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书名
大学语文(第四版 数字教材版)/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
-
定价
59.00
-
出版社名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编号
9787300268910
-
包装
平装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2019-05-01
-
纸张
胶版纸
-
作者
朱万曙,吴怀东,杨小红,郝敬,曹小云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大学语文(第四版 数字教材版)/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立足于宽广的文化视野,语言、文学、文化三位一体,从语言出发,走进文学,走近文化。精选古今优秀文本,让您系统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基本知识体系,深入感受国学和中华文明的魅力。
“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必须道、技并重,提升人文素养和培养实践能力相辅相成。学“技”固然重要,悟“道”是更高的追求;“技”“道”互补,才是真正的能力。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的学习,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审美能力,也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乃至提升思维能力,并实现两个贯通:一是语言文字阅读一文学审美一文化认同的贯通,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的贯通。
《大学语文(第四版 数字教材版)/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配备了完备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精美的课件、完整的教案、教学大纲、练习题库,还包括数字化教材、网上教学平台,真正实现立体化教学,极大地便利于师生的学习。
目录
第一编 汉语言文字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
概述
文选
甲骨文选读
金文选读一篇
声律启蒙(节选)/车万育
汉字构形方式的动态发展/黄德宽
第二讲 古代汉语·词汇与语法
概述
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
刺客列传(节选)/司马迁
第三讲 现代汉语·词汇与方言
概述
文选
方言跟标准语(节选)/赵元任
语言的演变/吕叔湘
第四讲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
概述
文选
略论语言形式美/王力
汉语语法的特点/朱德熙
第二编 文学审美
第五讲 古代诗歌
概述
文选
七月
山鬼/屈原
行行重行行
责子/陶渊明
关山月/李白
赠卫八处士/杜甫
登快阁/黄庭坚
桂源铺/杨万里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第六讲 古代词曲
概述
文选
破阵子/李煜
蝶恋花/欧阳修
望海潮/柳永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踏莎行/秦观
永遇乐/李清照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
虞美人·听雨/蒋捷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金缕曲/顾贞观
点绛唇·夜宿临沼驿/陈维崧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仙吕·寄生草】酒/范康
第七讲 古代辞赋
概述
文选
登楼赋/王粲
秋声赋/欧阳修
第八讲 古代散文
概述
文选
谏逐客书/李斯
物色/刘勰
进学解/韩愈
不亦快哉三十三则/金圣叹
登泰山记/姚鼐
……
第三编 中华文化
附录一 应用文写作知识
附录二 古体诗词写作常识(节选)
附录三 现代汉语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附录四 逻辑常识
第一版 后记
第二版 后记
第三版 后记
第四版 后记
精彩书摘
《大学语文(第四版 数字教材版)/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
汉字构形方式的发展演进,实际上是汉字体系发展演进的本质反映。下面我们对影响汉字构形方式发展的有关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以便阐明上文揭示的汉字构形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1)汉字形体符号化的进程,动摇了以象形表意为基本方式的早期汉字构形的基础,长期以来形成的构形思想和构形方式因之而相应改革。文字本就是符号,所谓“符号化”,指的是汉字摆脱原始形态的进程和程度。汉字发展到殷商时期,形体符号化程度已经比较高。西周以后汉字形体进一步沿着简化的道路发展,曲线线条逐步发展到点画组合,字体形态规整化一,成为纯粹的抽象点画组成的符号。早期形成的象形构形方式,以描摹客观物象的轮廓而构形,一旦文字脱离毕肖物象的畛域而踏上线条化的道路,象形构形的基础即已不复存在。早期的附加符号类的指事和会意构形,是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一旦象形构形失去基础,象形字自身的形象特征逐步消失,标指符号就无所加施,形体组合也会失去凭依。因此随着汉字体系字体形态的符号化程度的提高,早期产生的象形表意式的构形方式就必然要退出舞台,尽管汉字形体的符号化是汉字体系的表层发展,但这种表层发展却成为影响汉字体系构形方式深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同音借用现象的普遍发生,有力地冲击了早期构形方式,加速了文字符号的构成由形义关系向音义关系跃进。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同音借用是早期汉字完善记录汉语职能的重要手段,用以形表意的方式造不出一个完整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这是最浅显明白的事实。利用同音借用的手段,则是早期汉字弥补自身缺陷的唯一有效的方式。同音借用开拓了汉字构形的思路,使汉字形体与它所代表的义之间发生了人为的分离,形体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记音符号出现。这就沟通了字符与语音之间的直接联系,这种联系是促成汉字构形方式由有形表意向记音表意转变的枢纽。此外,同音借用的大量出现,对以形表意的早期汉字是一个巨大冲击,造成了书面上同音异义的分歧,给习惯于以形及义来辨识文字的人们带来困难。于是,继承以形表意之长,扬弃同音借用之短的形声构形方式就自然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了。甲骨刻辞大量使用假借字,有力地推动了形声构形方式的发展,同时在假借字基础上加注形符生成的大量形声字,在形声构形方式摆脱原始状态、强化声符的语音功能方面的意义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因而,同音借用现象的普遍发生,也是促成汉字构形方式由早期的以形表意模式向记音表意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3)汉语系统的发展对汉字体系的要求,是汉字构形发展的重要动力。出现较早的指事、象形、会意等构形方式自身存在着严重缺陷,难以适应语言发展对文字符号系统发展的要求。这些早期出现的构形方式,方法原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依客观物象为参照,通过形义关系构成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些构形方式只适合文字构成的早期阶段。一旦文字从原始状态脱离,真正成为记录语言的工具,这类构形方式的缺陷就暴露无遗。而语言的高度发展,新词的大量增加,更加速了这类构形方式的衰落。文字体系要适应语言需要,必须另辟蹊径,形声构形方式通过记录语音来构型,沟通了汉字和汉语的深层关系,使文字符号系统与语音系统和谐发展,以适应语言发展对文字系统的要求。因而,在象形表意式的构形方式走向衰弱的时候,它能起而代之,并获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4)文字体系作为符号系统,遵循符号构成的优化原则。象形表意式构形方式构成符号的规律性不强,潜藏着形的有限性和义的无限性之间的深刻矛盾,利用这种方式很难构成一个便于操作而有序的符号系统,有悖符号学的“简易法则”。而形声构形方式在符号生成上有着极大的便利,这种便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声组合的结构,类型明确,组合方式有限,不外乎左右、上下、内外、半包围等几种模式,符号构成容易做到规整。二是形符、声符系统的形成,基本字符数量有限。有限的结构组合类型和有限的基本字符,使构形和运用更为便利。三是具有巨大的生成有规律的符号的能力。象形、指事、会意等构形方式生成符号能力比较有限而且规律性不强。形声构形方式利用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构形,符号组合规律性强,并且具有较强的生成能力。以基本形符系统和基本声形系统相配合,在理论上可以构成数量巨大的不同形的形声系统。如果再加上组合方式的变化,则同一形符和声符并不止生成一个形声字。由此可见,形声构形方式在符号构成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它所具备的其他构形方式无可比拟的发展性,使它成为最主要的构形方式的基础,故最终能取代其他构形方式而独占鳌头。
以上四个方面,反映了汉字体系发展与构形方式发展的紧密关系,各构形方式的发展变化也是汉字体系发展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结构类型汉字的分布,考察不同构形方式内部的发展,揭示汉字体系发展对构形方式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我们认为,汉字构形方式是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这一事实是无可怀疑的,文字学研究不应忽略这一隐藏于结构类型背后的重要理论问题。我们希望本文的探讨和结论对当前的汉字理论研究、汉字教学及应用研究能有所裨益。
……
前言/序言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导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如今,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各个高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开设了这门课程。我们安徽大学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从2007年秋季开始,将这门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非中文类专业开设。与此同时,我们也编写出版了试用本教材。此后两年,承担该课程的老师们积累了不少授课经验,修习这门课程的同学也贡献了很多好的建议。试用本教材的不足已经让我们越来越不能容忍了。因此,2009年暑假,我们联合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等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认真的讨论和准备,完成了现在的《大学语文》修订本教材。在此,我们愿意和同学们就“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大学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大学语文”的名称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误解。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高考,都在学习语文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课是不得不学的而且很重要的课程,要跨进大学的门槛,语文科目或者给自己加分,或者拉低总分。由于有极强的应试目的性,所以小学也罢,中学也罢,语文课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快乐,一篇很优美或者很有趣味的文章,往往被教材编写者和老师们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学生们学习这篇文章,注意力不在欣赏其优美,也不在体味其中的趣味,而在记忆和背诵那若干个知识点。于是,本来可以让我们快乐的语文课,成为枯燥的知识记忆过程。我们越来越厌烦语文课,也必然远离语文课。结果是具有滑稽感的,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学语文,可是,很多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却令家长、老师乃至他们自己都很不满意,有的同学写了错别字而浑然不觉,有的同学连写篇简单的文章都力不从心,当然,更谈不上通过语文课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了。我们认为,“大学语文”应该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它的特点在于“大学”。大学是什么地方?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所在,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还要学会思考,在各种知识、思想交汇的环境中,有灵感的迸发,有创造的欲望。也因此,“大学语文”课的侧重点就不应该再是逼迫学生去背诵和记忆某篇课文的知识点,而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和文化的规律,特别是要了解、感受人类丰富的心灵和智慧,受其濡染,得到启发,增强自己的创造力。正因为如此,“大学语文”应该不再枯燥,不再难学而不得不学,而是让我们放松绷紧的神经,感到轻松和快乐,如同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或者像一次春天的郊游,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学问。二、“大学语文”课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收获?
我们主张轻松快乐地学“大学语文”,但这毕竟是一门课程,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即使是大学的学子,时间也同样宝贵,学习一门课程,应该有尽可能多的收获。这门课程应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收获呢?
收获一,是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听起来很抽象,但是在每个人的身上,又随时随地显现出来:一个人是否优雅,是否有文化底蕴,听他说上一两句话就可以知晓;一个人对于高雅艺术,是欣赏还是无动于衷,也显示出人文素养的差别;我们旅游,既登山也涉水,是否想到过孔子所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含义?人文素养与创造力的关系更微妙,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在《父亲与我》一文中曾经特别提及一件事:在他11岁入初中的时候,学数学的能力已充分显示出来。可他的父亲没有教他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却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暑假,请了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他《孟子》,还给他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幼年时所背的《孟子》,成为杨振宁在成年之后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2000多年前孟子的思想。也许,我们的大学生因就业而承受压力,总在为一门课程的成绩而拼搏,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自己的知识更广博,心灵更丰富,还可能获得未来人生的重要原动力。
收获二,是增强应对竞争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机制的改变,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能力挑战。用人单位因为市场竞争,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需要自我展示,需要应对用人单位近乎苛刻的挑选考试。以往单一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要在就业市场获得理想的职位,唯有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