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48.00

《音乐即自由(精)》((日)坂本龙一|译者:何启宏)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语

由何启宏翻译的《音乐即自由(精)》一书是日本 音乐大师坂本龙一 自传。音乐家回忆了自己儿时如何初次接触音乐,而后在母亲和老师的影响下逐渐走上音乐道路,并 终在 舞台上赢得盛誉的历程。坂本龙一在回忆中检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过,对于自己怎样“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做了一次 全面的叙述,充满成长的趣味描述和引人深思的语句。书中穿插坂本龙一不同时期的个人照片5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充满魅力的人生旅程。

内容提要

由何启宏翻译的《音乐即自由(精)》一书包含 了四个乐章讲述了音乐大师坂本龙一的四个重要的人 生阶段,囊括了他整段精彩的人生。

目录

第Ⅰ乐章 1953-1969
(一)小兔之歌——幼儿园时期
(二)镜子里的自己,乐谱中的世界——小学时期
(三)披头士——小学时期
(四)自己原来如此喜爱音乐——初中时期
(五)特别时期登场——升高中
(六)彩色人生——高中时期
(七)1967、1968、1969——高中时期
(八)两股趋势的交集——高中时期
第Ⅱ乐章 1970-1977
(九)日比谷野外音乐堂与武满彻——大学时代
(十)民族音乐、电子音乐,以及结婚——大学时代
(十一)走向舞台、踏上旅程——大学时代
(十二)拥有共同语言的朋友——YMO成军前夕
(十三)倒数计时——YMO成军前夕
第Ⅲ乐章 1978-1988
(十四)YMO成军——YMO时代
(十五)YMO进军世界——YMO时代
(十六)反·YMO——YMO时代
(十七)振翼单飞——YMO解散前后
(十八)《音乐图鉴》——YMO解散前后
第Ⅳ乐章 1986-2000
(十九)前往北京——末代皇帝
(二十)突如其来的配乐要求——末代皇帝
(二十一)意外的礼物——迈向世界
(二十二)前往纽约——迈向世界
(二十三)Heartbeat——迈向世界
(二十四)世纪尾声——迈向世界
(二十五) 骤变的 ——现在与未来
(二十六)新时代的工作——现在与未来
(二十七)原色的音乐——现在与未来

精彩试读

当时的感觉就像是有电流流过一样。然后,我脑 中就浮现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这样,照这样就对了 。” 过去,我一直尽量避免让自己陷入固定的思考模 式中,不会去想自己的人生该往什么特定方向前进。
我甚至觉得,尽量保留可能性应该会比较好。然而, 在当时的伦敦公演上,我却浮现了这样的想法:“照 这个形式就对了。”像这样明确选择了自己应该要走 的方向,这还真的是头一遭的经验。
欧美听众也听得懂吗? 那次的公演,The End of Asia这首曲子听在伦 敦年轻人的耳里,究竟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觉?虽然 以下只是我自己的推测,不过我猜他们大概会觉得这 是一种稀奇古怪、充满日本风味,又有些另类的音乐 。即使如此,这些听众还是对我们的音乐产生了共鸣 ,还跳起舞来,这代表他们能通过某种形式“理解” YHO的音乐。
究竟何谓“能够理解”的音乐,何谓“无法理解 ”的音乐?简单来说,如果音乐是源自文化背景截然 不同的地方,再怎么听也几乎无法理解。运用这样的 概念去理解民族音乐,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群伦敦听众大概是把YHO的曲子当成一种另类 音乐,但是他们不只能够“理解”,还能感受到某些 触动身心的部分。我想这是因为他们与YNO之间有着 共通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流行音乐。
YHO的音乐源流之一正是英美的流行音乐,尤其 细野与幸宏二人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 有着大量丰富的知识素养。我想YMO的音乐之所以能 让伦敦听众产生共鸣,凭借的根本就是这类的知识素 养。假使掌控乐曲节奏的细野与幸宏,缺乏对流行音 乐根深蒂固的认识,我想YHO的音乐根本就无法让全 球的听众接受。
日本代表? 通过广播与唱片,欧美流行音乐传遍了 。原 本只在欧美流行的音乐,摇身成为充满资本主义色彩 的商品,并散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因此造就出了一种 状况,亦即无论是伦敦的听众或是细野与幸宏,都是 听着相同的音乐长大。换句话说,流行音乐早已不是 欧美 。通过这次的巡回演出,YNO以流行音乐作 为创作基础的音乐作品从日本进入欧美。前文提过, 对于伦敦的听众来说,YMO的音乐是“能够理解”的 音乐。而能让不同文化的人也“可以理解”的音乐, 也就相当于是在任何市场都能被接受的商品,因此这 样的音乐只要跟随着资本主义的潮流,就有可能受到 听众的欢迎。
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无论是汽车或电视,在当时 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日本来的汽车,日本来的电视 、软件……西方社会曾经存在如是这般的“日本文化 期待论”现象。而日本则是抱着国粹主义的期待,希 望自己 的物品在 获得好评。
我开始觉得,我们三个人就像是随着这波潮流, 扮演某种角色,甚至也感觉自己肩负着日本的期待, 尽管不是什么多大的期待。我 厌恶这样的感觉, 虽然很高兴能让伦敦听众听到我们的音乐,却同时感 受到这种矛盾的情绪。
我在伦敦甚至还思考过夏目漱石的经历。夏目漱 石是 派来伦敦学习英语的代表,结果度过两年左 右的抑郁生活后就回国。我真想知道他当时是带着什 么样的心情回去的。拿自己与夏目漱石相提并论是太 夸张了一点,不过我确实也感受到了背负 期待时 的那份沉重。
我自己并没有抱持着什么使命感之类的想法。对 于自己、YMO或是音乐,当然会有一种使命感,但是 我感觉不到对日本有什么使命感。不,其实我大概也 感受到了,只是尽量努力让自己不要去想。自己在精 神方面,应该一直在进行复杂的调适吧。
YMO另外二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感觉,或是只有我 这样?由于没有聊过这方面的话题,我也不清楚。
红色中山装 当时在时尚界,也有一些日本设计师在国外大放 异彩,例如三宅一生创立的同名品牌、高田贤三的“ KENZO”、川久保玲的“COMME desGARCONS”、山本 耀司和山本宽斋设立的“KANSAI”等等,他们给人的 感觉仿佛是日本文化的尖兵。或许这群设计师也和 YMO一样,肩负着类似的使命吧。
YMO在世界巡回表演时是什么样的造型,我已经 不太记得了,不过看到当时的照片,我们身上都穿着 红色的中山装。上台的衣服大概都是交由幸宏去打理 ,我就是 照他说的去穿。 主要是因为我总是一 条牛仔裤配上人字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时尚。
顺带一提,我的 张个人专辑Thousand Knives发行时,封面的造型也是由幸宏帮我设计。那 个时候,我把头发剪短,然后被幸宏带去阿玛尼 (ARMANI)的店里,一一试穿他觉得不错的衣服。原本 是穿牛仔裤、人字拖,结果一下子跳到阿玛尼。对于 这么大的转变,虽然会感到抗拒,不过还是照着他说 的去穿。连我都觉得自己转变得还真快。(P144-146 )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