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书名
做一只逃离孤岛的蛙
-
译者
李桂花,桑艺
-
定价
58.00
-
出版社名称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编号
9787511743244
-
包装
平装
-
开本
32开
-
出版时间
2023-02-01
-
纸张
胶版纸
-
作者
[韩] 金恩住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1. 一本席卷全韩、影响无数青年的现象级图书。一经出版,紧急加印,深受读者热捧,位居韩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 韩国 TVN《You Quiz》人气图书 ,空降韩国图书门户网站 Aladin 及 YES 24 周畅销排行榜前十。
2. 一次关于自救的逃离计划,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聚焦当代年轻人的家庭、事业、生活等社会热点议题,揭露其所面临的现状以及社会问题,帮助他们重新审视生活,找到人生的意义。
3. 500强世界企业的生存指南 +25年推心置腹的职场经验分享+10个给当代年轻人的锦囊妙计。
谷歌首席设计师金恩住以质朴真诚的叙事风格,毫不藏私地讲述自己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这本书是对她过往经历的一次梳理,分享了自己25年来与世界顶级人才共事学到的经验与教训,为处于30岁彷徨不安的后辈们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议,能够帮助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焦虑不安的年轻人找准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勇敢前行。
内容简介
来自韩国、现任谷歌美国总部人工智能小组组长兼工程师金恩住,在二十七岁时秉着勿做井底之蛙的想法,在未做好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带着为数不多的存款、说着一口连问路都吃力的英文,跟随考上研究生的丈夫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此后十年她一路跌跌撞撞地先后进入微软、摩托罗拉、高通、三星电子等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大公司。直到成为谷歌的首席设计师,她用了整整25年时间。这本书是对她过往经历的一次梳理,分享了自己25年来与世界顶级人才共事学到的经验,为处于30岁彷徨不安的后辈们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作者简介
[韩]金恩住(김은주)
曾先后入职微软、摩托罗拉、高通、三星电子等知名公司,在美国待了数年后,于2018年经由朋友引介成功入职谷歌,现任谷歌美国总部人工智能小组组长兼工程师。曾在过去的25年里成功跳槽10次,拥有丰富人生故事的金恩住,除工程师本业外,也曾在韩国开设不少课程讲座,与后辈分享自己在跨国企业工作的经验,影响颇深。
目录
第一章 总觉得与社会脱节,总觉得焦虑不安
如何让自己远离消极情绪
待办事情一大堆,偏偏进入瓶颈期
这个世界谁不累,谁不难?
别气馁!没什么大不了!
如何练就强大的心脏?
增强精神肌力的 3 个运动
如何让自己摆脱毒鸡汤?
新生命的到来
初为人母的感受
丈夫勾勒的母亲形象和我勾勒的父亲形象
摆脱负面情绪的 7 种方法
不想失败等于不肯挑战
及时止损是一种勇气
哭改变不了任何事,尽管如此……
第二章 计划制订得华丽丽,行动落实得惨兮兮
改变人生的一句咒语:“行就行,不行也没什么。”
顾虑宜少,行动宜快
克服恐惧心理的 7 个方法
如果还不确定究竟要做什么……
一次成功不如百次失败
我是如何找到喜欢的工作的
一旦开了头,总会有办法可以好好收尾
机会总在尚未准备好时突然来访
英语成绩一团糟却敢申请美国名牌研究生院
30 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三章 想做得更好但又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
与世界顶级天才们共事学会的工作智慧
企业员工需要的最高能力是什么?
相比大数据,去培养更为强大的直觉能力
想要获得认可应具备的条件
如何在 330 万封履历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问我是否打过本垒打
我在三星电子提议开发智能手机的原因
初来乍到,谷歌给我的 5 个文化冲击
谷歌天才的工作方法
一个好领队的必备素质
《美食总动员》教你发现新技能
第四章 如何度过无怨无悔的 30 岁
慢一点没关系,始终做自己
不属于我的不去勉强
每天记录 3 个教训
目标不是第一,而是坚持跑完
由衷祝福他人的成功
数字是生硬的,人是温情的
不要随意判断他人
无畏无惧,由心而行
第五章 英语放弃者如何“起死回生”
当我醒悟有些东西远比英语能力更重要时
英语差?没必要沮丧
克服英语恐惧症的特殊学习法
谁都可以尝试的英语学习方法
说英语就是靠自信和内容
越深入学习英语,越能感受到母语的博大精深
第六章 5 年后的我
为了过理想的生活,现在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张图表改变人生
比理财更重要的职场原则
我对“找工作是否需要读研究生”这个问题的回答
为什么企业更愿意聘用工作态度好的人,
而非工作能力强的人?
赢得面试官青睐的面试技巧
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打造只属于自己的故事
附录 | 30 岁最常见的 10 个问题
精彩书摘
序言
30 岁的年纪,有着太多纷杂的思绪,
生命的意义在于发现自我才能,
而生命的目的在于
用这些才能去让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西)巴勃罗·毕加索
人们常说不要做井底之蛙,于是开始憧憬外面的世界,同时又为自己不能脱离这个“井底世界”而感到郁闷、难受和不安。我也是如此。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有强迫症,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于是在27岁那年,我辞去了还算不错的工作,离开韩国到了美国。是的,我要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人到了27岁这个年纪,大多已经有了能给自己贴金的筹码,比如从哪所大学毕业,在哪个公司上班……甚至所住的小区都会成为标榜自己身份的工具。而我的人生在27岁那年被清零:曾经包装我的那些履历,在美国分文不值。而且,我的英语也没有流利到能华丽地向别人炫耀自己资历的程度。所以在美国迎来的30岁,纯粹是一段凭着一股早已殆尽的自信心死撑的时期。
“英语盲”在美国的生活,远比想象的艰难、残酷。每天紧张、焦虑10多个小时后回到家,我就像沙袋一样瘫软下来,日复一日。那时,唯一的发泄方法就是拖着疲惫的躯体,去追韩剧、去见韩国朋友,向他们发牢骚,寻找内心的安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就职新公司,逐渐稳定下来,也有了点小积蓄,不再为生存如履薄冰。但我的生活圈相比在韩国时却小了许多。我离开韩国是为了不做井底之蛙,却把自己困在了浩瀚大海中某个小岛上的一口井里,活动范围比以前更为狭窄。我为自己感到失望和无语,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只适应大海汹涌浪花的海蛙。
后来,我发现周围的其他“小井中的蛙”,他们都因和我差不多的理由来到这片海域,有的甚至有着与我相似的烦恼和思维模式。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可能问题并不在于井底之蛙,而是青蛙在井底选择了不开心的生活。其实无论是水井还是大海,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可以,也不必丢失自我,一定要成为海蛙,或者佯装过着海蛙一样的生活,就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幸福活着就好。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无论我在哪里,都不会因为环境觉得不幸。
2018年进入谷歌后,我深陷“冒名顶替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折磨,我的状态一落千丈。全球顶尖精英云集在这里,和他们相比,我太过于渺小。这种想法每天如同蠕虫一样啃噬着我。我这半壶水肯定很快会被大家识破,到时候就糗大了,会被狼狈地撵走……这种心理负担和恐惧让我每晚辗转反侧。硬撑了年之后,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也把之前搁置了一段时间的写作与英语重拾起来,渐渐恢复了信心。
2020年谷歌即将进入下半年业绩评估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群发至公司全员信箱,主要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弥足珍贵且不可替代,还附加了一篇关于井底之蛙的小文章,想以此强调,业务能力或评估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筹码。我想将这些故事和感悟,分享给那些与我有着相似痛苦经历、独自在折磨中度过艰难时刻的人,尽我的全力去帮助他们。
其实我们扔出一颗石子时,是不会想到它可能产生多大涟漪的。邮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反响,被迅速转发给其他集团,并且有更多的人纷纷出面表示,自己也是这样的青蛙。这让我深切地感悟到,大家看着无比聪颖、睿智和光鲜,而事实上都在揣着和我一样的痛苦,悄无声息地痛着、隐忍着和治愈着,默默地和世界对抗。
有人说这篇文章让人泪目,有人说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慰藉。
我们相互分享着自己的伤疤,彼此传递着勇气和力量。当我小心翼翼地敞开心扉时,身边的同事一个个也开始打开自己的心窗。大家就这样以真心照应着真心,互相安慰、互为力量。
没想到这微不足道的文字却能给别人带来慰藉和帮助,这次的经验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我通过演讲、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并且分享了过去25年来我的失败和成功经历。我一边梳理着内心的思绪,一边开始写作。在这本书中,我罗列了10次跳槽经历,在跨国公司工作收获的人生经验,以及在讲座中听众发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提问。
前言/序言
序言
30 岁的年纪,有着太多纷杂的思绪,
生命的意义在于发现自我才能,
而生命的目的在于
用这些才能去让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西)巴勃罗·毕加索
人们常说不要做井底之蛙,于是开始憧憬外面的世界,同时又为自己不能脱离这个“井底世界”而感到郁闷、难受和不安。我也是如此。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有强迫症,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于是在27岁那年,我辞去了还算不错的工作,离开韩国到了美国。是的,我要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人到了27岁这个年纪,大多已经有了能给自己贴金的筹码,比如从哪所大学毕业,在哪个公司上班……甚至所住的小区都会成为标榜自己身份的工具。而我的人生在27岁那年被清零:曾经包装我的那些履历,在美国分文不值。而且,我的英语也没有流利到能华丽地向别人炫耀自己资历的程度。所以在美国迎来的30岁,纯粹是一段凭着一股早已殆尽的自信心死撑的时期。
“英语盲”在美国的生活,远比想象的艰难、残酷。每天紧张、焦虑10多个小时后回到家,我就像沙袋一样瘫软下来,日复一日。那时,唯一的发泄方法就是拖着疲惫的躯体,去追韩剧、去见韩国朋友,向他们发牢骚,寻找内心的安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就职新公司,逐渐稳定下来,也有了点小积蓄,不再为生存如履薄冰。但我的生活圈相比在韩国时却小了许多。我离开韩国是为了不做井底之蛙,却把自己困在了浩瀚大海中某个小岛上的一口井里,活动范围比以前更为狭窄。我为自己感到失望和无语,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只适应大海汹涌浪花的海蛙。
后来,我发现周围的其他“小井中的蛙”,他们都因和我差不多的理由来到这片海域,有的甚至有着与我相似的烦恼和思维模式。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可能问题并不在于井底之蛙,而是青蛙在井底选择了不开心的生活。其实无论是水井还是大海,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可以,也不必丢失自我,一定要成为海蛙,或者佯装过着海蛙一样的生活,就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幸福活着就好。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无论我在哪里,都不会因为环境觉得不幸。
2018年进入谷歌后,我深陷“冒名顶替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折磨,我的状态一落千丈。全球顶尖精英云集在这里,和他们相比,我太过于渺小。这种想法每天如同蠕虫一样啃噬着我。我这半壶水肯定很快会被大家识破,到时候就糗大了,会被狼狈地撵走……这种心理负担和恐惧让我每晚辗转反侧。硬撑了年之后,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也把之前搁置了一段时间的写作与英语重拾起来,渐渐恢复了信心。
2020年谷歌即将进入下半年业绩评估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群发至公司全员信箱,主要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弥足珍贵且不可替代,还附加了一篇关于井底之蛙的小文章,想以此强调,业务能力或评估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筹码。我想将这些故事和感悟,分享给那些与我有着相似痛苦经历、独自在折磨中度过艰难时刻的人,尽我的全力去帮助他们。
其实我们扔出一颗石子时,是不会想到它可能产生多大涟漪的。邮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反响,被迅速转发给其他集团,并且有更多的人纷纷出面表示,自己也是这样的青蛙。这让我深切地感悟到,大家看着无比聪颖、睿智和光鲜,而事实上都在揣着和我一样的痛苦,悄无声息地痛着、隐忍着和治愈着,默默地和世界对抗。
有人说这篇文章让人泪目,有人说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慰藉。
我们相互分享着自己的伤疤,彼此传递着勇气和力量。当我小心翼翼地敞开心扉时,身边的同事一个个也开始打开自己的心窗。大家就这样以真心照应着真心,互相安慰、互为力量。
没想到这微不足道的文字却能给别人带来慰藉和帮助,这次的经验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我通过演讲、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并且分享了过去25年来我的失败和成功经历。我一边梳理着内心的思绪,一边开始写作。在这本书中,我罗列了10次跳槽经历,在跨国公司工作收获的人生经验,以及在讲座中听众发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