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6.00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制度安排》(米军)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任何国家都不能游离其外,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享受到它带来的实际收益。金融全球化的前提条件是自由化,没有各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允许资本跨国自由流动,金融全球化是不可能实现的。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各国金融自由化向纵深发展。

作者简介

米军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俄罗斯投资研究所所长、经济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东北财经大学博士,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东北财经大学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乌克兰研究中心研究员。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外社会科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合作撰写通用教材和学术著作三部、独立撰写著作两部,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录。研究领域为经济全球化和原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金融转轨问题,主要是以中国及俄罗斯等东欧转轨国家为视域做具体分析,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经济全球化与转轨经济的“互动论”和“相关性”理论,并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重点研究基地等项目,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二OO四年获世界经济学会浦山奖。

内页插图

  •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制度安排》(米军)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中介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三章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联动效应
    第四章 全球化时代转轨国家金融改革比较
    第五章 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中的美元化问题
    第六章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转轨国家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协调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对于第一个方面的条件,一旦存款人怀疑银行经营业绩,就会形成“囚徒困境”,即个体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非理性行为,挤兑风潮可能破坏银行中介的稳定性,引发金融风险。对于第二个方面的条件,金融机构要想减少这种支付风险,必须要保持其资产质量,即贷款变成良性贷款,而充分了解贷款投资项目的去向,提高投资项目的盈利率,是保证银行稳定经营的关键。因为社会储蓄对银行来说是流动性相当高的负债,而银行对企业的资产投资具有非流动性,尤其是长期性投资,只有在较长时期后才能归还。所以,在银行面临刚性负债约束的条件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支付风险的大小。如果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经营良好,银行贷款就能保证支付;相反,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经营恶化、投资出现了亏损,银行贷款就不能保证支付,这时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必然会转化为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则是逾期的债务在已贷出的贷款总额中的比重),这意味着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往往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逆向选择是银行在贷款之前无法识别风险高低的借款者而导致的风险,道德风险是借款者取得贷款后,银行因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导致借款者可能选择高风险项目产生的风险。不仅如此,金融机构内部存在多重委托一代理关系,也导致其资产质量的下降,这是因为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为了机构的经营绩效和自己获得更大的奖励,总是理性的选择一些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一旦贷款决策失败又往往由整个机构来承担;而政府对金融机构支付危机的救助机制,养成了金融机构贷款冒险决策的心理。
    以上问题,是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转轨国家也概莫能外,在转轨国家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和复杂。这是由转轨国家特殊的金融运行环境和金融机构特殊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金融体系中储蓄者、投资者、各类金融机构、政府等各类行为主体的不规范运作,特别是政府主导型的金融创新模式和政府对金融随心所欲的干预造成的。
    ……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