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38.00

贾师传 吴佺新,肖其凤 编 9787541220999 贵州民族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贾师”是指苗族中传承重要文化遗产“贾理”的民间老艺人。

  《贾师传》是将贾师传承贾理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把贾师的精彩人生展示给世人,通过贾师的传承和使用贾理的过程,了解贾理在历目前的社会功用。

  目录

  传略

  潘兴儒

  熊光玉

  万文均

  杨故银

  龙秀国

  评传

  潘正云

  王启荣

  唐炳武

  龙安昌

  龙安珍

  杨胜尧

  潘里荣

  韦炳清

  王永福

  王凤刚

  自述

  吴九保

  吴通胜

  附录

  苗族文化的历史结晶——贾师与贾理关系综述

  历史关照下的苗族传统理性制度

  ——贾师与贾词综述

  多元语境下传承苗族社会传统习惯法的思考

  ——贾师与贾理传承关系评述

  贾师名录

  后记

  精彩书摘

  《贾师传》:

  要杀一个公鸡,作为敬祭创始者定拉神的牺牲,公鸡头部朝大门口摆放,表示告知定拉神举办传习的地点。然后煮熟切成块,放在收口的一个坛子里。坛子比较深,坛里是黑的,从坛口看不清里面。参加学习的学员用筷子去夹里面的鸡肉,夹到不同部位表示不同意思。夹到头部学得快,夹到尾部表示学得慢,夹到中间部位处于中游,夹到翅膀的学员基本上学不精(只能懂得常识不会用贾),夹到鸡翘(屁股)更难学会,学会了也容易忘记。

  夹完鸡肉后,师父开始念词敬祭祖先和贾理创始者定拉神。主要内容是定拉神来把他们教会,并把学徒的名字报给他。念完才开始喝酒吃饭,酒只能喝少许不能喝醉,喝醉不仅亵渎创始者定拉神的神圣性,也会得罪祖先的神灵,大家都学不会,吃饭喝酒过后才开始教。现在参加学习的学员们的服装不讲究,最好是穿着苗族的民族服装,据说以前师父还有专门的教习服饰。

  学完一节内容后,休息之前需要消夜,举行一个简短的送行仪式。师父先念词并烧几炷香和几张纸,然后才能吃饭喝酒。表示给创始者神灵和祖先吃了东西,也表示把创始者送回去。送行仪式每天晚上都要举行,不饿也要吃才是对神灵的尊敬。师父念词的时候,还要报上学员的名字,说明他们自始至终都在认真的学习.很尊重贾理,以后才学得会。每晚学习前,要点香烧纸念词,并且还要念到学员的名字,然后才开始学习。

  熊光玉学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掌握一整套贾理。他想让学员在较快的时间内把基本知识掌握,所以非常认真地教,每晚传教的时间也比传统教学时要长一些,有时候要教到半夜三更才休息。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了,事情也多了,大部分人除了农田,还要做其他生产或者生意,以此增加收入。他非常理解学员,所以也要求学员要认真对待。熊光玉说:“要念完完整的贾理要一天时间,还要教他们怎么用贾,要让他们记住贾词就相当难。要教会基本的贾词和基本的用法,他们才算是完成最基本的任务。”

  传统学习班要40多个晚上才可以教完基本的贾理,现在要在只有这一半的时间里学完贾理知识,需要从多方面想办法才能完成基本的学业。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熊光玉要求学员在白天多想贾词,不仅在心头默念,甚至还要自己开口念诵贾词,根据自己学习的经验,多念才能增强记忆。不清楚的问题到晚上学习的时候再问,反复几次就可以巩固,以致终身不会忘记。以后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有什么不清楚的,都可以随时来问,在用中学,学用结合,这样才能巩固贾理知识成为贾师。

  学习贾理必须有贾片,学员在接受贾理知识培训之前必须备有贾片。在开办学习班之前,熊光玉集中学员一起做贾片。集中学生在一起做贾片,是一个仪式,在门口放一碗米,在米里插几根香,烧几张纸。每个学员杀只黄色的鸭子,师父念完词后,把鸭血淋在贾片上,贾片就具有灵性,做贾事时才能成功。其实做贾片不一定集中在一起做,熊光玉这样做主要是让学员感受到学习的气氛,同时增加相互了解,以便以后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黄色在苗族观念中表示宽心,杀黄色鸭子做贾片,大家才宽心才记得住,用贾才会顺利成功。做贾片的竹子,用根部做贾片的横木。做完贾片和仪式后再授课,整个过程一次完成,给学员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弯寨的贾片共七根,具体的含义没人说清楚,但熊光玉说,这是祖先留下来的规矩,所以不能改。每根贾片长度一样,长度不超过一尺五寸,其中有一根是弯曲的。弯曲的贾片主要是学习之用,把勾给学习者,使之容易记得牢。鸭子血淋贾片表示,鸭子神灵黏附在上面,苗族传说鸭子教会人。贾片淋了鸭子血,学员学到的贾理才不会跑掉,学习的人才容易记牢。

  ……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贾理是苗族文化的经典,她包含了苗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贾理是黔东南苗族地区最经典的历史文化记忆集成,它集创世神话、族源传说、支系谱牒、知识技艺、宗教信俗、民俗仪礼、伦理道德、诉讼理词和典型案例于一身,荟萃了苗族的原典文化。贾理集中反映了苗族的精神和意识,体现苗族的智慧和情感,它是苗族言史述典的范本,也是苗族栽岩议榔、举行祭祀盛典和重大节庆活动的根本依据,更是苗族先民言行必遵的神圣准则,它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成民族认同,增强内聚力,实现对苗族社区的有效管理,从而推动苗族社会的有序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本书编写的缘起

  苗族贾理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于2007年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我所为这一项目的保护责任单位。

  我所一直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由于诸多的原因,我所对苗族贾理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一个契机。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局的支持下,全体研究人员深入到苗族社区,对苗族贾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由于人力不足,加上申报截止时间临近,部分地区请当地文化部门和相关人员帮助了解。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申报文本的制作。在申报截止时间最后一天下午,由杨忠所长亲自送交到省文化厅。在制作申报文本的时候,已经对苗族贾理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并把研究和保护规划写进了申报文本中。

  项目申报成功后,由于没有保护经费,我所对苗族贾理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仍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2011年3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体局的支持下,该项工作才正式开展。为了理清项目的基本情况,我们在对项目传承人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全州苗族贾理传人100人左右,他们分属12个县、市和凯里开发区。调研发现有一些以前没有寻访到的贾师,年事已高且掌握大量贾理知识的贾师已经辞世,有的地区因为贾师的去世,当地的苗族贾理也随之消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贾师是苗族贾理文化的特殊分子,是贾理主要创造者、主要承载者和主要使用者以及继承者、发扬者和解释者,是苗族贾理文化最活跃的因素。贾师是对苗族贾理发展具有特殊贡献的群体,离开了贾师也就没有了苗族贾理。通过贾师,可以了解苗族贾理的变化发展过程,透过贾师,可以探讨到苗族贾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因此,我们从贾师个人人手,通过贾师传承苗族贾理和使用苗族贾理的经历和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苗族贾理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