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31.20

《复活节岛/消失的世界和神秘的文明》((美)罗纳德·A.里斯|译者:许群航//柴君洋)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语

复活节岛闻名于世。该岛 早的居民称之为“拉伯努伊岛”或“赫布亚岛”(意即“世界之脐”)。 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Paaseiland),意即“复活岛”,以纪念他们到达的日子。岛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个小岛是“世界的中心”。岛上居民混杂,以波利尼西亚裔为主,几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罗阿(Hanga Roa)村庄中,人口5761。跟随罗纳德·A.里斯编著、许群航、柴君洋编译的《复活节岛》来揭开它们的谜底。

内容提要

在太平洋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岛 上居民称之为拉帕努伊岛,而它为 多岛外人所知的 名字则是“复活节岛”。1722年4月5日,荷兰探险家 雅各布·洛加文率领的一支舰队发现了这座小岛,他 在航海图上记下了这个岛的位置,因其发现该岛的当 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于是他便称之为“复活节 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便为世人所知。“复活 节岛”岛上,遍布着神秘的魔艾石像和刻满奇异形象 文字的木板。这些石像造型之奇特,雕刻技艺之精湛 ,令人赞叹不已,但又一直困扰着人们。这些石像是 何时雕刻的?出自何人之手?他们又为何要雕刻这些 巨像?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他们是如何雕刻这些巨大 的石像,又是如何将它们搬运、竖立起来的?这些人 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复活节岛的文明又是如何 兴起和衰败的?这些谜题一直不断地激发着无数考古 学家和科学家极大的兴趣。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跟 随罗纳德·A.里斯编著、许群航、柴君洋编译的《复 活节岛》来揭开它们的谜底吧……

目录

章 波利尼西亚的开拓者
第二章 世界的中心
第三章 巨石文化
第四章 海岛的没落
第五章 神秘的鸟人
第六章 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和拉帕努伊岛的回应
第七章 遗失的世纪
第八章 研究与 新
时间表
时间轴

精彩试读

章 波利尼西亚的开拓者 也许早在五百多年之前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离开 熟悉安全的欧洲大陆向西航行探险时,波利尼西亚国 王胡图·玛图哈就已带领着两三百个男女老少驶向了 辽阔的西太平洋,那时候地图上还未标注出大西洋。
与哥伦布不同的是,胡图·玛图哈此次远航的目的除 了探索和发现新大陆之外, 重要的是要进行殖民化 。战败加之身处陌生的地方,这个曾经的波利尼西亚 国王再次返回茫茫大海之中的机会渺茫。
传说,在打造了两艘长27米、宽1.8米的独木舟 之后,胡图.玛图哈和他的族人们支起了用椰树叶子 制成的大帆,逆着海风和洋流,从西瓦岛(位于马克 萨斯群岛)驶向了远方。以当时的造船技术来说,想 要凭借石斧和树干造出那样大的独木舟,约需要三年 的时间。也有人说他们是从距塔希提岛东南方千里之 外的曼格雷瓦岛出发的,曼格雷瓦岛位于现在的法属 波利尼西亚群岛之中。
这两艘独木舟被紧紧绑在一起形成一艘双体船, 其中间架起了一座舰桥,桅杆就竖立在舰桥之上,上 方有用茅草制成的简易顶棚来遮风挡雨。因为这次远 航除了探险之外,还有寻求殖民地的意图,所以这艘 双体船上不仅载满了足以消耗几周的补给,还携带了 足够在新的栖息地上建立一个小聚居地的植物和动物 。一般来说,一艘15米长的独木舟可载重8165千克, 因此除了搭载船员和乘客外,这艘双体船 能够承 载足够的物资。
虽然玛图哈一行做了充足的准备才启程,但是这 趟旅途仍危险重重,充满未知。如果想在茫茫大海中 找到新的栖息地,不仅木船要坚实牢固,而且船员要 身强体壮,对海洋生态环境十分熟悉,同时还要懂得 运用天象指引航向。
令人惊奇的是,朝着东方连续前进几周后,玛图 哈和他的族人们居然找到了一块可以栖息的土地,即 便在 ,这片土地也是地球上人类生存 偏远的地 方。接着,他们发现了复活节岛并在此定居下来。复 活节岛占地面积64平方英里(1平方千米=0.386平方 英里),位于太平洋的东南方向,塔西提岛以东、智 利以西2500英里处。据说玛图哈在发现这个状若三角 、遍布悬崖的火山岛之后,先绕着复活节岛航行了三 周,然后才带领他的族人在如今的阿纳克纳海滩登陆 。
在玛图哈和他的族人登陆后不久,他们发现复活 节岛(也称“拉帕努伊岛”)。这里虽称得上是一个亚 热带的避难所,但 不是热带天堂。当时棕榈树遍布 全岛(或许有一千六百万棵之多),高耸繁茂,却看不 到哺乳动物和果树的踪影,也没有环绕海岛具有保护 作用的暗礁。幸运的是,这些远航者们有备而来,他 们带来了足够的工具、食物、植被和牲畜,足以让他 们在这个偏僻的小岛上展开新生活。这也注定了玛图 哈族后人(第25—50代)将长期与世隔 ,与其他种族 失去了联系。
大迁徙 波利尼西亚人不断抢夺占领太平洋附近的岛屿, 向东迁徙,其中以定居偏远的复活节岛 为出名。事 实证明,波利尼西亚人的“东进之路”始于东非中心 地带(距离其本族聚居地有半个地球之远),是五万年 前人类 一次迁徙。从早期的直立人开始,紧接着 的是海德堡人和尼安德特人,我们的祖先们不断向北 迁移,走出非洲,进人欧洲,穿越亚洲, 远到达了 婆罗洲岛(如今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然而,这三个种族 终全部灭 。后来,智人(即现 代人)的迁徙范围 广,也 成功地生存下来直到今 天。大约四万年前,一部分人类祖先到达中国大陆, 继而穿过东南亚,并 终抵达了澳洲大陆。
约四万到六万年前,在 的冰河世纪中,一望 无际的冰川冻住了本该流人海中的几十万立方米的沉 淀物,这使得海平面下降达九十多米。正因如此,人 类得以穿越众多大陆桥到达东南亚、新几内亚和澳洲 大陆。智人也向东方进一步迁徙。
大部分人可以步行走到新的家园。然而,小部分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改进了航海技术,使人们可以进行 海外探索旅行,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K.R.豪在 《法卡·莫阿:祖先的航行》一书中写道:“早在四 万年前,他们就已抵达新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这两 岛位于新几内亚岛东南岸,形如一根链条。尽管这些 岛屿相距较近,人类还抵达了地平线之外 远的地方 。所罗门群岛中的布加岛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居住, 而马奴岛也在一万三千年前就已有人迹了。” 到了公元前四千年时,由于冰河世纪结束,海平 面也达到了如今的高度,但人类已到达东南亚大部分 地区和澳洲大陆部分地区,甚至远到所罗门群岛。人 们成功地在如今的大洋洲定居,但仍渴望继续东进, 探索这片广袤偏远的土地。
在 看来,这场大迁徙是人类历 后一次 规模庞大的陆地迁徙。迎着日出,不断向东方探索占 领偏远的太平洋岛屿自然是历尽千辛,十分不易。人 类不仅需要开发新技术、适应全新的生活模式,还要 能够坚持长期在海上航行,同时配备可靠精准的导航 系统。即将到达的大部分海岛都缺乏足够的动植物, 不足以供养全部人口,因此,那些开拓者们不光要会 采集、狩猎, 重要的是,还要会栽培植被、驯养牲 畜。即便这些限制因素令人畏惧,但人类确确实实进 行了殖民活动。人类(具体地说,波利尼西亚人) 终 在遥远的东方——复活节岛安居,成功地探寻了人类 可居住地的尽头,书写了人类迁移史的 篇章。船 民中的佼佼者 对于那些敢于去海外探索、捕鱼的人来说,他们 初使用的航海工具无疑是那些竹制小筏和木筏。那 些小舟足以顺着水流漂浮,对抗洋流,却难以用桨划 着前行。如果给这些小舟装上风帆,它们或许可以顺 风而行,但逆风则会寸步难行。尽管这是航海之旅的 一个好的起点,但那些“近大洋洲”的居民从未驾着 小舟去探索地平线以外的未知世界。
与木筏相比,通过凿空树干而制成的独木舟 具 优势。其浮力 大,也 容易用桨操作。然而,正因 为其圆柱状的构造,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翻 船。
有了支撑架后(无论是单个支撑架还是一对支撑 架),独木舟可以航行 远的距离,也 加平稳。新 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考古学教授乔佛里‘埃尔文认为, 加装在船体的支撑架可增加航行稳定性,他写道,“ 当支撑架被水浮起来的时候,它的重量可以帮助船调 整方向,使其始终不偏离水面;当独木舟的外壳下沉 的时候,支撑架的浮力又会使它重新回到水面”。
P1-4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