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78.00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数量

商品详情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编辑推荐

  ★浙江大学白谦慎教授题签,复旦大学郭永秉教授推荐,一部图文并茂的古汉字科普读物!

  ★300多个常用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细说字形源流,了解中国文字从古到今的来龙去脉。

  ★1500多幅手绘字形图,历时5年,逐字摹写,兼具原作神采和书家本身风致,可作为上佳的汉字字帖来参考。

  ★ 以汉字为主线,分十章介绍古代的天文、地理、祭祀、战争、饮食、艺文等,同时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读物。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增加帛纸书画作品、铜器装饰图像、汉画像石、瓦当拓片、考古线图等,补充精彩的考古文博知识。

  ★设计考究,典雅古朴,封面选用高质量艺术纸,书名专色印金,内文采用80g东方书纸,双色印刷,赏心悦目。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古汉字普及读物,全书共分十章,通过300多个古汉字的详细解说,介绍了古代的天文、地理、家庭、祭祀、战争、农业、工业、人文等,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古代生活图谱。

  作者每介绍一个汉字时,注重从甲骨文、金文等,再到现在楷书的演变,详述源流,深入浅出;全书增加了1500多幅作者手绘字形图及考古器物图,严谨精美,兼具书法美感和欣赏价值。

  一个汉字,即是一部文化史,该书不仅是了解古代汉字和古人生活的一本入门读物,还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作者简介

  陈文波,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在读博士,美国布朗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访问学者,著有文字学普及读物《汉字的味道》《汉字的旅程》等。

  目  录

  001 序

  001 卷首语

  001 天文 天行有常

  003 古人如何记录时间

  020 仰望星空的发现

  028 季节轮换的风景

  036 三千年前的天气预报

  049 地理 江山如画

  051 水的千姿百态

  060 横看成岭侧成峰

  064 一枝一叶总关情

  077 大河上下的动物世界

  097 人体 近取诸身显示

  前  言

  序

  陈文波君的书稿《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即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梓行,邀请我为之写一篇序。我没有跟他假装客气,也没有以事烦的借口推辞,就直接答应了,因为这是一本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好书。

  古文字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因为地下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和整理,同时因为方法上科学化的不断推进而得以面目一新,日益成为显学。从事其间的人数,虽然不能与中国文学、史学这些大的学科较量,但毕竟已蔚为大国。大国巍然雄踞,外人则往往慨叹壁立万仞,不得门径而入;在城门外向欲登城楼一观的热忱学者制售假门票的黄牛贩子,却趁机钻了不少空子。这就是古文字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与普通读者之间关系脱节的现状。

  最近,出版行业的有识之士提醒业内:“新材料到底带来了什么助益?提供了哪些新认识?解决了学术上的什么难题?在具体的个案问题研究基础上,我们还缺少通贯的、综合性的研究;很多选题过于细碎,虽不能说毫无价值,但价值和意义确实有限,难以再提高一个层次,放在稍微宏观一些的视角下来审视,更不要提在文明史、整体史的框架下来考察它。这也就决定了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看似很热闹,但是很难出圈。”(张继海《古籍整理工作需要新思维》,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7月1日)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研究工作的“出圈”,不但依赖着通贯、综合性的高层次研究,其实也需要做大量面向一般阅读者的普及性工作,这两方面的工作,可以是不同的人承担的,但在我看来其实最好是由同一拨有能力的人去做。作为由纳税人供养的专业研究者,这是我们对学界、社会应当肩负起的责任。

  应该承认,分析介绍文字构造理据、纠正汉字说解中俗见谬说的普及著作,目前也出版了一些,同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陈炜湛先生的《古文字趣谈》,我印象中是导夫先路者。这些著作基本以纯文字学为本位,当然有其重要价值,但我总感到类似读物还很难满足读者通过汉字本身来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各方面的强烈需求,只能说是古汉字普及的路径之一而已。2019年,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九个汉字里的中国》,选取九个比较典型的、与中国文化思想史密切关联的汉字为突破口,比较深入地介绍古汉字和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些知识。出版后读者反响不一,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至少从普及的角度反思,对普通读者不够亲和、不太有可读性。古文字方面的普及著作很不容易写,高不成、低不就往往是这种书的宿命。这是我作为曾经从事过这方面工作的一个从业者的由衷感慨。

  当我读到文波书稿的时候,我觉得他在普及这方面确实做得比我更花心思。全书大致具有三个方面的优长:

  第一是文笔清润可读,而决不矫揉造作地故作幽默亲民状。很多从事专业研究的人,长时间受到专业的规训与熏染,很难不被学术化的文风左右,加上学术专业之外的阅读少,更加重了这种习气。有些普及工作似乎是要努力表现出一种幽默轻松感,却给人以故作讨喜状的尴尬,这种斑衣戏彩的老莱子的窘境,在本书中是没有的。这可能得益于文波平时经常从事各种写作,以及他比较广泛的兴趣与阅读范围。见识得多了,视野拓展了,手底自然容易轻快自如。2014年,文波曾在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汉字的味道》,介绍汉字中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本书201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曾再版,可见他这方面写作之得心应手,很受读者欢迎。

  第二是专业性的保证。文波的本科和硕士阶段受过较为严格的文字学与古文字学训练,博士阶段正从事宋代金石文化的研究,他始终没有放下对与古文字相关的前沿知识的跟踪与阅读,而且对中国历史文化又抱有热忱和同情。因而,这本书透字见人、透字见史的尝试,就没有在学术上落空。比如谈“明”字的地方,从古文字说解穿越到李白《静夜思》、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应合了诗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境,给人以方块字与方块字书写的文学作品之间的通感式启迪,是极佳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法。实事求是而言,古文字的不少考证说解尚有不同看法,全书虽然择取的绝大多数都是确凿的例子,但即使是常用字总也还有未能定论的。仍拿“明”字举例,“明”字所从的“囧”,按照《说文解字》的讲法,是通透开明的窗牖,但许慎又引他的老师贾逵的讲法,说此字“读与明同”,窗户本身不应该有“明”的音,所以这是文波援用《静夜思》来说明此字如何会意的缘故。可是,王筠《说文释例》曾指出这个所谓象窗牖形的“囧”,其实就是“目”字,无论从“目”“睦”等字的古文写法看,还是从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目”字写法的来源看,王说确实有一定道理。“明”字本身就有视觉、视力的意思(比如说丧明、失明,就是指眼睛瞎了),用目、月会意也是非常自然的,甚至“明”字用“囧”形来表示眼目,或许就是强调其眼睛视觉之“明”的功用(“盟”字正篆直接以“囧”为声旁,显然就是取其“明”音)。因此,“明”未必不能看成一个形声兼会意的特殊形声字,其音读与构造似乎与“朢(望)”字颇有近似之处。而秦人将“明”写成“眀”,把左半视作“目”,恐非纯出于“囧”之讹省,其实也反映了此字构造的真正意图。所以,“明”字从形体上看,很可能只是“举头望山月”的动作,而并不在于描摹“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这些都只是如何将字例与古人语言、思想解释得更加周全圆满的问题,倒并不是此书的瑕疵。

  第三是图文并茂,字形准确雅观。汉语古文字非纯记音符号系统,有大量的表意成分,所以许多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人生活图景,正可以与古代汉字互相印证,这是“字说中国”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举凡帛纸书画作品、铜器装饰图像、汉晋祠墓画像、瓦当拓片、考古线图,以及各类出土日用实物的照片,在书中大量呈现,读者也因此将获得文字之外的各种古代文物知识。这方面的资料当然不胜枚举,但是举得贴切、妥当也并不容易,看得出来作者花了相当的心思。全书的主体,即古今汉字的呈现形式,尤其值得一提。从文波撰写《汉字的味道》开始,就发挥他作为书家的特长,坚持所有引用字形皆由自己手摹,这个特色又被保留到本书当中,是很值得称赏的。手摹的古文字,比起一般的拓本、照片字形来得清晰,而且高水平的摹写,既能得原作神采,又具书家本身风致,这也是孙海波先生《甲骨文编》与容庚先生《金文编》至今为人津津称道的重要原因。一概鄙弃古文字字形摹写和古文字书法,看似很“科学”、很“现代”,其实并非正确的态度,是工具理性的浅人之见。文波对字形的体会比较深入,又有一定的书法造诣,书中临摹的各时代字形,几乎都是准确可信的。有志于练习书法的年轻学子,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上佳的通贯性的汉字字帖来参考。

  希望文波君今后坚持将文史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并重的道路走下去,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回馈社会大众。

  郭永秉

  2022年7月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