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121287138
-
作者
季峰
-
出版社名称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年6月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书籍
经济管理学书籍
季峰*的《向质量管理要竞争力(质量控制的28个关键点)》全面、系统地对质量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了科学的梳理,以样本的设计输入、供应商的选择、试制、量产、检测、数据分析、产品输出等为主线,经过严格的筛选,挑选出了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28个关键点,对于每一个关键点,不仅提出了标准和要求,还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及解决方案。在对每个关键点进行阐述时,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规划、执行、评价、反馈机制,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本书*后还附加了10个企业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方便读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使用。
作译者
“职通线”精益管理推行团队的成员包括陈丹军、孙亚彬、易生俊、刘年喜、张沙沙、曹肪郡、孙丽、季峰等。团队成员均系多年从事精益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的咨询师、资深顾问,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对应的咨询培训服务,曾服务企业达百家,包括康佳集团、TCL集团、徐工集团、中粮集团、中石油、格力集团、利达光电等。同时,该团队一直致力于精益管理研究,目前生成研究成果(已出版发行)达百余本。
目录
第1章 关键点1:质量输入输出
1.质量输入
2.质量输出
3.输出核查和评审
第2章 关键点2:制作质量样本
1.工作准备
2.过程控制
3.样本输出
第3章 关键点3:质量管理宣讲
1.质量文化宣传
2.作业现场5S活动
3.建立质量环境
第4章 关键点4:落实质量责任
1. 质量岗位划分
2. 落实岗位职责
3. 及时表彰与奖励
第5章 关键点5:管理检验设备
1.检验设备合理配置
2.误差校准
3.设备保养
1.认知计量法律法规
2.计量单位管理与统一
3.换算规则统一
第7章 关键点7:外部质量协定
1.外协发料管理
2.外协质量控制
3.外协问题处理
第8章 关键点8:供应商验审
1.供应商调查
2.审核和评估
3.供应商确认
第9章 关键点9:供应商质量互助
1.供应不良管理
2.质量指导
3.完善与优化
第10章 关键点10:进料验收与接收
1.进料监控
2.检验内容
3.检验流程
4.检验方法与结果处理
第11章 关键点11:进料存放管理
1.标识化管理
2.领料、退料管理
3.线上原料管理
4.物料清理
第12章 关键点12:工序质量检查点
1.设置质量检查点
2.检查点管理
3.检验实施
第13章 关键点13:消除设备动因
1.日常管理
2.设备保养
3.设备维修
第14章 关键点14:首件检验
1.作业准备
2.实施首检
3.结果处理
第15章 关键点15:制程检验
1.制程检验流程
2.制程检验形式
3.检验改进措施
第16章 关键点16:不合格品管理
1.鉴别不合格品
2.标识与隔离
3.评审与处理
第17章 关键点17:质量抽样管理
1.抽取质量数据样本
2.统计工具的使用
3.结果分析
第18章 关键点18:质量数据共享
1.质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施
2.质量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
3.数据共享与持续改进
第19章 关键点19:控制质量损耗
1.明确控制内容
2.合理预算成本
3.成本分析报告
4.加强损耗控制
第20章 关键点20:引导全员参与
1.全员参与的重要性
2.引领全员参与
3.全员参与与自我管理
第21章 关键点21:制程缺陷处理
1.制程工艺缺陷
2.完善制程工艺
3.表单使用
第22章 关键点22:质量问题归零
1.遵循归零步骤
2.归零评审
3.报告编写与完善
第23章 关键点23:明确质量改善点
1.改善项目
2.改善模型
3.改善过程控制
第24章 关键点24:检验质量改善
1.改善现状检测
2.质量改善的两种成果
3.持续改进
第25章 关键点25:成品检验
1.检验方式
2.检验内容
3.结果处理
第26章 关键点26:包装与标识
1.产品检验
2.产品标识
第27章 关键点27:出货质量管理
1.入库管理
2.出库管理
3.问题处理
第28章 关键点28:质量PDCA循环
1.PDCA
2.试验与分析
附录 企业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工具1:直方图
工具2:层别图
工具3:回归分析
工具4:鱼骨图
工具5:检查表
工具6:散布图
工具7:管制图
工具8:假设检验
工具9:过程能力调查
工具10:排列图
后记
课程大纲
课程简述
前言
2009年底至2010年3月,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各类“召回门”事件相继爆出,导致丰田多年来在精益化管理下获得公认的高质量产品遭遇信任危机。
而造成昔日的“制造大王”沦为“召回大王”的元凶,仅仅是脚垫过厚。虽然提供脚垫的西迪斯首席执行官维诺多・吉尔纳尼对此做出了解释,但是,纵观丰田的所有“召回门”事件,不论是由电控油门系统软件故障造成,还是由油门踏板卡死所致,即便我们无法拷问各种“门事件”的关键点真相,依然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关键点都不容忽视。
纵观全球制造业,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失败企业大都由于不注重产品质量管理环节所致。丰田出现的质量问题使其产品信誉从此一落千丈,它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质量的警钟――质量无小事。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质量管理的改进更是关乎着当今企业的生存,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其实,产品质量管理的高低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企业要想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从提高产品品质着手,产品品质的管理才是企业能够实现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持续的创新能力必不可少,但是必须要辅以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质量管理的认识还远远不足,仅仅停留在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对于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往往是泛泛而谈,并不能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难度大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策划制作了《向质量管理要竞争力》一书,旨在帮助企业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质量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了科学的梳理,以样本的设计输入、供应商的选择、试制、量产、检测、数据分析、产品输出等为主线,经过严格的筛选,挑选出了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28个关键点,对于每一个关键点,不仅提出了标准和要求,还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及解决方案,并且在对每个关键点进行阐述时,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帮助解读,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规划、执行、评价、反馈机制,提高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本书最后还附加了10个企业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方便读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使用。
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朋友带来帮助。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书摘
丛书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被人们视为“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我们检阅世界强国兴衰史时,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那是很难真正实现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换言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这不仅是对我国,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
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甚景气,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德国推出“工业4.0”项目,投入大额资金,以支持工业技术创新的开启。美国为了挽救制造业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试图振兴制造业,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
而我国制造业虽然目前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之态,建立了类型齐备的产业结构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却是非常突出的,在质量、效益、资源利用效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更是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总体而言,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极速发生着改变。关于“谁将会是下一个制造大国”这个问题,现在尚难得出结论。而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传统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否则难免被淘汰。
管理基础要打好制造业要转型升级,首先要打好管理基础。为什么我们将“打好管理基础”这一话题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来谈呢?
我们知道,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让木桶盛水更多,那么我们需要将最短的木板补长,然后再去加长其他木板的长度。同理,一个制造业企业若要获得良好的效益,增加收益率,便需要核查制造业管理模块的各个方面,针对性地弥补管理“短板”,重视管理基础工作,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起始点。如果管理基础没打好,那么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然成为空谈。
对于制造业管理而言,基础性管理工作的类别非常之多。比如,现场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属于支柱性管理方面,规范的支柱性管理将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生产力、竞争力、执行力、效益和利润。
而持续改善管理则属于发展性管理方面,科学有效地持续改善将大大助力制造业管理水平的稳步升级。
丛书策划的目的鉴于以下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我们选之作为本套丛书的主题,展开了本套丛书的策划工作,以期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快速抓取到提升自身基础管理能力的关键点和要诀。
几经商榷、交流,我们将本套丛书的书名分别确定为:《向现场管理要生产力:现场改善的28个关键点》《向流程管理要效益:流程管理的28个关键点》《向质量管理要竞争力:质量控制的28个关键点》《向绩效管理要执行力:绩效管理的28个关键点》《向成本管理要利润:削减成本的28个关键点》《向持续改善要发展力:推动企业持续改善的策略与方法》。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通过本套丛书,系统学习制造业基础管理模式,针对性地开展基础性管理研究和实践,助力中国制造业切实打好管理基础,更快地实现新工业时代下的转型升级。书中可能尚有不足之处,敬请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