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8.00

公共神学与全球化--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伦理研究 谢志斌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已售1件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独特性在于把全球化与神学的公共使命联系起来。本书阐述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方法、基本要素和主要议题。这种公共神学必须面临来自学术界、教会和社会的各种挑战,但在全球化世界中富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谢志斌,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兼任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及研究员,曾任普林斯顿神学院、普林斯顿神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和全球公共神学网络执行委员会亚洲区域代表(2017-2020)。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与伦理、汉语公共神学,近年关注和参与跨学科研究与基督教神学的整合工作。主要出版有:《何为公共?为何神学?汉语公共神学的回顾与前瞻》、《新教与现代性:凯珀、韦伯与特洛尔奇》(主编,2022)以及“公共神学系列”(合编,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出版)。

  目录

  总序

  序言一

  序言二

  导言

  第一部分 斯塔克豪思的公共神学:思想与方法

  第一章 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基本思想

  一、基督教伦理与公共神学

  二、世俗化、神学的私人与公共向度

  三、神学的对象与公共神学的内涵

  第二章 公共神学的主要方法

  一、何谓公共?

  二、教义的、论辩的和护教的神学

  三、公民宗教、政治神学与公共神学

  第三章 公共神学的基本要素和主题

  第二部分 斯塔克豪思与公共神学的传统:比较的与历史的研究

  第四章 欧洲的公共神学传统

  一、亚伯拉罕·凯珀:普遍恩典与领域主权

  二、恩斯特·特洛尔奇:基督教思想与社会历史

  第五章 美国的公共神学传统

  一、约拿单·爱德华兹:灵性复兴

  二、沃尔特·饶申布士:社会福音

  三、莱因霍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及其他公共神学家的思想

  第三部分 斯塔克豪思的公共神学:全球化中的上帝

  第六章 公共神学与全球化

  一、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独特角度:全球化与恩典

  二、圣约与全球经济生活

  三、上帝的形象与普遍人权

  第七章 问题与反思:全球视野内公共神学的可能性与限制

  一、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总体评述:道与世界、普遍性与多样性

  二、结语:公共神学的限制与远象

  附录一 宗教、公共生活与全球化——访普林斯顿公共神学家马克斯·斯塔克豪思教授

  附录二 什么是公共神学:一种美国基督教的观点

  附录三 公共神学与民主的未来

  附录四 基督徒的职责:“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

  附录五 汉语神学“公共”之可能

  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前言/序言

  在基督宗教的文化传 统中,“神学”乃关涉“神” 与“人”之关系的学问。其 一端是作为终极实在的“ 神”,另一端则是在现实 存在中的“人”。对信仰之 “人”的理解,传统上多从 个人私密性或作为信众社 团的体制性教会来出发。 前者具有宗教心理的意义 ,后者则揭示宗教社会之 蕴涵。至于“公众”社会, 则属于“世俗”的领域,不 在神学视域所应考虑的范 围之内。然而,自近代以 来,具有自由人“共在”特 点的“公民社会”悄然诞生 ,宗教亦因与“世俗化”或 “世俗性”的互动、回应而 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社 会、卷入“公共”事务。这 样,与“公共性”相关联的 宗教形态遂脱颖而出,宗 教已不再是“个人的私事” 或“教会群体的私事”。与 此相呼应,随之亦涌现出 “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 、“公共宗教”(public religion)和“共和宗 教”(religion of the republic)等表述。1967年 ,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发表了“美国的公 民宗教”一文,从追溯西 塞罗的《法律篇》和卢梭 的《社会契约论》到引证 杜尔凯姆的“公民宗教”观 ,由此揭示出宗教本应反 映的集体意识、普遍意志 和公共价值之维。所以, 宗教按此理解则不应囿于 个人私密或教会群体,而 要进入“公众社团”、参与 “公共社会”、表达一种全 新的“公共话语”。 当今社会“全球化”和“ 世俗化”的发展,使基督 教会以往曾有的“普世性” 或“大公性”概念获得了新 的意义或诠释。其结果, “神学”也不再是个人信仰 的“私语”或体制性教会的 “信条”,而必须以一种更 普遍的方式,对具有更为 广阔的公共性、共同性的 生活发表意见。因此,“ 神学”同样也成为一种公 共话语,以其“批判性和 建构性”来解释人类当今 的共同生活,为其社会共 在提供道德及价值层面的 指引。可以说,在现代社 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中,“ 公共神学”乃应运而生。 “公共神学”的基本观 念,就是认为神学所论及 的并不仅仅是“私人”(包 括个我或教会自我)的, 其追求的终极而普遍的真 理和正义乃超出私人信念 之界,甚至超越国家和民 族文化,在更广远的范围 对人的公共行为和人际关 系产生影响,并能够在这 一“开放社会”之“开放”和“ 自由”的哲学、宗教、伦 理讨论中达其认知。由此 而论,“公共神学”乃一种 “广阔的神学”,它可以在 “公共论坛”上展开讨论、 得以证实,并能够为“社 会事务”提供睿智和远见 。可以说,“公共神学”乃 基督宗教思想传统对“全 球化”境域中的“开放社会 ”及其“多元文化”的积极 回应,是以“多中的一”即 “共同生活中的普世原则” 、也就是其“神圣的法则” 来理解人类共同生活的内 涵,引导、指点、调整并 整合其共在所必需的“人 类秩序”。 将“神学”与“公共”联系 起来乃现代欧美神学家们 的“创新”之探。“公共神 学”(Public Theology)之英 文术语最早出现于1974 年lO月马丁·马蒂(Martin Marty)在其主编的美国《 宗教学刊》(The Journal of Religion,54/4)上所 发表的题为“莱因霍德·尼 布尔:公共神学与美国经 验”之论文。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公共神学”已 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神 学运动。其特点是重视宗 教在文化中的运作方式, 以一种对传统教会立场和 教义形式及其民族身份的 “超越性”来关注其对“公 众”界说的“普遍性”,作 为“公共知识分子”来利用 《**》等神学资源,呼 唤并维护社会的正义。这 样,为“民权运动”而献身 的美国新教牧师马丁·路 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遂成为“公共神学的世界 性范例”,藉此强调神学 在“为公共生活承担精神 和道德建设的责任”上的 意义及使命。 “公共神学”的发展在 马克斯·斯塔克豪思 (MaxStackhouse,1935 一 )的思想体系中获得重 要突破。其特点是超越美 国社会认知之限而将公共 神学的论题与当前“全球 化”的背景相关联、从而 完成了从美国等地域性视 角的公共神学到一种“全 球视野”的公共神学之转 型。斯塔克豪思坚持神学 的任务“在于阐发源于神 圣法则的一些普遍主题在 道德和灵性上与公共生活 的关联性和有效性,并以 之引导现在已是全球性的 共同生活的内在结构”; 在他看来,上帝赋予人参 与世界的能力和职责就“ 根植于人类整体生活和文 明深刻的道德和灵性要素 中”,“上帝之道承认在神 圣法则下生活各种领域的 确立和发展”。这样,斯 塔克豪思就为神学的言述 及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天 地,并捍卫了其在公共论 坛上的重要权利与地位。 目前,斯塔克豪思已成为 当代西方公共神学的主要 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学术界开始对西方“公 民宗教”和“公共神学”的 关注与研究,而且这一研 究在步入21世纪以来得以 加强和深化。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 研究所主编的《基督教文 化学刊》出版了“神学的 公共性”专辑,并与香港 浸会大学合作展开了“神 学的公共性”研究课题。 2006年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