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34984136
-
出版社名称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1-01
-
开本
16开
-
是否是套装
否
-
定价
39.00
-
作者
李桂,王士才 编著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书名
现代抗衰老方略(第3版)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现代抗衰老方略(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参考大量古今文献,运用中医学、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系统阐述了衰老机制与现代抗衰老的策略、方法。全书共两篇18章,包括现代衰老学概论,百岁老人的分布与长寿因素研究,衰老时器官功能及系统的增龄性改变,现代抗衰老机制与方法,现代抗衰老延寿药物及研究进展,糖生物工程与人类健康及长寿,医学模式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治对策,老年人性保健与性功能障碍、健康管理与老年保健管理等。
《现代抗衰老方略(第3版)》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阐述简明,通俗易懂,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亚健康者防衰抗老、延年益寿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目录
上篇 现代衰老与抗衰老
第1章 现代衰老学概论
第一节 衰老的定义
第二节 最高寿命(寿限)
第三节 人的寿命与相关因素
第四节 现代衰老机制及学说
第五节 结语
第2章 百岁老人的分布与长寿因素研究
第一节 中国百岁老人的分布
第二节 百岁老人的长寿因素研究
第三节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第3章 衰老时器官功能及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第二节 老年人血液系统的变化
第三节 心血管的增龄性改变
第四节 呼吸器官的增龄性改变
第五节 消化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第七节 肾脏的增龄性改变
第八节 神经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第九节 眼的增龄性老化
第4章 现代抗衰老机制与方法
第一节 现代抗衰老的含义
第二节 对抗自由基抗衰老
第三节 调节免疫与抗衰老
第四节 膳食平衡与抗衰老
第五节 科学运动与抗衰老
第六节 中医养生与抗衰老
第七节 修身养性与抗衰老
第八节 生活方式干预在抗衰老中的益处
第5章 现代抗衰老延寿药物及研究进展
第一节 传统中药及其制剂
第二节 现代抗衰老药物
第三节 现代中药保健的规范及研究进展
第四节 前景展望
第6章 糖生物工程与人类健康及长寿
第一节 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
第二节 糖组学与糖密码
第三节 寡糖制备与糖库构建
第四节 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第五节 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前景
下篇 重点疾病防治与抗衰老策略
第7章 医学模式与慢性疾病防治
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式
第二节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第三节 “三位一体”防治慢性疾病
第四节 延年益寿抗衰老最重要的措施
第8章 肥胖病的防治与干预
第18章 健康管理与老年保健管理
第一节 21世纪的健康管理
第二节 老年保健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第三节 老年保健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老年保健工程面临的困难
附录A 名家格言名句
附录B 作者养生语录
附录C 李桂论“养生三重境界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现代抗衰老方略(第3版)》: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由来和发展
19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鼎盛时期。物理和化学的概念与方法向各个科学领域渗透,创立了一系列新科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细胞学说、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等纷纷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从整体水平进入器官水平。对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疾病的定位深入到细胞水平。
20世纪以来,由于遗传学的发展,疾病定位又从细胞水平深入到染色体,即亚细胞水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分子结构;随后证实基因不过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从而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深化到分子水平。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基因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在诊断和治疗学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电子计算机和断层摄影术(CT)、ECT、B型及M型超声诊断仪、纤维内镜、磁共振等的发明使诊断手段达到一个新高度,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创立和发展标志着医学科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生物医学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的研究逐渐从宏观步入微观,这样使人们逐渐产生了一种观念,即认为人体只不过是一部精密的机器,疾病则是某一部件出现故障和失灵,医生的工作就是修补和完善这部“机器”。时逢哈维(Harvey)的实验生理学和魏尔啸(Virchow)的细胞病理学的出现,以及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生物科学体系的形成,加上外科方面消毒和麻醉技术的出现,将人作为“人体机器‘’的观点注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于是”生物医学模式“诞生了。
生物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经典的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理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称为”生物一医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把人看作单纯的生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医院为中心,以专科医生为主导,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体,以疾病为中心(即以医生为中心),对疾病的认识致力于生理或病理变化基础,重视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使用;追求特异性的诊断与治疗,把诊断的权利交给检查设备;医学导向专科化。其医学服务模式是人有疾病症状后来医院看医生,医生根据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再根据病理、生理、现代药理等机制提出并实施治疗方案,并大量使用“化学魔弹”靶向攻击病变目标。
生物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针对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方面,使其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在临床医学方面,借助细胞病理学手段对一些器质性疾病做出定性诊断,无菌操作、麻醉剂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减轻了手术痛苦,有效地防止了伤口感染,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使现代医学从细胞水平向分子生物医学水平发展。
然而,必须同时看到这种医学模式受“还原论”的影响,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仅仅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看作“生物人”。②在临床上只注重人的生物功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理功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忽视了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治疗方面的作用。③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把人视为“生物机器”。④思维的形式化往往是“非此即彼”(不是病,就是健康)。因而对某些功能性或心因性疾病,无法得出正确的解释,无法解释生物学与行为科学的相关性,无法提供有效的、非药物性的治疗,更无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样就必然不能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
……
前言/序言
21世纪是一个健康长寿的新世纪。追求健康长寿就是追求人类文明、追求社会进步。从这点上说,研究抗衰老方略,探究长寿奥秘,其意义远远大于当下走红的“福布斯富豪榜”“胡润百富榜”。健康长寿并不是遥不可及,长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淡泊宁静可以长寿,粗茶淡饭可以长寿,起居有常、随遇而安、永葆童心都是通往长寿的桥梁。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意识到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之后,不得不将自己的追求专注在健康长寿上。养生保健的目的正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健康的最终目的正是寿命的延长。人类的寿命能够达到多少岁?这个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答案——“长命百岁”。一百岁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追求的寿命上限,但是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古人来说,活到七十岁已经是奢望了,活到一百岁只能是憧憬。人类平均寿命快速增长的今天,活到一百岁以上的人越来越多。
自《现代抗衰老方略》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随着抗衰老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大量涌现。应读者和出版社的要求,我们再次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本版继续保持了前两版的基本框架和特色,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融学术前瞻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本书明确提出,衰老的进程是可以干预的,衰老的进程是可以延缓的。特别强调抗衰老既要与养生保健相结合,又必须与老年慢性病的防控相结合,由此作者率先提出了“延年益寿抗衰老是最重要的措施”,让读者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直接掌握和运用抗衰老的核心技术。相信它将受到广大老年朋友及抗衰老工作者的特别关注。百岁时代已经来临,但愿本书能为热爱生命、关注养生、重视抗衰老的人们带来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