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300284873
-
作者
邹静娴
-
出版社名称
人民大学-1
-
出版时间
2020-01-01
- 开本
- 纸张
- 包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邹静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讲师,中国金融40人论坛青年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有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至今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同时其博士论文《开放经济下的结构转型与增长》获评“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其发表论文先后获评《世界经济年鉴》“国际发展经济学2016年十佳中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19)。
内容提要
本书综合探讨了汇率制度、技术进步、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旨在加深对于中国过去几十年间的增长方式和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解。本书认为在此前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中国通过抑制劳动者收入上涨相当于变相补贴了可贸易部门,进而实现了出口导向型增长。同时,低抚养比和低城市化率的“人口红利”又使得这套增长模式得以长期运转并自我强化。但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率的攀升,以往的增长模式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基于此,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与人口结构相匹配的产业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实现由“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录
目 录
第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1.2 创新与意义
1.3 全书章节安排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汇率制度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
2.2 经常账户失衡与“配置之谜”
2.3 老龄化与结构转型
2.4 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
第3章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实际汇率低估与出口导向型增长
3.1 引言
3.2 两部门模型
3.2.1 名义工资黏性与实际工资
3.2.2 国内消费与劳动力配置
3.2.3 国际市场
3.2.4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比较
3.3 数据与变量
3.4 实证结果
3.4.1 固定汇率制度抑制巴萨效应
3.4.2 固定汇率制度抑制工资上涨
3.4.3 固定汇率制度促进盈余国可贸易部门就业
3.4.4 固定汇率制度促进盈余国经济增长
3.5 基于中国数据的数值模拟
3.6 小结
第4章 经常账户失衡与“配置之谜”
4.1 引言
4.2 理论模型
4.2.1 厂商行为
4.2.2 消费者行为
4.2.3 稳态及转移路径
4.2.4 利率内生时的开放经济
4.3 对发达国家的解释
4.3.1 金融摩擦
4.3.2 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速
4.4 实证研究
4.4.1 实证策略
4.4.2 实证结果
4.4.3 基于线性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老龄化与结构转型
5.1 引言
5.2 世代交叠模型
5.2.1 消费者行为
5.2.2 生产者行为
5.2.3 出清条件
5.2.4 均衡定义
5.2.5 稳态定义
5.2.6 模型求解
5.2.7 规模效应及构成效应
5.3 实证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结构转型的国别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6.1 引言
6.2 结构转型的国别经验
6.2.1 先发国家的结构转型经验事实
6.2.2 后发追赶国家的结构转型经验事实
6.3 不同类型经济体结构演进差异的逻辑及启示
6.3.1 不同类型经济体结构演进差异的逻辑
6.3.2 不同类型经济体结构演进差异的启示
6.4 对中国的启示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精彩试读
必须指出,这种增长效应是依赖于一国基本面准备做支撑的,这其中包括净的经常账户盈余头寸、强健的出口部门,以及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固定汇率制度可能无益于经济增长。为了讨论长期经常账户头寸的决定因素,本书还将联系“配置之谜”,考察长期经济增长率对于经常账户净头寸的影响。我们发现一国所面临贸易伙伴国的加权经济增速,以及金融发展程度对经常账户具有很强解释力,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均成立。
本书对于理解中国过去几十年间的增长方式和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在此前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中国通过抑制劳动者收入上涨补贴了可贸易部门,进而实现了出口导向型增长。同时,低抚养比和低城市化率的“人口红利”又使得这套增长模式得以长期运转并自我强化。但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率的攀升,以往的增长模式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基于此,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与人口结构相匹配的产业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实现由“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