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书名
供应链2035:智能时代供应链管理
-
定价
79.00
-
出版社名称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编号
9787111729495
-
包装
平装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2023-06-01
-
纸张
胶版纸
-
作者
宫迅伟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面向2035,从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进入BANI(脆弱性、焦虑感、非线性、难以理解)时代,供应链面临着重大挑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供应链未来的角色究竟是什么。供应链战略如何制定?供应链组织架构如何演化?供应链流程如何优化?供应链人才如何培养?供应链技术如何发展?供应链风险如何管控?供应链管理如何创新?这些都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以上述七个问题为逻辑框架,一一陈述:供应链战略,从“预测驱动”到“需求拉动”;供应链组织,从“各自为政”到“高效协同”;供应链流程,从“供需错配”到“精准对接”;供应链人才,从“经验主义”到“专精特新”;供应链技术,从“数据报表”到“智能决策”;供应链风险,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供应链创新,从“降本增效”到“竞争优势”。本书内容兼具前瞻性与落地性,为供应链管理人士提供宝贵借鉴与参考。
目录
卷首语
推荐序
前 言
第1章 供应链战略:
从“预测驱动”到“需求拉动”1
1.1 三差分析,打造供应链战略的发动机2
1.1.1 究竟什么是供应链3
1.1.2 没有供应链战略,可能断链5
1.1.3 既要又要还要,不是战略7
1.2 对比机会,有没有与时俱进8
1.2.1 时代变了,你不变不行了8
1.2.2 AI来了,低人工成本不再是优势了10
1.2.3 大数据来了,商业模式变了11
1.3 对比标杆,有没有面向未来14
1.3.1 华为,提前布局供应链14
1.3.2 京东,用“三流”打造“一流”16
1.3.3 小米,雷军亲自抓供应链17
1.4 对比规划,有没有战略一致性19
1.4.1 纵向一致,供应链战略要支撑企业竞争战略19
1.4.2 横向一致,部门之间要彼此协同22
1.4.3 全链一致,企业之间要高效协同24
1.5 战略落地方法论与工具箱25
1.5.1 4P+C模型,供应链规划的工具26
1.5.2 OPPT模型,战略落地的工具32
第2章 供应链组织:
从“各自为政”到“高效协同”37
2.1 现代战争,“特战队”型组织大显神通38
2.1.1 组织的根本任务从未改变39
2.1.2 环境变了,组织形态必须应时而变40
2.1.3 智能时代,组织必须对外部环境有敏锐的嗅觉42
2.1.4 构建有效的基础设施43
2.2 智能时代,需要高效灵活的“特战队”44
2.2.1 不满效率低下,学徒工变成管理大师45
2.2.2 受屠宰场启发,福特发明了流水线46
2.2.3 个性化需求,呼唤高效灵活的“特战队”47
2.3 利用网络,小企业也可以干大事49
2.3.1 营销渠道,随时随地触达49
2.3.2 SaaS模式,小企业用上大系统50
2.3.3 专精特新,小生意也有大市场52
2.3.4 寻找特种兵一样的创新人才54
2.4 借助智能,“大象也可以跳舞”55
2.4.1 无边界组织,大企业也可以敏捷灵活55
2.4.2 阿米巴,实现了组织敏捷灵活57
2.4.3 后台赋能,听见炮声的士兵可以决策57
2.4.4 集团部门,要成为共享中心60
2.5 创新引领,打造赋能型企业文化62
2.5.1 共启愿景,打造“合伙人”文化63
2.5.2 互联互通,打造共同创造的文化64
2.5.3 创新引领,打造赋能的考核文化65
2.5.4 拥抱变化,打造快速响应的柔韧文化66
第3章 供应链流程:
从“供需错配”到“精准对接”69
3.1 效率低下,流程管理的痛点70
3.1.1 协同的S&OP并没有起到协同作用71
3.1.2 “走流程”成为业务的绊脚石72
3.1.3 信息流问题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就解决了一半74
3.1.4 流程优化没有站在客户视角75
3.2 数据驱动,智能化流程的内核76
3.2.1 标准化:复制不走样77
3.2.2 扁平化:更短、更灵活78
3.2.3 在线化:全链路、全天候79
3.2.4 自动化:自处理、自反馈、自适应81
3.2.5 数字化:数据驱动流程创新83
3.3 精准对接,智能时代的追求84
3.3.1 精准研发:为客户创造价值84
3.3.2 精准计划:供需云化共享86
3.3.3 精准采购:能力状态可视、可预期88
3.3.4 精准制造:敏捷、柔性、可定制94
3.3.5 精准交付:过程稳、末梢快98
3.4 端到端优化,让流程更快、更有效100
3.4.1 设立“流程所有者”岗位,流程设计有了责任担当101
3.4.2 设计端到端流程,流程优化才有前进方向102
3.4.3 聚焦客户价值,流程改善有了终极目的103
第4章 供应链人才:
从“经验主义”到“专精特新”105
4.1 灵活雇用,人与组织的新型关系107
4.1.1 人才市场,永恒矛盾有解了107
4.1.2 超级职场,90%的全职岗位将消失109
4.2 超级职场,需要哪些绝活儿110
4.2.1 任何人,都需要数字化领导力111
4.2.2 任何人,都要有与机器人共事的能力113
4.2.3 任何人,都应该具备项目管理的能力114
4.2.4 搜索力,让一个人变成一支队伍117
4.3 选育用留,有哪些新招式120
4.3.1 选人:与任务精准对接120
4.3.2 育人:不一样的轮岗124
4.3.3 用人:灵活雇用渐成主流127
4.3.4 留人:激发内驱力130
第5章 供应链技术:
从“数据报表”到“智能决策”135
5.1 控制塔,让全链路一览无余137
5.1.1 商业智能与供应链控制塔138
5.1.2 如何搭建供应链控制塔140
5.1.3 “一盘货”模式142
5.2 物联网,让每件物品可视、可控145
5.2.1 物联网,供应链的眼睛145
5.2.2 物联网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146
5.2.3 如何使用物联网148
5.3 区块链,让信任成本大幅降低150
5.3.1 区块链,与供应链天生一对儿150
5.3.2 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场景153
5.4 人工智能,不只是增强人的大脑156
5.4.1 什么是人工智能157
5.4.2 人工智能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161
5.5 机器人,不只是解放人的四肢163
5.5.1 RPA,软件机器人的代表165
5.5.2 协作机器人,弥补劳动力缺口167
5.5.3 自主移动机器人,代人跑腿168
第6章 供应链风险:
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171
6.1 安全与韧性,领先企业纷纷投资172
6.1.1 丰田:库存备份,应对芯片荒172
6.1.2 联想:全球资源,本地交付174
6.1.3 中兴通讯:未雨绸缪,健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174
6.1.4 亨通:期现结合,应对价格冲击176
6.1.5 Resilinc:数字化提升供应链能见度177
6.2 五大变量,未来不得不关注178
6.2.1 ESG的发展178
6.2.2 粮食危机179
6.2.3 数据安全180
6.2.4 人口老龄化181
6.2.5 新兴技术181
6.3 风险管理,必须构建的能力182
6.3.1 预判能力182
6.3.2 免疫能力184
6.3.3 适应能力185
第7章 供应链创新:
从“降本增效”到“竞争优势”187
7.1 盘点当下的供应链创新188
7.1.1 降本增效与竞争优势189
7.1.2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关系190
7.1.3 基于 SCM321模型的创新191
7.2 问题导向,让模式更契合192
7.2.1 韩都衣舍在懵懂中起步192
7.2.2 韩都衣舍在摸索中完善194
7.2.3 韩都衣舍的平台化模式196
7.3 数字化,让快反更精准197
7.3.1 伊芙丽采集客户数据197
7.3.2 伊芙丽试销识别爆款198
7.3.3 伊芙丽快反破解顽疾198
7.3.4 伊芙丽倒逼供应商优化199
7.4 在线,让供应链更柔性200
7.4.1 淘工厂原本是平台200
7.4.2 淘工厂改造的实时连接201
7.4.3 犀牛智造的生产在线化201
7.4.4 “新制造”还差生态和贯通202
7.5 活数据,让供需更匹配204
7.5.1 质量不高的市场调查204
7.5.2 客户反馈的低效利用204
7.5.3 产品将承担数据实时收集206
7.5.4 活数据让反馈成为闭环207
7.6 确权,让创新更积极208
7.6.1 积极性现在很稀缺208
7.6.2 近期建立基于信息系统的创新管理机制209
7.6.3 中期建立支持共创的中后台210
7.6.4 远期采用区块链确权211
7.7 两手抓,让优势更明显212
7.7.1 供应链创新实战的趋势212
7.7.2 关注和应用数字化技术215
参考文献219
后记 构建一张全景图,推动数字化转型221
前言/序言
站在未来,指引今天
2018年我写了一本书《采购2025:数字化时代的采购管理》,构建了一幅“数字化采购4.0转型路径图”。之后,我就一直想给这本书写一个姊妹篇《供应链2025》。几次提笔,几次放下,2021年完成了书稿,总是觉得不满意,推倒重来,直至“拖”到今天,书名中的“2025”改为“2035”。
为什么耗时这么久,这几年在干什么?
作为采购与供应链领域的培训师和咨询师,我经常被问到以下这些问题:如何做供应链规划?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规划?能不能帮助企业画一个成长路线图?我很想把这些年的思考与大家分享,或许能够帮助大家整理一下思路,供大家制定供应链战略时参考。
这几年,我经常以“数字化时代,如何打造供应链竞争优势”“采购从战略到执行”“用321打造供应链竞争优势”等为题,在各种场合进行演讲和培训,也会接到类似“供应链管理提升”这样的咨询项目。每每这个时候,我脑子里面总是在勾画,未来是什么样的?今天在哪里?站在未来看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该多好啊!就像一幅导游图,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何处有美景,如何到达目的地。
为了“看见”未来,追求书稿“完美”,我阅读了大量的书,也访谈了一些企业,组织了多场讨论。越研究越惶恐,越惶恐越不敢动笔,总觉得未来有些深不可测。直到有一天,见到一句话,“人总是高估一年内的变化,低估五年内的变化”,这句话让我恍悟。其实,不是我没有看清楚,而是未来是未知的,谁也不可能看清楚,大家都是探索者。作为一名采购与供应链领域的探索者,我也仅仅是通过这本书,把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看不清楚,就不需要看了吗?当然不是。就像预测,准确的东西不需要预测,正是因为不准,所以才需要预测。预测未来也一样,正是因为未来多变,预测未来才变得有魅力。要让自己化身为未来主义者,预知众人看不到的变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实践证明,当你对眼前的事务陷入迷茫的时候,就应该花时间思考未来。当你对未来有一个判断的时候,反而能把企业带入一个新的格局,你的职业生涯也会找到新的方向。当你的企业成为行业领先者,或者是创新企业时,你需要的不是打败竞争对手,而是创造未来。亚马逊前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曾说:倘若你所考虑的是三年后的商业趋势,你会面对不计其数的竞争者;倘若你所思考的是七八年之后的商业趋势,你将遇到极少的竞争者。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都是“老人”,昨天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过时,因为时代的发展实在太快了。越研究,越发现我们大部分人天天喊着数字化,但思维还是停留在传统时代;越观察,越发现写作这本书很有必要。
我做了一份电子杂志《供应链洞察》,宗旨就是“洞见最前沿,发现新机会”。我为“中采商学”制订了一个计划叫“顶天立地”,这是咨询师的自我鞭策。“顶天”就是要能够触摸到管理的最前沿,甚至引领潮流;“立地”就是要立足于当下,解决当前的问题,解决企业的实操问题。其实所谓的战略问题,也就是解决当下怎么走的问题,而不可能跳到未来,直接解决未来的问题。
“供应链2025”变成“供应链2035”,不只是表面的书名变化,而是看问题的视角更长远了,这样更有利于做规划。尤其是在2020~2022这三年,世界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风靡的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已经不足以描述当下,2016年诞生的BANI [brittleness(脆弱性),anxiety(焦虑感),nonlinearity(非线性),incomprehensible(难以理解)]才是当今的写照。从VUCA时代到BANI时代,供应链面临着重大挑战,先是频频听到供应链“重构”,继而听到的就是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北大纵横周国来副总裁跟我说,实现降本增效只是入门者,实现韧性与安全才是大师。我非常认同,这些年,我们太重视成本了。VUCA强调的是不确定性,BANI强调的是不可理解。不确定性是常态,不可理解让我们产生焦虑。我们必须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不可理解中努力理解。
近几年,周边发生的很多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深度思考,供应链未来的角色究竟是什么。供应链战略如何制定?组织架构如何演变?流程如何优化?人才如何培养?技术如何发展?风险如何管控?管理如何创新?针对这七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构成了供应链战略管理框架,对这七个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本书内容。
“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明智的人在事情初始阶段即看出端倪,聪慧的人在事件萌芽阶段就已经谋划对策。
写书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我深刻感悟到,要求自己一定写清楚,这是苛求,面对未来,没有“正确”答案。为未来写书,也不应该追求“正确”答案,而是要促进“思考”。如果能够引发思考,无论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都是有价值的。知道什么是旧的,才知道什么是新的。
本书定位于“智能时代供应链管理”,不是研究智能技术本身,而是智能时代供应链如何管理。技术问题,交给技术专家,我们是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管理”。智能是本书的魂,但不能魂不附体,这个“体”,就是供应链管理。
组织规模越大,个人能力越强,就越难转型,越可能失去壮士断腕的勇气,错过未来发展的机会。请闭上眼睛,思考一个问题:在智能时代,我们当下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我们是否仅仅是一名坐在电脑前的“工人”?
时代要抛弃我们,从来不会考虑我们的感受。更可悲的是,被抛弃的往往不乏那些曾经最努力的人。当大潮退去,最好的方式就是站起来,寻找另一片蓝海;而有些“成功者”,留恋于自己的过去,被困死在当下。
参加本书讨论的有樊鑫、谢明荣、金勇、武建军、章洁霏、周美蓉、梁在国、汪浩、颜家平,他们都是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者,贡献了卓越的智慧。特别感谢樊鑫、谢明荣在本书早期策划阶段的贡献,也特别感谢这几年与我互动较多的震坤行工业超市、甄云科技、京东企业购、阿里巴巴、中兴通讯、广联达科技等企业的管理团队。
致敬思考未来的同行们,让我们一起思考2035智能时代的供应链管理。梦想可能遥不可及,但必须坚定地跨出第一步。加油!
如果你有任何想法和建议,请不吝指正。
邮箱:gongxunwei@cipm-china.com。
宫迅伟
中采商学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