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04485953
-
作者
王俊
-
出版社名称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1-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书名
中国古代节日
-
定价
25.00
-
编者
王俊 编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语
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节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以时间为轴,把各个传统节日的主要风俗和形成发展做了简单的回顾,对古代比较盛大的节日进行了细致翔实的阐释,还介绍了关于节日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人们精彩展示出一幅幅古代节日生活的优美画卷,也能让我们对很多现代的节日风俗有一个 为深入的认识,对传统文化产生 大的兴趣。
内容提要
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从远 古走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 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统节日习俗反映 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 着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具有很强的内 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节日/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全面概括这些节日的主 要仪式、习俗,深入探寻这些节日蕴藏的文化内涵, 向读者提供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系统的、可信的知识 。
目录
第一章 节日文化源琉
第一节 节日的起源
农业与节日
生育与节日
宗教与节日
第二节 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
节日风俗的产生
节日风俗的定型
节日风俗的变化
节日风俗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节日文化的价值
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
节日文化的文化价值
古老节日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节日的故事传说
第一节 古代名人故事
茱萸的传说
介子推的故事
捉鬼名将钟馗
月饼的起源
第二节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火把节 由来
第三节 民间故事
登高除瘟魔
七夕趣闻
蚕神的传说
孟姜女的故事
第三章 春风苏万物—一春季节日
第一节 火树银花不夜天
灯节 源流
舞龙与舞狮
迎紫姑
看花灯
吃元宵
元宵说“闹”
第二节 二月二日龙抬头
中和节
祭太阳神
土地公诞
二月二与龙抬头
第三节 清明时节 草青青
上巳、寒食与清明
清明扫墓与踏青
清明习俗
第四章 夏日昼时长—一夏季节日
第一节 道佛盛典中华节
浴佛节 浴佛
浴佛节 习俗
中元普度
盂兰盆会
照冥荷花灯
第二节 千年端午祭英魂
端午祭诸神
龙舟与粽子
驱鬼辟灾插五瑞
第三节 夏季其他节俗
风流浣花目
夏至
天贶
第五章 秋高人气爽—一秋季节日
第一节 牛郎织女话七夕
七夕的传说
瓜果与乞巧
应节 小花样
土娃娃磨喝乐
七夕文人与故事
第二节 中秋赏月寄情深
月宫之谜
赏桂观潮
送瓜降神兔儿爷
兔儿爷
迷童子
请篮神
请桌神
花灯求子吃月饼
玩花灯
舞火龙
团圆馍
明月与文人
第三节 登高望远须重阳
重阳节 的历史渊源
菊花会
茱萸辟恶
重阳美食与彩旗
第六章 瑞雪兆丰年冬季节日
第一节 冬至祭祖 拜天
冬至大如年
冬至帝王祭天
饮食娱乐
九九歌与消寒图
第二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日与驱傩习俗
腊八粥
祭灶扫舍迎玉皇
办年货行冬藏
第三节 阖家团圆辞旧岁
除夕说“年”
春联与门神
旺火驱妖魔
春节饮食
初一到初五
正月初一
正月初二
正月初三
正月初四
交年卜事频
节日风俗活动
第七章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节 蒙古族和东北民族的节日
蒙古族盛典——“那达慕大会”
“马奶节 ”与祭敖包
东北的“摸黑节 ”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敬牛节
布依族与侗族的敬牛节
壮族的牛魂节
云南少数民族的敬牛节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的“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德昂族泼水节
阿昌族泼水节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祭神节
阿昌族和怒族的祭神节
哈尼族的“艾玛突”
彝族与其他民族的祭神节
第五节 青藏高原的丰收节
望果节
雀可节
旭独龙节
第八章 古代节日传统知识
第一节 历法与节气
历法的产生
阴历与阳历
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 气与农耕文明
岁时的来源与发展
第二节 神秘的二十八宿
东方七宿——青龙
北方七宿——玄武
西方七宿——白虎
南方七宿——朱雀
参考书目
精彩试读
因此,我们研究传统节日,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 是为了 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 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 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 传统道德教 育的有效载体。
节日文化的文化价值 我国岁时文化的形成既有相对稳定的节气、节日 ,又有特定的风俗礼仪 和民间活动,具有民族性、群体性、社会性、本土性 的文化特征。传统节日 蕴涵着工业文明以前的原始文化与农业文明的文化信 息。世代相传的节日习 俗、节庆礼仪,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生活的方式,传 递着祖先留下的精神文 明财富。
首先,发扬岁时文化是传承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 。传统节日是民族实践 认知的重要标志,节日起源于先民对时间的感受和经 验,不同地域、民族的 人对时间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 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 众内在的时间意识和文化观念,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 统周期性复现的重要 标志。
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 多的是隐藏在后台,或者 说作为一种文化底色而 存在。在经济 化的 ,由于对各种文化的 广 泛的包容,人们的生活 和思想日益趋同。而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 中让人们自觉地理解接 受,作为一种定期进行传统教育的方式,自然使得传 统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 得到延续和加强。
其次,传承岁时文化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民族 自信心是维护民族尊严 与文化本位的精神基础,一个民族如果缺乏自信,就 在精神迷茫中失去了自 己的民族位置。民族自信并不是空洞的浮夸与盲目的 自大,民族自信需要强 大的实力作为支撑, 根本的就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基 础。岁时文化就是这样 一种重要的载体。
岁时文化蕴涵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人们通过节日 饮食、节日仪式、节日 信仰与传统等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在节日活 动中,纪念先人,触摸 民族的灵魂,回归文化根本。这种回归传统的复现和 重复,自然会使民族自 信心大大增强。
,传承岁时文化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 凭借。传统节日在当代 社会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传统 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基 础。随着节日习俗的演进,我们常常看到民众依托节 日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如端午节本来是 避疫、祈求平安的节日,但在六 朝时期,由于历史趋势, 人们将它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将龙舟竞渡与节 日食粽的习俗都解释为 追悼屈原,从而将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上升为具有重 大伦理意义的节日。
任何民族文化的创新,都离不开既有的历史文化 基础。如今,传统的岁 时文化同样构成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新的具有 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的 形成应该是从中国节日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而发展壮 大的。
岁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它是整个民族 情感、知识、智慧、伦 理规范的凝聚。它是我们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凭借,也 构成了我们现实生活的 一部分。从产生上看,包括岁时文化的传统文化已成 为过去,但其中 的 精华部分,作为鲜活的基因已融人了我们的生活。岁 时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不 仅让我们找寻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坐标,也深刻影响 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 未来。
古老节日文化的现实意义 从2008年起,我国对公休假期进行了调整,把清 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同时将春节放假时 间提前至除夕。在圣诞 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时兴之时, 从制度层 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 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
春节、元宵节、清明踏 青、元宵赏月、重阳登高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 行的,与 我们倡导 的和谐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相通之处。这 种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 把握,是对古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的传承,也有 利于进一步端正我们审 视和利用自然的态度。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 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 规范的凝聚。重视岁时 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