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301223291
- 作者
-
出版社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ISBN编号
9787301223291
- 作者
-
出版社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 Big Data)已来临,这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提供了亘古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对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去应对新技术发展对研究方法和工具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网络调查法,可能就是回答以上问题的答案之一。《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是目前国内第1本专门研究网络调查法的著作,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这种方法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设计和应用方式,弥补了调查研究方法领域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也为社会科学诸专业的研究者应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有效的工具。
《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的显著特点,是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紧密结合。作者不仅深入探讨了网络调查法的诸种理论问题,同时也介绍了网络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工具。还进一步介绍了网络调查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多种类型的相关实际调查案例,充分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理念。
《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适合作为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参考与培训之用。
内容简介
《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者及初入门者,主要内容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研究数据。如果您想了解网络调查法的相关知识,想学习网络问卷的设计方法,想知道网络调研是如何组织和实施的,那么,相信《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是您的选择之一。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提高了信息与数据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同时也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新研究理念、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同时也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内容和范围,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网络调查法,就是目前倍受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者瞩目的一种新工具。《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以网络调查法为研究主题,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该方法的概念、类型、应用现状和实际应用方式等,是目前国内第1本专门研究网络调查法的著作,弥补了国内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空白。
在内容上,《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共分为七章,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再到实际研究案例,全面而详细地展示了网络调查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导论”首先介绍近年来科技发展对于整个调查研究领域深刻影响;第二章“基于信息技术的新调查研究法“介绍了从计算机辅助数据采集(CASIC)到网络调查法(Websurvey)历史演变与发展过程;第三章是“网络调查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于网络调查法的各种研究成果;第四章是“网络调查法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重点介绍了网络问卷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及如何组织和实施网络调查项目;第五章是“网络调查工具的选择与应用”,详细介绍了一个开源调查系统Limesurvey的操作方法;第六章是“网络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介绍了组织和实践跨国性与跨地区性网络调研项目的相关实践经验;第七章“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调查法展望”,则从当前大数据热潮的背景下,分析网络调查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书中不仅探讨了网络调查法的诸种理论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大量的研究案例和实际操作方法。这些内容都源自作者多年网络调研项目的实践积累与总结,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在每一章中都安排了一个研究案例,便于读者理解和讨论。《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第二版)》可作为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方法参考书之用。
作者简介
赵国栋,1968年出生于山东泰安,2002年获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Ed.D博士生导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曾历任教育技术系副主任,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挂职),美国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EWC)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U)访问学者。同时兼任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CORE)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课件评审专家组长。研究兴趣包括:数字校园建设与规划(E-campus),数字化学习设计与开发(E-learning),学生网络文化与生活方式研究(E-culture&E-life),校园网络民主(E-democracy)等。曾主持国家和省级课件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2008)、《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2012)、《混合式教学与交互式视频课件设计教程》(2013)等专著。
目录
摘要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章 导论
1.调查研究行业发展概述
1.1 国外调查研究专业的发展
1.2 调查研究理论的发展
2.科技发达时代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
2.1 访谈员主导向受访者自我主导的发展趋势
2.2 从语言文字向语音视觉的发展趋势
2.3 从固定调查向移动调查的发展趋势
2.4 从连续调查、固定样本调查到国际调查
3.科技给调查研究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1 技术进步给调查研究本身及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3.2 技术发展对调查研究未来发展的影响
思考题
动手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调查研究法
1.技术的发展与调查研究方法的演变
2.计算机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数据采集
2.1 计算机在调查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2 CASIC的概念
2.3 CASIC的类型概述
2.4 CASIC对调查研究行业的影响
3.互联网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网络调查法
3.1 网络调查法的术语与概念
3.2 网络调查法的类型
3.3 网络调查法的特点
4.学术界对于网络调查法的争议
4.1 网络调查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网络调查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4.3 研究案例:美国调查专家们对网络调查法的态度
与看法
思考题
动手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网络调查法的应用研究
1.网络调查法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概述
1.1 市场调查和民意测验行业
1.2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2.网络调查法的探索与应用性研究
2.1 关于不同形式问卷的比较研究
2.2 关于影响网络调查反馈率的诸因素研究
2.3 关于网络调查中受访者的隐私保护研究
3.网络调查法的发展前景探讨
3.1 伎用网络调查的基本策略
3.2 对目前网络调查若干说法的澄清
思考题
动手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网络调查法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1.网络问卷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1 友好反馈界面的网络问卷设计原则
1.2 网络问卷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2.研究案例:网络问卷设计效果之研究
2.1 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2 调查数据分析
2.3 研究结论
3.关于网络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3.1 组织与实施的基本流程
……
第五章 网络调查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第六章 网络调查研究案例分析
第七章 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调查法展望
前言/序言
在2008年本书第一次出版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网络调查法仍属于“新生事物”,知之者不多,用之者更属寥寥。然而短短5年之后,至2013年之时,本书第二版发行之日,基于互联网的数据获取、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已然发展到“大数据”( Big Data)阶段。整个科学研究界都在热论这个令人振奋的概念,似乎“大数据”将能够给研究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大数据这个概念本身的产生与发展就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在2012年3月启动的“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中,美国联邦政府将该计划与历史上对超级计算和网络的投资相提并论,“过去在信息技术研发方面的联合投资推动了超级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创建,而大数据计划有望使我们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发现、环境和生物医学研究、教育以及保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发生变革。”该计划着重鼓励数据收集与管理、数据分析和e-Science合作环境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当前美国联邦政府部门正在资助的大数据相关项目中,就有一项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数据挖掘挑战赛”,旨在解决大数据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挑战,利用新的研究方法来检索、分析和理解数字图书、报纸、网络搜索结果、传感器、电话记录等数据集。从这一点上来看,大数据同社会科学研究也是有密切关联的,而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只与自然科学相关。
当前,相对于自然科学基于精密实验仪器数据收集法来说,多数社会科学的数据获取方法仍然停留在“手工作坊”水平上。虽然现在已有一些研究者开始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媒介来收集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正如有研究者(李国杰,2012)所指出的,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成千上万的人随机产生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要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蛛丝马迹,难度可想而知。网络大数据有许多不同于自然科学数据的特点,包括多源异构、交互性、时效性、社会性、突发性和高噪声等,不但非结构化数据多,而且数据的实时性强,是随机动态产生。网络数据的采集相对成本较低,但价值密度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