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168.00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 2022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人员及高校师生

  1.2022年产业发展报告坚持专业与通俗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引入专家视点和优秀案例,综合阐述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及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2.聚焦当前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发展短板,精准发力,提出有建设性的产业发展建议。

  3.新增“专家视点”,关注行业发展热点问题,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4.结合独有数据资源优势,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全貌。

  5.深度总结典型代表经验,发挥龙头企业积极作用。

  内容简介

  本报告坚持专业与通俗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综合阐述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及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首先,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为依据,从大数据研究视角,全面总结了我国新能源电池从上游原材料端到中游应用端,再到下游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其次,通过案头分析及行业调研,全面梳理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政策举措、标准体系,回收利用各环节的先进技术路线和创新工艺发展现状及趋势;*后,结合行业专家前瞻观点及我国典型地区、优秀企业在新能源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领域试点示范采取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推广成果,为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综合来看,本报告系统、完整、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聚焦当前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发展短板,精准发力,提出有建设性的产业发展建议,可为政策决策、行业研究、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是经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批准,由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单位参加的全国性、跨行业、非营利组织。专委会业务上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及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的指导。专委会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为政府当好参谋,为行业搭好平台,为企业做好服务。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 章 总报告

  1.1 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 001

  1.1.1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快速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 001

  1.1.2 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电池产业规模增长态势显著 / 002

  1.1.3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持续加强 / 003

  1.1.4 关键技术持续突破,多元市场需求驱动技术创新 / 005

  1.1.5 供需失衡短期突出,原材料与回收价格并进高涨 / 006

  1.2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现状 / 006

  1.2.1 加强顶层规划,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 006

  1.2.2 强化引领作用,支持推动构建标准体系 / 007

  1.2.3 提升监管效能,强化电池溯源管理力度 / 008

  1.2.4 探索多方联动,加快构建回收利用体系 / 008

  1.2.5 推动技术攻关,提升行业技术创新水平 / 009

  1.3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机遇与挑战 / 009

  1.3.1 行业规范发展约束不强,各责任主体未充分发挥相应作用 / 009

  1.3.2 标准体系亟需系统规划,细分领域标准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 010

  1.3.3 闭环回收体系有待完善,退役电池供需矛盾问题亟需解决 / 010

  1.3.4 关键技术仍需创新发展,降本增效与安全环保仍有待提升 / 011

  1.3.5 定价机制建立仍显滞后,回收价格快速上涨加剧行业竞争 / 011

  1.4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建议 / 012

  1.4.1 完善顶层管理制度,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 012

  1.4.2 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破解产业链回收利用难题 / 013

  1.4.3 加大关键技术攻关,保障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 014

  1.4.4 创新发展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链高效闭合循环 / 015

  1.4.5 强化内外资源保障,着力解决供需不平衡矛盾 / 016

  第2 章 产业发展

  2.1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发展情况 / 017

  2.1.1 原材料市场发展情况 / 017

  2.1.2 原材料价格走势情况 / 022

  2.2 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情况 / 026

  2.2.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情况 / 026

  2.2.2 储能电池行业发展情况 / 039

  2.2.3 电动自行车电池行业发展情况 / 043

  2.2.4 其他领域电池发展情况 / 046

  2.3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情况 / 047

  2.3.1 回收服务网点及企业建设情况 / 047

  2.3.2 回收利用产品应用与处置情况 / 048

  第3 章 数据应用

  3.1 新能源汽车运行特征分析 / 051

  3.1.1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 / 051

  3.1.2 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特征 / 053

  3.1.3 新能源汽车运行特征 / 056

  3.1.4 新能源汽车充电特征 / 059

  3.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特征分析 / 062

  3.2.1 能量密度变化特征 / 062

  3.2.2 销售区域分布特征 / 063

  3.2.3 电池类型分布特征 / 065

  3.2.4 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 066

  3.3 动力电池退役量预测 / 069

  3.3.1 退役量预测方法介绍 / 069

  3.3.2 退役量预测结果分析 / 072

  3.4 动力电池残值评估 / 075

  3.4.1 动力电池残值评估方法介绍 / 075

  3.4.2 动力电池残值评估技术应用 / 077

  第4 章 政策法规

  4.1 管理制度 / 078

  4.1.1 国家层面政策发布情况 / 078

  4.1.2 地方层面经验实践情况 / 090

  4.2 标准体系 / 098

  4.2.1 国家层面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 098

  4.2.2 行业层面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 102

  4.2.3 地方层面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 104

  4.2.4 退役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化工作组 / 106

  第5 章 技术创新

  5.1 预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 108

  5.1.1 预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 108

  5.1.2 关键技术分析 / 110

  5.1.3 预处理技术发展建议 / 114

  5.2 梯次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 115

  5.2.1 梯次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 115

  5.2.2 关键技术分析 / 117

  5.2.3 梯次利用技术发展建议 / 120

  5.3 再生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 121

  5.3.1 再生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 121

  5.3.2 关键技术分析 / 123

  5.3.3 再生利用技术发展建议 / 131

  第6 章 成果借鉴

  6.1 地方案例分析 / 133

  6.1.1 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发展模式 / 133

  6.1.2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发展模式 / 139

  6.2 汽车生产企业案例分析 / 144

  6.2.1 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 / 144

  6.2.2 蔚来控股有限公司 / 148

  6.3 回收利用企业案例分析 / 153

  6.3.1 杭州安影科技有限公司 / 153

  6.3.2 安徽巡鹰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56

  6.3.3 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59

  6.3.4 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61

  第7 章 专家视点

  “双碳”战略下,强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 165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污染控制的探索与挑战 / 170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174

  我国退役车用动力电池梯次及资源再生利用概况 / 178

  循环经济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180

  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产品痛点及应对措施研究 / 184

  退役电池的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 187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 190

  华友循环携手新能源车企共建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生态圈 / 193

  “开采城市矿山+ 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197

  创新回收渠道,完善废旧电池再生利用闭环 / 200

  退役动力电池无害化处理及精细化定向分离技术 /203

  关于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闭环设计的思考 / 207

  参考文献 / 209

  前言/序言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及电动船舶等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可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走在全球前列,也为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开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对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保障资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力推动下,在各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了新成效、展现了新气象。梯次利用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多项国家标准落地实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地方属地监管进一步加强,溯源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多元回收模式逐步建立,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构建。

  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撰写的《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2)》,重点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及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概况、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及成果借鉴等多个方面,并邀请十余位行业专家对产业热点问题进行精彩评述,系统、完整、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决策、行业研究、

  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年度报告涵盖内容更加丰富,聚焦热点、亮点鲜明:

  一是系统总结产业良好成效,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短板。本年度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效,并进行问题剖析,阐明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在政策举措、标准体系、回收体系、技术瓶颈及定价机制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聚焦当前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发展短板,精准发力,提出有建设性的产业发展建议。

  二是关注行业发展热点问题,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本年度报告增设专家视点一章,围绕技术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发展及商业模式等几个方面,收录十余位行业专家的精彩评述,为广大行业人士提供学习参考的平台。

  三是结合独有数据资源优势,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全貌。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溯源管理平台)的数据资源优势,结合精准预测模型的构建能力,本年度报告从大数据研究视角,系统性、多方面地总结我国新能源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电动自行车电池等)从上游原材料端到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以

  下简称国家监管平台)中游应用端,再到下游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同时,结合国家监管平台单车运行数据,基于大数据的开发技术,构建退役预测和状态评估模型,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精准化残值评估和退役预测。

  四是聚焦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保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本年度报告全面梳理预处理、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先进技术路线及创新工艺流程,总结研判回收利用各环节关键技术发展趋势。预处理技术趋向智能化、精准化和无害化;梯次利用技术仍需加快突破,促进商业化应用落地;再生利用工艺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重点攻关短程高效回收技术。

  五是深度总结典型代表经验,发挥龙头企业积极作用。本年度报告通过深入剖析我国典型地区及优秀企业在新能源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领域试点示范采取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推广成果,给予新能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借鉴经验,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2)》的出版,离不开行业专家、合作伙伴的支持。在报告的编撰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河北省节能协会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北京亿维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富奥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伟翔众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杭州安影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巡鹰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者、专家和相关学者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政府部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机构、科研院所和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基础信息和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作者经验水平有限,报告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