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49.00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金辉)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语

★ 灾害性雾霾频繁发作,严重劣化生存环境,人们都在问:雾霾到底是怎么回事? ★ 2013年以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比现在还大,为什么那时没有这样接连爆发的严重雾霾? ★ 历来都认为“风吹霾散”,但有时没有大风,也没见明显扩散转移,严重雾霾竟然会就地消失,悬浮颗粒物都哪儿去了? ★ 北京每年8月份平均风力*小,而空气质量又都是8月份*好,难道污染物降解的奥秘不在风力大小? ★ 1998年北京污染日数曾高达141天,通过大力减排,空气质量连续14年逐年好转,2012年重污染仅为4天。这些治理成果为什么到2013年犹如遭遇黑洞,不仅重污染天气突增十余倍,而且是一场接一场的大范围持续雾霾? ★ 为什么说2012年12月21日的冬至会成为临界转折点,华北平原从此沦为雾霾常态化的重灾区? ★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为西山智库研究报告。邀请您一起从全新的视角探寻雾霾之谜,解析PM2.5的生灭关要,重新认识我们安身立命的生态环境。廓清观念雾霾,把握自然规律,化雾霾危机为历史性转机,自觉探索并走通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道路。

内容提要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为西山智库研究报告。侧重于哲理性分析研究,主要从整体和规律上认知雾霾,既呈现了一种新思路和新理念,还提出了从根本上治理雾霾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性方案。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以“水气循环系统”、“自循环”、“微循环”、“自净化”等系列新观念深解自然生态系统,认为水气循环系统是认识雾霾的根本,水汽微循环则是雾霾生灭的关键。华北平原大面积地下水深埋导致水气循环系统失能而灾害性雾霾频发;长期依靠大量透支地下水发展经济,是现代人类的饮鸩止渴。 严重雾霾灾难警示我们: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就是经济增长的极限,更是中华民族生存基础的底线。 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文明模式,已经达到或接近其境界尽头。从工业文明发展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在于我们文化哲学和精神境界的彻底转变提升。 中国的人口环境资源国情,决定了我们根本不能再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消费社会之路。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精神资源,决定着我们最应开创以文化立国为核心的民族复兴之路。

作者简介

金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和科普作家。著有纪实文学《长城对话录》《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等。作品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及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等30余项。

目录

前 言
**章 通观境界变化,灾害性雾霾不仅是空气重污染,*是循环系统失能的严重症状
1. 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化都不大,为什么突然从2013年开始雾霾成灾?雾霾的复杂因果,很多方面超出我们的现有认知
北京重污染天数:2012年4天, 2013年55天
污染物排放总量多年来都是逐年下降的总体趋势
焦点与困惑:境界的突然转变和雾霾的逆势骤增
本研究立题基点:区分和探索常态大气污染与灾害性雾霾这两种不同的境界
2. 重霾轻雾,难识雾霾。从见雾与霿,到见天气与地气,再到见水气循环系统,然后见境界、见根本、见规律、见法则,我们的认知由是而深化而提升
《尔雅》:天气下,地不应,曰霿;地气发,天不应,曰霧
“天气”概念的表面化和“地气”观念的历史文化失忆。回归本来,以地气与天气作为认识原点,我们的思维境界和认知结果,当可步入新天地
从雾与霿看天气与地气之应与不应,再看天地气水循环的四种气象境态:雨、霿、晴、雾
认知道路与思维深行:由雾霿而知天地气运及其规律,因不通而见循环系统及其法则
……
第二章 水气循环系统蕴藏雾霾生灭化变之奥秘,关要皆在自循环、微循环、自净化
5. 历来都认为是风吹霾散,然而扩散不等于霾的灭消。霾之灭现在还是我们认知的盲区
水平扩散、垂直扩散和降水携带等等都是讲“气象扩散条件”,那么雾霾*终都“扩散”到了什么地方?
如果说只有排放与扩散而没有终归之灭消,过去几年几十年的累积排放,早已使地球无法居住——可见只讲扩散的观念于理不通
6.为何北京8月平均风力*小却空气质量*好?平常时日也在不停排放为什么没有形成雾
……
第三章 大面积地下水深埋应是水气循环系统失能的主因;境界突变的转折点:2012年冬至
11. 凝眸地下水——水气循环系统的深层根基和内在**
水气循环系统为何突然停滞失能?对比排除各种因素之后圈定幕后主角——华北平原地下水大漏斗
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引发区域严重生态危机
地下水从内在**水气循环系统,水气循环系统之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决定污染物降解机能。大面积地下水深埋使地气严重衰微,天气亦之紊乱
12. 灾害性雾霾常态化,应该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长期大面积超采地下水的*严重后果——耗竭地气终酿生态浩劫
……
第四章 深入认识水气循环系统和自循环之规律,自觉面对现实,主动选择明天
16. 微循环—自净化机制之两端:既可以使污染物陡增数倍,也可以迅即降解高浓度严重雾霾
雾霾期间指数增长幅度远超同时段持续排放量,说明自净化机制失能才是问题关键所在
普通空气污染:等量一次排放+微量二次生成→较快降解→本地降解为主;灾害性雾霾:等量一次排放+大量二次生成+延时降解+异地传输累加
一场严重雾霾即可明显拉高PM2.5年均浓度值,说明与排放量相比,水气循环系统境态是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自循环系统自具超强降解功能。水气循环系统的自净化机制,应是环境容量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其*大变量
17. 循环系统之四态转换与我们的诸多“不知”;因为不知,*需要顺其自然:自循环机制和自净化功能自然会让我们安然无事
……

第五章 正本清源还净土,东风不信唤不回——三大规律指导自然整体调治,利益复新生态系统
20. 观念创新天地宽。明确我们这代人的历史担当,在中华文化和东方思想的现代化中开创出未来之路
看到自己的观念,才会发现我们现在认识雾霾的观念,与引导我们追逐发展而陷入雾霾的观念实际上同出一源。追求物质利益的文明模式,已经达到或接近其境界尽头
观念即存在。人类的命运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决定性地取决于我们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的态度
认识雾霾,须穿透观念雾霾。立足原点,从本来出发,不断会有新的发现;*重要的是对原点的反复深切觉知和对规律的总结与知行
……
致 谢

精彩试读

但是,时间转到2013年,就像遭遇黑洞,此前的努力似乎全部白费,所有的成绩犹如归零。尽管2013年以来的减排治理力度比以前*大,排放总量也比那时逐年削减*多,但是整体空气质量还是明显不如2012年之前。
要认识和**雾霾,应该注重境界,注重循环系统,注重生态环境整体 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就在于:境界变了,标准和规律皆变,乃至存在亦变。对于普通型空气污染,减排措施很管用,从空气质量指标上看,治理也很见效。但是,毕竟能源资源消耗总量过大,而且逐年递增,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扰动、破坏和压力都在积累,尤其是关键内因的持续恶化,致使水气循环系统的内在机制不断削弱。在这种局部有所改善、总体还在恶化的大境界之中,尽管蓝天日数每年都在增加,情况似乎越来越好,实际上却是越来越逼近系统承载极限的临界点。而一旦跌落至恶性循环的境界,即使仍然用空气质量这一单项指标衡量,那十几年的减排治理努力也近乎于前功尽弃。
时过境迁,现在再来谈论当年治理措施的对错功过,已经没有意义。如果说有意义,则是昨日之因,终成**之果。而对于现在和未来,我们尤其应该意识到,**之因,复为明日之果。我们**正在承受雾霾灾难之苦果,为了明天,切莫再错因果,贻误历史时机。
现在我们都是用空气质量指数来界定雾霾。但空气质量指数只是雾霾的一项指标,而雾霾又只是水气循环系统失能的一个症状。所以,即使这一个指标有所好转,也不能视为整体系统真正恢复正常。要认识和**雾霾,还应该注重境界,注重循环系统,注重生态环境整体,功夫要下在系统和整体上面。
2013年以前排放量比现在还大,为何基本没有严重雾霾?可见雾霾的真正原因不在污染物排放量,而在于天地循环系统之通塞境态 灾害性雾霾与普通大气污染有共**,同时各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不**质。我们既要研究大气污染的共**,还应该研究灾害性雾霾的特殊性,明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相互作用及境界差异。本质和规律是眼睛看不见的,要透过现象悟见本质,洞察化变而发现规律,进而认识和化解雾霾灾害。
2013年以前的排放量虽然比现在还大,但是并没有这样严重而频发的雾霾。即使是2013年以来,常量之排放一直在持续,在多数时间段也没有形成灾害性雾霾。可见,雾霾的真正原因不在污染物排放量,而在于天地循环系统之通塞境态。循环系统失能,便会出现雾或霿,进而导致雾霾灾害。而即使是污染物零排放,若雾与霿的反常现象持续与多发,同样是水气循环系统的严重病态。
如是观之,便可发现境界的重要性。实际上*为关键的是我们自己的境界观。从境界才能看到根本,明白根本即可把握境界。以境界观来看气象扩散条件与雾霾,同样会发现新的问题。假若患者离开呼吸机便不能自主呼吸,虽然其临床症状与呼吸机直接相关,但是病因显然不在呼吸机之有无,也不在呼吸机是否给力。人体本身的呼吸循环系统及其功能,才是根本之所在。
问题由是开始清晰:对于严重雾霾,气象扩散条件不利可导致病症明显发作,而污染物排放量大则会使其雪上加霜。即如一嗜酒者,平常干一斤白酒也没事;但若突发肝坏死,喝二三两之症状便可要命。所以,关键还在于整体境界及其转变,在于水气循环系统的正常与否。
那么,这种称为“灾害性雾霾”的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北平原区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种境界性的剧烈转变? 为什么这一境界转变会发生在2013年之交? 这种模式转换的机制何在、境界突变的根因何在? ……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