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47844960
-
作者
编者:刘智斌//陆萍
-
出版社名称
上海科技
-
出版时间
2019-07-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内容提要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章手法的动作结构、 动作原理、训练方法、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 门学科,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和主干课程。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介绍推拿 手法学的定义、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第一 章为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为推拿手法学基 础;第三章为基本手法,介绍传统的七大类基本手法 ;第四章为小儿推拿手法;第五章为推拿手法人体操 作;第六章为刮痧与热敷疗法,第七章为推拿手法的 现代研究。同时,编制了以扫描二维码作为本课程学 习的辅助模式,包含教学视频、学习课件、课后习题 和沟通交流平台等板块,这是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积 极创新,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 推动传统推拿手法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教材适 用于全国普通中医院校五年制、七年制针灸推拿学专 业,以及骨伤、康复、运动医学专业(或方向)的本 科生,也可作为中医学专业或针灸推拿、康复技术专 业大专、高职的参考教材。
目录
绪论
一、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二、推拿手法学的内容
三、推拿手法学的课程目标
四、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章 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
**节 推拿手法的起源
第二节 推拿手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一、秦以前
二、秦汉三国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六、近现代
第二章 推拿手法学基础
**节 推拿手法的定义
第二节 推拿手法的命名
第三节 推拿手法的分类
第四节 推拿手法的补泻
第五节 推拿手法的作用及机制
一、调节筋骨的作用及机制
二、调节脏腑的作用及机制
三、其他作用及机制
第六节 推拿手法操作的技术要求
一、松解类手法
二、整复类手法
第七节 推拿手法操作的一般注意事项
一、体位的选择
二、手法刺激强度的把握
三、手法操作过程中_的施力原则
四、手法的变化和衔接
第八节 推拿手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九节 推拿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
一、瘀斑
二、晕厥
三、骨折
四、疼痛
五、皮肤破损
六、内科意外
第十节 推拿介质
[附] 膏摩方
第三章 基本手法
**节 摆动类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附1]缠法
[附2]跪推法
二、一指禅偏锋推法
三、攘法
[附]加压攘法
四、揉法
[附] 勾揉法
五、摆动类手法小结
六、摆动类手法文献辑录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一、推法
二、擦法
三、摩法
四、抹法
五、摩擦类手法小结
六、摩擦类手法文献辑录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
一、振法
二、抖法
三、振动类手法小结
四、振动类手法文献辑录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一、按法
[附]指压法
二、点法
[附]掐法
三、捏法
四、拿法
.[附]抓法
五、拨法
六、捻法
七、插法
八、挤压类手法小结
九、挤压类手法文献辑录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一、拍法
二、击法
[附]啄法
三、、弹法
四、叩击类手法小结
五、叩击类手法文献辑录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一、拔伸法
[附] 勒法
二、摇法
三、屈伸法
四、背法
五、扳法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小结
七、运动关节类手法文献辑录
第七节 复合手法与特殊手法
一、推摩法
二、推揉法
三、搓揉法
四、拿揉法
五、按揉法
六、推拔法
七、捏脊法
八、牵抖法
九、扫散法
十、复合手法和特殊手法小结
十一、复合手法和特殊手法文献辑录
第四章 小儿推拿手法
**节 单式手法
一、推法
二、运法
三、掐法
四、捣法
五、刮法
第二节 复式手法
一、黄蜂入洞
二、黄蜂出洞
三、开璇玑
四、按弦走搓摩
五、打马过天河
六、运土入水
七、运水入土
八、水底捞月
九、猿猴摘果
十、赤凤点头
十一、总收法(按肩井法)
第五章 推拿手法人体操作
**节 头面部操作
一、头部
二、面部
第二节 肩与上肢部操作
一、肩部
二、上肢部
第三节 颈项部操作
一、俯卧位
二、坐位
第四节 胸腹部操作
一、胸部
二、腹部
第五节 背腰骶部操作
一、俯卧位
二、侧卧位
第六节 下肢部操作
一、俯卧位
二、仰卧位
第六章 刮痧与热敷
**节 刮痧疗法
一、概述
二、操作
三、常用手法及分类
四、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五、现代研究进展
第二节 热敷疗法
一、概述
二、操作
三、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四、常用药物
五、常用组方
六、作用机制
第七章 推拿手法的现代研究
**节 推拿手法基础研究
一、量化标准化研究
二、生物学效应及机制研究
第二节 推拿手法临床研究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五、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六、对生殖泌尿系统的影响
七、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