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188.00

基督教思想史(全3卷) [美] 胡斯都·L.冈察雷斯 著,陈泽民 等 译 译林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介绍两千年来基督教思想发展的专著,不断再版,畅销多年,被英美各大高校及神学院广为采用,作为教授基督教思想史的教科书或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参考书。

  本书为一些对神学没有太多了解的读者提供了关于基督教思想史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历史背景,全文条理清楚、观点中允、内容充实、思路开阔、行文流畅,颇具可读性。

  内容简介

  《基督教思想史》是神学家冈察雷斯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和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

  作为了解基督教思想发展的普及读物,本书既适合一般读者,也可以作为一些大学宗教系基督教专业的师生的扩展课外读物。此外,这部书在以时间顺序叙述的同时,突出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与思想流派,因而既适合于按时序来阅读,也可以按人物或思想流派来分类查阅。

  作者简介

  胡斯都L. 冈察雷斯,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神学博士学位。他曾经在波多黎各福音派神学院、美国埃默里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他也是西班牙语神学的积极倡导者,是具有新教背景的西班牙语神学家。他不仅协助创办了第1个与拉丁美洲神学相关的学术刊物,还协助创建了多个西班牙语神学研究机构。冈察雷斯还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作及出版的专著不少于50部。除了基督教历史神学外,他还撰写了多部关于《圣经》的研究著作。

  目录

  【目录】

  《基督教思想史:第1卷》目录:

  序言

  致汉语读者

  译者的话

  英译本第二版序言

  英译本第一版序言

  前言

  缩略语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基督教的摇篮

  第三章 使徒后期教父神学

  第四章 希腊护教者

  第五章 早期异端:挑战与回应

  第六章 艾雷尼厄斯

  第七章 德尔图良

  第八章 亚历山大学派:克莱门特与奥利金

  第九章 3世纪的西方神学

  第十章 奥利金之后的东方神学

  第十一章 阿利乌争辩与尼西亚会议

  第十二章 尼西亚会议后的阿利乌争辩

  第十三章 亚他那修的神学

  第十四章 迦帕多西亚三杰

  第十五章 西方教会的三一论教义

  第十六章 基督论争辩的开始

  第十七章 聂斯脱利争辩与以弗所会议

  第十八章 卡尔西顿会议

  第十九章 坚持使徒传统抑或背教?

  附录

  索引

  《基督教思想史:第2卷》目录:

  英译本第一版序言

  缩略语

  第一章 奥古斯丁的神学

  第二章 奥古斯丁之后的西方神学

  第三章 第四次与第六次普世大公会议之间的东方神学

  第四章 加洛林时期的复兴

  第五章 黑暗时期

  第六章 12世纪的复兴

  第七章 从伊斯兰征服至第四次十字军的东方神学

  第八章 13世纪概况

  第九章 13世纪的奥古斯丁传统

  第十章 多米尼克学派

  第十一章 极端亚里士多德主义

  第十二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前的东方神学

  第十三章 中世纪后期的神学

  第十四章 黎明抑是黄昏

  附录

  索引

  《基督教思想史:第3卷》目录:

  英译本第一版序言

  缩略语

  第一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二章 马丁·路德的神学

  第三章 乌尔里希·慈温利与改革传统的起源

  第四章 再洗礼派与激进的宗教改革运动

  第五章 协和信条以前的路德神学

  第六章 约翰·加尔文的改革神学

  第七章 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第八章 天主教改革运动中的神学

  第九章 路德派正统化的神学

  第十章 加尔文之后的改革宗神学

  第十一章 个人宗教虔诚的新觉醒

  第十二章 转变中的哲学背景

  第十三章 19世纪的新教神学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罗马天主教神学

  第十五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的东方神学

  第十六章 20世纪的神学

  最后总的看法

  附录

  索引

  精彩书摘

  【文摘】

  第二章 基督教的摇篮

  根据保存在《路加福音》中的一个传说,基督教是在一个马槽中诞生的。人们时常喜欢用素静的色调来描绘这一情境。实际上那个马槽并不是一个远离险恶世界的安谧地方。恰恰相反,它是一个身处乱世的产物。耶稣的父母约瑟和马利亚,由于家乡的经济情况,并遵照远从罗马传来恺撒奥古斯都“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路加福音》2章1节)的命令,来到大卫之城。这次户口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征收税款。可以说,耶稣所栖身的马槽实际上正处于一个到处都是动乱和哀怨的世界。

  简单说来,基督教从开始就是这样的一个信息:她宣告上帝为了爱世人而降生尘世。基督教并不是一种讲论上帝本性的永恒而玄妙的教义,而是上帝自己化身为耶稣基督,亲临人间。基督教是“道成肉身”,因此是很具体的,而且存在于历史之中。

  离开了世界,基督教就成为不可思议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简略地叙述基督教在其产生和发展之初时所处的世界。

  犹太人的世界

  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耶稣一生,直到他逝世,是一个生活在犹太人中的犹太人。他的思想和教训是在犹太人的世界观中形成的,他的门徒也是作为犹太人来接受这些思想。后来当保罗周游各地,向“外邦人”传讲福音时,也时常先从“会堂”中的犹太人入手。因此,我们开始写基督教思想史,也应该先研究基督教产生时的犹太人的处境和思想。

  巴勒斯坦令人羡慕的地理位置,给那些把它称为“应许之地”的犹太人带来了不少的灾难。这个地方是古代从埃及通向亚述和从阿拉伯半岛通向小亚细亚的通商要道的交叉点,一向都是在近东崛起的野心勃勃的大国必争之地。若干世纪间,埃及和亚述为争夺这一狭长地带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当巴比伦兴起并取代亚述之后,它从亚述手里接过巴勒斯坦,最后摧毁了耶路撒冷,并把一部分居民流放各地。后来波斯征服巴比伦,赛勒斯允许被掳的犹太人回归故土,并将巴勒斯坦并入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在伊苏战役中击败波斯军队,吞并波斯帝国,巴勒斯坦又归马其顿王朝统治。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以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混战,最后他的继承人巩固了他们的势力,可是后来亚历山大的将领所建立的两个主要王朝,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为争夺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斗争。塞琉古终于占了上风,取得巴勒斯坦。当安条克·艾比腓尼说叙利亚的神祇巴尔沙明就是亚威并强令犹太人崇拜巴尔沙明时,犹太人在玛迦比家族的领导下发动了叛乱,结果取得了宗教上的自由;稍后,又趁叙利亚发生内讧的机会,获得政治上的独立。这种独立,在一个新的大国崛起时就马上消失。随着罗马的兴起,庞培于公元前63年占领耶路撒冷,践踏犹太人的圣殿,甚至闯入“至圣所”。从此巴勒斯坦又沦于罗马统治之下。正是在这时期,我们的主耶稣来到世间。

  在罗马的统治下,犹太人最为乖舛难驭。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信奉的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除他们的“万军之主”以外,犹太人不承认有任何“别的神”。罗马对被其征服的各族,采取尊重民族习惯的政策,也尊重犹太人的宗教。因此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有一些派系,特别是法利赛派,在政治上采取不抵抗主义,对罗马表示妥协。有几次罗马统治者干预了犹太人的宗教事务,结果引起骚乱和暴动,迫使罗马政府又恢复原来的宗教政策。在罗马的统治者中,虽然没有一个人能赢得犹太人的民心,但那些对犹太人较为谅解并尊重他们的宗教习俗的执政者,却也没有遭到坚决的反抗。因此,有些较为狡猾的总督便留心不在一般老百姓使用的小钱币上铸印罗马皇帝的头像,也不在圣城内炫示罗马帝国的很显眼而且强烈意味着偶像崇拜的国徽。

  他们没有坚决反抗是因为犹太人是一个信守“律法书”的民族。他们的“律法书”或“妥拉”是犹太宗教和犹太民族的中心。“律法书”上说,“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申命记》6章4节)。现在保留下来的“律法书”是犹太教的领袖为了将犹太民族的许多传说、遗传、习俗统一起来,精心编纂和组织形成的。

  经过多年的流传,通过历次的爱国主义斗争,“律法”成为犹太民族的象征和精神支柱。随着先知运动的衰微,尤其是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遭到毁坏以后,它成为犹太人宗教生活的中心。本来祭司们编纂“律法”,是作为管理人们日常生活和指导圣殿崇拜的法典,可是现在却出现了一个有别于祭司的新宗教职业阶级,并且人们在精神生活中所关心的主要是“律法”,而不再是圣殿。尽管“律法”着重的并不是具体的史实,而是历史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部阐述教义的书。它主要的效用还是关于仪礼和实践方面。“律法”的编纂者并不是要说明神的属性,他们更注意的是应该用什么仪式来崇拜神。显然不能拿这样的“律法”在日常生活或崇拜中套用,以解决可能出现的每个具体问题。因此需要有人对“律法”进行研究和解释。根据这种需要,文士或律法师便作为一种新的宗教职业应运而生。

  文士的职责是保存和解释“律法”。他们按不同的主张和倾向可以分成许多派别。他们为了要说明如何将“律法”应用于各种具体情况,曾编写和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注释资料,甚至达到异常繁琐芜杂的地步。关于这一方面吉纳贝尔有一段话值得引述:

  “环绕着犹太人的“律法书”发展起来的决疑术……成了一座几乎无法穿越的茂密丛莽,只有略谙其中三昧者才能探寻其间崎岖的蹊径。如下述这些问题,只有通晓其中奥秘的内中人才能回答:吃了母鸡在安息日生下的鸡蛋,是否犯戒?在安息日是否可以把梯子架到鸽棚上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在里面引起骚动?将水从一个洁净的盛器注入不洁净的盆子,是否使水源受到玷污?如此等等。尤其烦琐的是许多关于安息日的规定,真是满途荆棘,每个小心翼翼的犹太人都要高度警惕并善于辨识,以免堕入陷阱。”

  其所以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是因为人们对圣殿崇拜的仪式逐渐不感兴趣,犹太宗教也逐步趋向于重视人的日常生活。法利赛派经过长期的斗争,逐渐凌驾于撒都该派之上;注重个人行为的宗教,也逐步取代了祭祀和仪式的宗教。时常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本来很活泼生动的宗教生活的僵化,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时期文士和律法师曾进行了大量的《圣经》注释工作。这些注释性的资料或文献,称为《圣经探诠》,其中具有法律色彩的教法部分,称为《律法探诠》,其他部分,包括历史纪事和道德修养的训诲,称为《纪事探诠》。

  后世对法利赛人曾有许多误解。这里应该为他们说几句公道话。事实上,《新约》之所以攻击法利赛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犹太人更坏,而是因为他们是一些最好的犹太人,是在上帝面前人类的潜在品格的最高表现。由于《新约》对法利赛人的攻击使他们常被认为是一伙卑鄙的伪善者。这不仅是对法利赛主义的不公,而且也是对《新约》的误解。

  其实恰恰和人们时常想象的相反,法利赛人强调个人宗教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比较保守的犹太人指责法利赛人是“革新派”,因为他们降低了律法的要求。当圣殿崇拜逐渐丧失其生命力的时候,法利赛人力图把律法作为人们日常宗教生活的指南和法规。这种信奉律法的主张给他们招惹了许多非议,同时也成为他们反对撒都该派的根本原因。但是必须指出,法利赛人并不是“律法主义者”,并不要求人们盲目或违心地服从《律法探诠》中的道德戒律或仪礼规条。他们所留下的著作,大量是属于灵性修养和道德教训方面的论述———即上面说过的《纪事探诠》。

  撒都该人是1世纪犹太人中的保守派。他们只承认成文的“律法”(即《摩西五经》)为他们的宗教权威,不承认从犹太人的传说中发展出来的口传的不成文的律法。因此他们不相信复活、来世以及后期犹太教中关于天使和魔鬼的种种传说,也反对预定论。在这些方面他们和法利赛派是针锋相对的。法利赛派对上述各种教义都笃信不疑。为此,在犹太人的《塔尔木德》中,撒都该派被贬称为“伊壁鸠鲁派”。他们坚持以圣殿和圣殿崇拜为宗教的核心,不重视“会堂”和“会堂”中的宣教活动。瑏瑠因此,圣殿被毁后,撒都该派失去其依托,日渐衰微,便不足为奇。而法利赛派因为把着重点放在“律法”上,而不在圣殿上,自然不怎么受到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法利赛人力图使宗教和日常生活融合起来,这是和撒都该人不同的。虽然他们也以律法为宗教的中心,但撒都该人只承认成文的“律法”。而法利赛人除了信奉《摩西五经》以外,还十分重视口传的律法。这些口传的律法,是经过许多世纪的传说和补注逐渐积累形成的。通过这些口传的律法,可以将成文法应用于日常生活各种具体情况,并给犹太教带来一些创新。保守的撒都该人坚决反对任何口传的律法,而法利赛人则和文士们联合起来,力图捍卫和保存这些口传的遗产。

  因此,法利赛人并不是一批伪善者。他们力图使宗教在日常生活中更具有实践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有时不免自认为比其他的犹太人更为高尚一点。

  1世纪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徒,除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以外,还有许多不很为人所知的派别或团体。瑏瑡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艾赛尼派。许多学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巴勒斯坦库姆兰地方发现的“死海古卷”,和艾赛尼派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情况,也了解得比其他派别更多些。

  艾赛尼派的成员大约有数千人。他们具有鲜明的末世论倾向,强调清规戒律。他们自认是“新约之民”。在他们看来,“新约”和“旧约”在本质上虽无大区别,但“新约”是“旧约”的顶点和完成。当“主的日子”来到时,“新约”的真谛才能完全为人所理解。他们认为先知的预言将在他们那个时代应验在他们身上。瑏瑣因此他们怀抱着一种末世迅速来临的殷切期待,相信不久将出现一个新耶路撒冷,并认为这就是以色列的复兴的实现。有三位重要的人物将在复兴以色列的事业中起关键作用,即“公义的导师”、“以色列的弥赛亚”和“亚伦的弥赛亚”。“公义的导师”已经来了,并完成了他的任务,这种任务现在由他们这些选民艾赛尼派继承下来。不久“以色列的弥赛亚”即将来临,他要向邪恶宣战,消灭邪恶。最终“亚伦的弥赛亚”将在新耶路撒冷掌权,统治一切。

  在艾赛尼派关于末世来临的想象中,选民所起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他们强调必须严格遵守仪礼上有关洁净的戒律。为了不和不洁的人群、物类和风俗习惯接触,以免受到污染,他们避开城市和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退隐到一些僻静的处所。“死海古卷”的发现地库姆兰就是他们的聚居地之一。他们集结成一些像库姆兰一样的小社群,散布在巴勒斯坦各处。虽然他们并不都在这类社群中,由于他们热衷于严守清规戒律的生活,殷切地期待着末世的来临,他们对这种环境,趋之若鹜。因为只有退居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才能避开肮脏的尘世。在他们中间虽没有明令禁止婚姻,但嫁娶一般被认为并不是好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强调严守戒律。犯戒者要受到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公众法庭审讯,最严重的被处极刑。崇拜仪式有斋戒沐浴、早祷晨课和集体礼拜等。他们不参加耶路撒冷圣殿的崇拜,因为他们认为主持圣殿崇拜的祭司都是一些堕落的人。

  “死海古卷”的发现,当初曾轰动一时,引起许多猜测,其中有些未免言过其实。但有一部分手稿的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1世纪的犹太教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现在我们可以更有把握地了解和描述当时犹太人宗教生活的主要倾向。有些材料还可作为研究《旧约圣经》希伯来文文本的历史的佐证。瑏瑥此外,“死海古卷”的研究还有助于构建《新约圣经》中某些段落的背景。例如《马太福音》18章15节以下的一段,似乎是起源于与艾赛尼派的宗教生活相类似的风俗。

  艾赛尼派是笃信启示论的众多犹太教信徒的一部分。启示论瑏瑧是一种古老的宗教观和宇宙观,它可能起源于古波斯的拜火教,即祅教,或称琐罗亚斯德教)。在犹太人被流放期间和以后,渗入到犹太教教义中,此后又通过犹太教而传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启示论主张一种富有宗教色彩的宇宙二元论,认为善和恶两种势力要进行一场最后斗争,在现世已见其开端。现在世界是由恶的势力统治着,但在不久的将来,经过一场恶战之后,伴随着翻天覆地的灾变,上帝终将战胜邪恶,带来一个新的时代,并亲临在人数早已预定的选民中掌权。那时,那些备受迫害的信徒知道他们苦难的日子即将结束,得到慰藉而振作起来。犹太教的启示文学,最重要的有《但以理书》、《以诺前书》,和《巴录启示录》等。这些启示文学对早期基督教徒很有影响。《新约启示录》就带有强烈的启示论色彩。笃信启示论的犹太人所常用的“人子”这个称呼,在《新约》中很早就用来作为耶稣的特称。

  以上所述,可以作为耶稣时期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各种派别及其主张的缩影。尽管他们派别很多,主张也不尽相同,但应该看到犹太教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宗教。他们都以律法、圣殿为中心,怀抱着末世论的期望。虽然法利赛和撒都该派关于圣殿在群众宗教生活中的地位或律法的范围等问题,各有不同的主张,但这不能掩盖一个基本事实:犹太人都把圣殿和律法作为犹太教的中心。在这一点上,各派间并没有直接的矛盾。不过由于法利赛人认为,虽然圣殿崇拜只能在耶路撒冷举行,但人们对律法的遵守,随处可以做到。在法利赛人这种主张的影响下,对律法的遵守在犹太人的宗教生活中逐渐凌驾于甚至代替了圣殿崇拜。因此,当公元70年圣殿被毁之后,犹太人的宗教重心仍然没有动摇。

  ……

  前言/序言

  【前言】

  序言

  《基督教思想史》是神学家冈察雷斯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一部权威着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和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这本书为一些对神学没有太多了解的学生与读者提供了关于基督教思想史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背景,有助于对基督教思想史的学术研究。

  《基督教思想史》中文版于2002年8月由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当时翻译和出版这部书,主要是供国内和国外使用汉语的神学院校作教材,并作为教内外学术界研究基督教神学史、哲学史、文化史的参考用书。《基督教思想史》当年由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发行,未在各地新华书店或其他发行机构销售。当时适逢我院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将该书的出版作为校庆献礼,赠送给参加校庆活动的嘉宾、校友和在校同学。全国十几所神学院校用它作为教材。中文译本得到了各基督教研究机构、基督教界的好评,也得到了港澳基督教界与学术界以及海外华人的好评。第一次印刷6000册,已销售一空。近来有许多单位和读者来信要求再版。现由陈泽民、赵红军同工、许列民先生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审阅,略加修订,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

  近十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宗教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比以前一个时期更加热烈和认真了。我在本书第一版“序言”中讲到当时有人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对宗教的某些论述所主张的“鸦片论”,现在似乎平息下来了;有更多的学者比较冷静、严肃、客观地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宗教问题和基督教。在人文学科研究中宗教问题不再被视为禁区。一些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了宗教研究所或基督教研究中心。书店里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有关基督教研究的译着和原创性专着。没有硝烟,没有蒺藜,是在宽阔的知识原野上,在祥和的氛围中平心静气地展开心灵和思想的探索。本书的再版和发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提供翔实、丰富的信息和资料,也意味着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将能进一步和学术界接轨并轨,绽开更灿烂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我乐于为它作序。

  丁光训

  2007年5月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