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71.00

智慧与创造:新钱学森主义与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 杨杏芳,罗元云 著,董泽芳 编 9787562279624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奠基在马克思的历史理性的实践哲学、怀特海的有机论的过程哲学与钱学森的大成智慧特色的系统科学哲学这三大哲学问的对话与综合集成基础上的新钱学森主义,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新的时代精神的精华;立足于新钱学森主义所带来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所提出的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以其实践的、自因的、自主的、智慧的、综合的、开放的特质,构成了对作为知识之学的静力学的高等教育学的一种彻底的否定与颠覆,从而经由哲学的高度回答了困扰国人的钱学森之问。

  目录

  绪论:高等教育作为新钱学森主义的哲学实验室

  第一节 钱学森之问彰显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贫困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及解读方式

  二、钱学森之问与静力学的教育学批判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三、钱学森之间的精神实质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贫困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前沿哲学——走向新钱学森主义

  一、钱学森的大成智慧特色的系统科学哲学体系的杰出思想贡献

  二、站在巨人的肩上——走向新钱学森主义

  第三节 新钱学森主义的三大哲学来源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人学展开对话的可能性

  二、钱学森的系统科学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人学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第四节 高等教育学新的逻辑起点——基于新钱学森主义的本体论重建

  一、对"哲学为何"的界说——哲学就是形上之思

  二、作为"形上之思"的高等教育哲学就是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核心的观念和方法

  三、高等教育哲学新的逻辑起点的选择与本体论重建

  上篇 重历史理性的人本原则与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的初步提出

  第一章 历史理性与可能世界作为人本哲学真正的起点

  第一节 历史理性与人类对自身的自我意识

  一、哲学视界中的历史——史学与哲学对于历史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二、史学与哲学对于历史的两种不同解读方式

  第二节 哲学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在于获得人类对自身的自我意识

  一、历史哲学的演进简史及主要类型

  二、反思中的历史的基本结论——历史的方向与目的性、未来性、整体性与创生性

  三、历史哲学的理性反思之意义——获得人类对自身的自我意识并以此作为生活的指南

  第三节 "人的历史何以可能"——思辨历史哲学对历史本体的种种探寻

  一、历史哲学的提出——从历史的怀疑主义到历史的哲学认识

  二、康德的历史哲学之思——先验哲学与普遍历史观念

  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逻辑表达的历史运动

  第四节 生存可能性作为历史哲学的主题和本真的历史性

  一、对近代理性哲学内在性原则与精神历史性的总清算

  二、对近代哲学精神历史性的历史理性批判——批判历史哲学的个体性原则及其对生存历史性的叙说

  三、对近代哲学的精神历史性的文化哲学批判——文化哲学的功能性的思维方式与人的文化存在的历史向度

  第五节 历史理性中的可能世界内涵及其与科学理性的对比

  一、历史理性中的可能世界蕴涵

  二、历史理性中的可能世界蕴涵及其与科学理性的对比

  三、历史理性致力于揭示关于"人类如何生存"的真相

  ……

  中篇 重有机过程的创生原则与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的进一步确证

  下篇 重整体涌现性的系统原则与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精彩书摘

  《智慧与创造:新钱学森主义与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

  历史科学一般把历史与过去联系在一起。历史的两层传统含义,即过去发生过的事件或存在过的事物,以及对过去的事件和事物的认识,都把历史限于过去。这就等于说,现实的人们处于历史之后或历史之外。因此,在历史科学的功能中,最为突出的是认识功能,其次才是教育功能和借鉴功能。但是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现在的自我的意识。人们是为了形成完整的自我形象才试图了解自己的过去,而不是像历史学那样,为了了解过去而了解过去。由于历史科学不直接涉及当前,因此不能直接为现实服务。换言之,历史科学不能成为现实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但历史哲学就不同了。它所理解的历史是历史整体,既包括过去,又包括现在和未来。例如马克思主义就认为,历史是每一代人自己创造的。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正在创造当代的历史。历史应当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既然如此,历史意识直接地就成为人的自我意识: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看,直接地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从社会与自我环境的关系来看,直接地是社会或人类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完全相同。如果缺乏未来这一维度,那么它还不能算是完全的自我意识,而只能算是经验的自我意识或他我的意识。

  这里举一个历史哲学中经验意识的例子。我们所要说的正是目前喧嚣一时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本质上属于历史哲学,但它对历史时间不是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分法,而是作传统和现代的二分法,所以在它的理论中缺乏真正的未来维度。一开始,现代化理论总结的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试图以此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现在这一理论当然已经大大超出了其初始阶段,成为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理论。但无论这种理论如何改变,有一点总是确定的:它认为只有发达国家才进入了现代社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传统社会,因此,发达国家的过去和现在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既然以发达国家为参照,就不能摆脱发达国家的影子,自然不能说已经获得了完全的自我意识①。

  这当然不是说不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需要完全从头创新。在一个普遍的世界交往的时代,完全从头做起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诚如维柯所说的那样,各民族的发展有其共同性,问题在于如何借鉴。包含着未来维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要求从自身出发,按照内在的尺度借鉴他国经验,而现代化理论却以发达国家的现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奋斗目标,因而说到底只能成为一种他我意识,无法成为真正的自我意识。马克思主义则从整个人类角度出发,不仅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未来,而且要考察发达国家的未来。从这一角度看,发达国家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亦步亦趋的榜样,因为发达国家本身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展中国家即使能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还是不能避免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的问题②。

  马克思在拿德国资本主义不发达的状态与英国的发达状态相比时,曾经指出,后者向前者显示的,是前者未来的景象,然而,后者已经面临的问题,使前者不可能追随后者已经走过的道路。在回答俄国革命者关于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问题时,马克思又指出,俄国由于国情不同,有可能走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但马克思始终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共同的未来,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哲学的意义来自它独有的批判意识。如果说历史科学的要求首在求真,那么,历史哲学的要求则是求真与求善的统一。

  ……

  前言/序言

  27年前的1987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承绪教授领衔翻译的一套“外国高等教育丛书”——《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新论》、《学术权力》。这三本论著对当时正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尤其是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中的许多观点、理论(诸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等)成为研究者们演绎推理的重要论据。不仅如此,高等教育哲学还从此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以哲学的方法思考高等教育,寻求高等教育问题的哲学阐释,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范式。

  不可否认,尽管用哲学方法分析高等教育的论文不时出现,但是成体系的高等教育哲学研究为数不多,以“高等教育哲学”冠名的著作则更是屈指可数。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性、实用性倾向,另一方面也说明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尤其是构筑高等教育哲学研究体系的艰深。

  不过,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又一部系统研究高等教育哲学的专著面世了。它就是杨杏芳博士的力作——《智慧与创造:新钱学森主义与动力学的高等教育学》。杨杏芳博士为了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更好地用哲学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前几年进了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并顺利出站,这部著作应该是她进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以来潜心研习高等教育哲学所获得的重要成果。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