庭负担也比较重,还有就是他们大多年事已高,但是他们毫无怨言,加班加点,他们的工作精神、他们的干劲,今天回想起来,依然让我感动不已。他们的工作激情,就好像火山喷发那样,在多年沉寂之后,突然爆发起来。这也许是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研究学问的环境。当他们年近半百或花甲,甚至古稀之年时,科学的春天才终于来临。所以,他们积累多年的思考、收集的资料,都化为语言与文字,一涌而出。
  2.陈老师那一代老前辈工作的时间都很长,特别是在古稀之后,依然在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例如,我的导师芮沐教授,我跟芮先生读博士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

前言/序言

  陈安老师的大作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嘱我作序。借用陈老师自己的说法,就是“修旧补新,融为一体,成为‘第四代升级版多卷本’”。这段话出自耄耋学者的手笔,这是何等的幽默与勤奋啊!
  老师的书让学生作序,我诚惶诚恐。虽然,史上也有先生让学生作序的,但那些人都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而我是私淑弟子,只看过老师的书,未曾经老师面授。
  说到看过老师的书,这让我回想起30年前的一件事。
  1986-1987年,我到香港收集做博士论文的资料。有一天,我到港岛北角半地下的森记书局去淘书。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我从书脊的书名中,看到了一本《国际货币金融法》,上面写着“陈安主编,鹭江出版社”。陈老师的大名,我虽早已知晓,但那是我第一次在香港书店里找到他的书。
  那时,作为博士研究生的我,初到香港,在北角宝马山上的树仁学院,一边教暑期班的本科课程,一边收集做博士论文的资料。在导师芮沐教授的指导下,我的研究方向选定在香港银行法领域。
  初到香港,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书价比内地的高。我每个月由学校提供1200港币生活费,并有免费住房,我感觉生活得很好,但要想买书,就囊中羞涩了。
  在香港我买的第一本书就是陈安老师的这本书,拿回到宝马山上学校的宿舍里,我很快就读完了。当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急需这类的专业书籍。内地图书当时运到香港出售,书价比原来的定价要增加好几倍。我记得那时人民币与港币的兑换率是一元人民币兑换两元三角左右的港币。由于香港书价昂贵,所以香港从内地选的书都是很扎实的著作,陈老师的这本书,也是改革开放之后内地第一本国际金融法的专著。
  到香港的头一个月,我看见专业书就忍不住要买,以至于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几乎都让我买书了。多亏内地在该学院任教的张耀晖教授接济,我才能生活下去。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