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52.00

假如你在地铁里遇见我 李辉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地铁生存实录,写尽地铁人生百态。

  ★地铁族必读——因为你可能被写进了书里。

  ★这本书,如果有另外一个名字,那一定是《锥行》——你懂得“蜗居”,你就懂得“锥行”。

  ★这是一本可以在地铁里阅读的书,把书中内容和地铁现实一一对照,你会有一种奇妙的体验。

  ★没坐过地铁?不要紧!北京,北京地铁,地铁——原来是这样的!

  ★“安检”“拥挤”“换乘”“迷路”“爱情”“打架”“骚扰”“广告”“手机”“看书”……今天的地铁里,你遇到了哪几个“关键词”?

  ★你不在城市的土地上种粮食,但是你在城市的地铁里,通过泥土,抵达和收获粮食。

  ★地铁,是一片海洋,更是一个江湖……

  ★世界上那么多相对应的事,相矛盾的事,来与往,明与暗,动与静,快与慢,远与近,哭与笑,苦与乐,聚与散……都在地铁这有限也无限的时空里,同时展现。

  ★如果你和我心有同感,你在地铁里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我。

  海报:

假如你在地铁里遇见我 李辉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假如你在地铁里遇见我》是国内首部以“地铁”为题材,记录和展现千千万万地铁族“地铁生存”“地铁人生”的纪实文学作品,由作家、媒体人李辉亲身体验、观察、记录、思考,历时四年时间创作完成。本书由八十多篇叙事散文构成,以“我”和朋友“李老三”在地铁里的境遇为叙事主线,每篇一个主题,讲述一个或若干个精彩的故事,涉及地铁的“安检”“拥挤”“换乘”“迷路”“爱情”“打架”“骚扰”“广告”“手机”“看书”“民工”“城乡”等等关键词,极全面、细致地描写、记述、总结了地铁人群的生存百态,展现了北京地铁的真实风貌。

  全书内容轻松幽默,富含哲理,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画面感。作者以丰厚的素材、真切的感受,忠实而富于创造性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千姿百态、万象俱生的地铁世界:既有对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整体概括,也有对地铁出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乘客心理细致入微的探究,也有对乘客乘车行为的全景“摄录”写实——堪称对于城市地铁“教科书”般的全记录。

  这是一个人的地铁,更是一座城的精神图谱。

  作者简介

  李辉,河北承德人在北京,媒体编辑,河北省承德市作协会员,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会员,《读者》《文苑》杂志签约作者。纪实、散文作品见百余种报刊,《你,且美且独立》《一粒一香》《不好的结局不是结局》等文章被广泛转载。

  精彩书摘

  地铁里的架是怎么打起来的

  地铁里,特别是客流高峰期,有人吵架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

  以至于有一回李老三跟我说:“这些年咱们村里富裕了,村民们打架的比以前少了。可是城里好像不是这么回事,人有钱了,打架的咋还多起来了呢?”

  李老三的思想水平实在有限,他竟然以钱的多少来评判一个人爱不爱打架。

  我知道李老三所说的打架,包括只动嘴不动手的“吵”架和先动嘴后动手的真正的“打”架。

  地铁里,大部分的架都是“吵”架,很小一部分会升级为“打”架。

  这些架,绝大多数是由于拥挤引起的。

  偶尔能听到这样的两句话——

  甲:哎哟……你挤着我了!

  乙:不好意思,人太多了,对不起啊。

  甲:……

  每次听到这样的对话,我都会对这两个人多看两眼。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在拥挤、烦躁的地铁中,能表现得知礼和有宽容心,实属难得。

  经常听到的一种“吵”架是这样的——

  甲:哎哟……你挤着我了。

  乙:这么多人,我又不是故意的。

  甲:人都这么多了,还往里挤?

  乙:是旁边的人在挤好不好?

  甲:你不能站稳点啊?

  乙:人家挤我我能站稳吗?坐地铁还怕挤?真逗。

  甲:别挨着我,离我远点!

  乙:好像谁愿意挨着你似的……

  吵到这个时候,两个人都觉得没劲。被挤者本来损失不大,挤人者虽被问责但颜面未失,彼此心有罅隙却改变不了身体不得不继续亲密接触的事实,于是偃旗息鼓,冤家同路,恨恨而行。

  这种对话每天在地铁里上演太多,周围乘客或熟视无睹,或一笑了之。地铁车厢重回平静和谐。

  如果世界一直这么平静和谐也就不会有战争,地铁里一直这么平静和谐也就不会有打架。遗憾的是,唇来舌往间,火药味渐浓,后续难免擦枪走火,最终爆发全面冲突。

  地铁里真正的“打架”多发生在男男之间或者女女之间。毕竟,如果一个男人敢于在公共场所跟女人打架,就算女人有错在先(罪该万责者除外),也几乎等于与全世界为敌。

  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架多是这么打起来的——

  甲:哎……你挤着我了。

  乙:这么多人能不挤吗?!

  甲:那你也不能这么使劲挤我啊。

  乙:别人挤我我有什么办法?

  甲:你挤人还有理了?

  乙:怕挤打车去。

  甲:你什么态度?你管我打车不打车,你挤我就不行。

  乙:坐地铁就别怕挤,就挤你了,怎么着?

  甲:你挤我还不让说,你有病吧你!

  乙:你才有病呢!找抽啊你!

  甲:你他妈的有病,你还想动手?

  乙:你骂谁呢?我打死你丫的……

  啪……

  啪啪……

  后面的情景以动作为主,以语言为辅。我的目光已经不愿直视,我的语言已经不忍描述。

  跟“男男”打架比起来,“女女”之间的战争通常是这样一步步(一句句)发展并最终爆发的——

  甲:哎哟……你挤着我了。

  乙:这么多人,我有啥办法。

  甲:你不能扶着点啊?

  乙:扶手那么远我够得着吗?

  甲:够不着就往人家身上挤?

  乙:你说我能怎么办?

  甲:离我远点。

  乙:切,谁稀罕你。

  甲:是,甭说女的,男的都没人稀罕你。

  乙:男的稀罕你行吧?男的都稀罕你。

  甲:什么素质?白给都没人要。

  乙:你素质高?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甲:真是个傻×。

  乙:你才傻×呢,大傻×。

  甲:不是傻×怎么能做出傻×的事。

  乙:臭嘴,给脸不要脸。

  甲:你才不要脸呢,傻×……

  乙:……

  甲:哎哟,我的头发……

  乙:哎哟……

  后面的情景,动作和语言各占一半。

  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打架,不论她或她的脸蛋多么漂亮,身材多么好——我的目光已经不忍直视,我的语言已经不愿描述。

  千奇百怪的人,千奇百怪的架

  除了因为拥挤,地铁里的吵架打架,还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和情形。

  高尚者的行为总是高尚的,低素质者有各种不同低素质的表现。

  这天晚高峰时我在6号线东四站排队等车,我前后大概各排着四五个人。前面的人全部上车后,我发现车门口已经很挤了,就没再上车而决定等下一趟。这时,原本排在队尾的一个背着棕色挎包的男子,从后面紧赶了几步来到车门前想挤上去,可是试了两试后发现确实挤不上去,便退了出来。

  按说,你不上车了,就应该退回到你原来的位置。可这位棕挎包不按规矩办事,并没有退回去(可能是他从队尾跑到前面准备上车的这十几秒钟时间里,队伍后面又排上了人,他如果返回去,依旧是队伍最尾,他因此心有不甘),而是直接赖在我的前面。

  第一名的位置被别人无理强占,我当然要抗议。我提醒棕挎包“你要是不上车就回到原来的位置”,可是他故意装作没听见,不理我。我拍了拍他的肩,直接告诉他“都排队呢”,可这家伙看了看我,毫无愧色地诡辩“我是在排队啊”。如此不讲道理,我有点急了,说你本来是在我后面。这家伙此时很不耐烦,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目光如炬;又自知理亏,却不想认输,竟然心生一计——向中间跨了一步直接堵在车门口。

  这个动作真是鬼得很,我没法再要求他排到后面去,而下一趟车到来后,他仍然可以见机行事,在我前面、在所有本来排在他前面的人前面挤上去。

  他的逻辑就是:

  我不和你争第一,但是我要和你并列第一。我让你这个第一毫无优越感。

  我不和你面对面争论,但是我让我的侧影恶心你。你认真你就输了。

  哎,我这个第一名当的。

  我觉得我真的输了。

  棕挎包的行为让人窝心但还不能算恶劣,可有一回我遇见的一个“双肩包”的行为态度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那天我进西直门站等2号线,看到一位背着双肩包的小伙子正对站台维持秩序的一位女工作人员大声斥责。听了几句,我听明白了。原来双肩包急匆匆跑进站台想要上车,可是这时关门提示铃已经响起,工作人员伸手拦下小伙子并告诉他不要再上车,否则可能会被车门夹着。

  双肩包没上去车,竟然恼羞成怒,质问并责怪工作人员“车门还没关你凭什么不让我上车”。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双肩包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斥骂工作人员“多管闲事”“算哪根葱”,中间脏字频出。工作人员始终克制,周围乘客则纷纷摇头。

  又一趟车来了,双肩包骂骂咧咧上了车,列车启动后,竟然还转身向车窗外做了一个不雅动作。

  地铁工作人员因为职业要求和自身素养,没有跟双肩包计较。我在想,如果被斥骂者换成是过往乘客,绝对不会忍受双肩包这般野蛮无礼。

  还是旁边一位女乘客总结得好:这个人,素质堪忧,智商也堪忧。

  我祝双肩包下回在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上车时不听工作人员劝阻而被车门夹住双肩包带子,这样他就只能背着包一路动弹不得(因为八角游乐园站是右侧开门,而此后各站一直是左侧开门)一直到终点才能解脱。

  如果说彼此因为被动拥挤而发生矛盾还有情可原,那么故意甚至恶意去制造拥挤就实在可恶了。

  有一回我在北京南站地铁站排队准备坐4号线往西单方向,排在最前面的几位乘客上车后,车门口已经十分拥挤了。这时,站在车门外一时没能上去车的一个中年男人,使出一个实在让人恶心而气愤的挤车绝招:只见他掉转身,面朝车厢外,背对车厢内,然后眼睛一闭,屁股一撅——不管身后是男是女是老是幼——用力一拱,再一拱,活生生用臀部力量把车门口的几个人挤向车内和两边,最终腾出了一块空间,中年男人腿一收,终于,也竟然,挤了进去。

  目睹这个情景,我旁边一起等车的几个人都惊恐地睁大了眼睛、张圆了嘴;同时,车厢内理所当然地响起了若干声女士的尖叫。

  君子挤车,挤之有道;而我不得不说,此人挤车,无道无德。

  一场战争恐难避免。

  果然,就在车门渐渐关闭到车辆启动的几秒钟时间里,透过玻璃窗,我看见车厢里有两个男人艰难地回身愤怒地骂向中年男人,还没等中年男人还嘴,其中的一人挥起拳头,结结实实地砸在了对方肩头。

  列车启动的瞬间,无知无畏又无惧的中年男人开始反击了。

  我看不到车厢内两个或许是多个男人之间具体的肢体动作往来,我只看到列车渐渐远去的时候,车身在激烈抖动。

  偶尔会让车身抖一抖的还可能是因为乘客抢座。

  有人会主动让座,当然也有人会抢座。

  我一般不会和别人抢座。

  我多年来坐地铁“让座”的经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我本来是坐着的,这时身边出现“老弱病残孕”这类“有需要”的人,我通常都会主动站起来让座。

  另一种情形是,我原本是站着的,到某一站后,我的对面空出了一个座位,按说我可以理所当然就近坐下,但这时如果我旁边有看起来很累很希望坐下的人,比如背着重重的包的人,穿着高跟鞋站了半天的女士,神态特别疲惫的人,等等(“老弱病残孕”这类人群就更不用说了),我一般会示意对方去坐。

  有一回我就这样给一位看起来很疲累的女士让了座,她一开始显得很是吃惊,似乎不太相信有人见座不坐而让给一个陌生人,我第二次示意她时她才感激地坐过去。她的同伴也说:“这人真好,别人都在抢座,人家还给你让座。”

  确实,因为抢座而打架的人并不少。

  那天我坐2号线经过北京站,我的对面有一个空座位。到站后,从左右两边车门分别上来一位高个子女士和一位矮个子女士。矮个子眼疾脚快,行动利落,可惜她上车的车门离空座位稍远;高个子行动慢,但是离座位近。于是二人几乎同时抢到了这个座位——每个人半个屁股坐了上去。

  两个人都不乐意了,互相瞪着,几乎同时质问对方:“你干吗呀你?”问完了却无人退让,矮个子可能想着自己身材小,使劲往后挤了挤,想趁机“坐实”。高个子一点也不肯吃亏,扭了扭身子,以示抗议。矮个子坐着实在不舒服,又被挤着,恼怒地用胳膊肘向外顶高个子。高个子哪里会惧怕退缩,回头斥责矮个子“你有病吧”,同时以肘还肘。没病的人被骂有病当然生气,真有病的人被陌生人当众指出有病当然也很生气,矮个子气不过,狠推一把高个子,嘴里甩出一句更脏的话。然后,没出意外,按照前面说的“女女”打架的后半段程序,一场令周围乘客摇头扼腕的武斗开始了。

  我看到过的一次打架未遂事件让我记忆深刻。

  起因仍然是人挤人。听那意思,是一位拎着旅行箱的小伙子挤到了一位“大爷”。前面争执的具体细节就不再描述了,总之,最后,只听那“大爷”向着对手及车厢众人发出战斗誓言:“我今年62。今儿我要是不把你丫的搁在这儿,算我这么大岁数白活!”

  廉颇老矣,尚能战斗啊!

  眼看“大爷”就要出手,终于有乘客劝阻“算了,算了”“这么多人,都不是故意的”,还有两位大胆热心的乘客把那小伙子往自己身后推了推,将两人隔开。

  虽然“大爷”不停地骂骂咧咧,两人最后总算没打起来。到了某一站,小伙子下车了,“大爷”继续在车厢内向众人——不知道是控诉还是示威——“一辈子都没人这么挤过我”“算你丫的走狗屎运,下回要是让我再碰上你……”

  我庆幸没有看到两个人大打出手的场面,可是这个“大爷”的那句话真是让我不寒而栗又深感悲哀:

  “我今年62。今儿我要是不把你丫的搁在这儿,算我这么大岁数白活!”

  不管他有没有把对方“搁在这儿”,我都觉得,这个年纪的人,却说出这样的话……我不忍心用他自己话中的两个字来评价他。

  还有一次,我没有亲眼目睹打架的经过,但是从“战场遗址”的骇人程度,我能感受到斗争的激烈残酷。

  那天上午,我从公主坟站上车,踏进车厢,里面的场景让我吃了一惊:地板上有清晰的滴滴血迹,好几个座位上、车身一侧的玻璃窗上,呈泼洒状沾满了小米粥,乘客们都远远地站着议论着,有几个人还在用纸擦着衣服上的粥。

  车厢里肯定刚刚发生过一场恶战。

  果然,乘客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还原了事情经过:一对小情侣在地铁里喝塑料杯装的小米粥,旁边一位男乘客不满意他俩在地铁里吃东西,指责了几句。小伙子觉得在女朋友面前丢了面子,于是想用武力挽回。

  …………

  总之,后来,小米粥被泼出去了,女孩被误伤烫着了,两个男人一个鼻子流血了,一个眼角见红了。

  最后都被警察请去了。

  我没看到的地铁打架远远比我看到的多。网上有报道,有年轻人打老人直到两个人满脸都是血的,有女性乘客间打架撕掉外衣走光的,有两拨人打群架的,有两个人打架结果把劝架人也打了的,有不顾生命危险扒开正在关闭的车门追进车厢复仇的,有因为乘客打架引发集体恐慌而差点发生更严重人身安全事故的,最悲剧的是一位老人因为拥挤先后与两名女孩发生争吵,最后当场猝死……

  一幕幕不忍直视的现实,总能超越我对世界的认识,挑战我对人性本善的认知。

  我劝慰不了别人,只好经常这样劝慰自己:

  曾经,在地铁里,有一件气愤的事情发生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忍让,直到两败俱伤被警察带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假如上天再让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会对那个让我生气的人说八个字:和谐地铁,文明出行。如果非要让我表达一下我的情绪的话,我希望我们吵几句就算了,一万年都不要动手。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