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为你推荐相似商品︿
推荐商品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19035822
-
作者
谭志湘|总主编:谢柏梁
-
出版社名称
中国文联
-
出版时间
2018-06-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语
谭志湘著的《红线女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位艺术大师的工作、学习、生活、艺术创作、人生历程,把中国戏曲带到世界舞台的功绩,她对艺术的贡献,乃至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本书收录了一百多帧照片,其中有剧照、生活照、工作照、活动照……有舞台形象,也有银屏形象。这些珍贵的照片,把大师的神采韵致、笑貌容颜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红线女·红派·红腔(代序)
走近红线女
空调时代
难以忘怀的“蒙古包
饭后那一锭檀香
电影情结难舍亦舍
客厅中的***画像
在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枝白玫瑰
一出《搜书院》风靡大江南北
***给她亲书“座右铭
“蝶双飞”的创新与红线女的**
脱胎换骨演女兵
十年“**”一场噩梦
噩梦醒来红豆相思
永无终止的开始(代后记)
致谢
精彩试读
走近红线女
一辆中巴行驶在通往白云机场的公路上,车内坐着一
群来自北京的艺术家,大家说着笑着,还轻声地唱着,不
知不觉话题转向了粤剧,说粤剧的音乐堪称一*,粤剧的
演唱委婉抒情,只可惜现代青年人不爱看,因此造成了“
淡风”。一位送老师的广州青年歌手说:“那也不一定,
红线女老师的演唱很多青年人就喜欢得不得了。我是不喜
欢戏曲的,听了红老师的唱,我才知道原来粤剧的唱是那
么迷人,那么动听,我喜欢上了粤剧,也喜欢上了戏曲,
还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对我唱歌大有帮助……”
我回头望去,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装扮不俗,
很有文化品位,也很现代。她**健谈,话匣子一打开,
就关不住了。她讲“**”后期,红线女从“牛棚”放出
来,仍住在华侨新村。每日清晨或是黄昏,红线女都在她
的小花园(也可以称之为小庭院)里浇花,多少观众关心
她,惦念她,他们悄悄地从她门前走过,从铁栅栏门中望
她一眼,不打招呼,也不惊动她,轻轻地,悠悠地从她门
前走过,不驻足,也不交头接耳。看到红线女身体健康,
他们就安心了,远远地望上她一眼,他们就满足了,这其
中有年老的,也有青年。
红线女似乎特别引入注目,仿佛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她为什么永远年轻漂亮?她为什么嗓子总是那么好?为什
么她的表演那么吸引人?以致观众之中有南方人也有北方
人,有男性同胞,女性*多,中国人、外国人都有,她的
名字在亚洲、欧洲、美洲同样地响亮。甚至有人猜测她为
什么不发胖,为什么皮肤那么白皙?于是很多“童话”创
作出来了,其中一说是她用牛奶洗澡,一说是她每餐只吃
那么一点点,他们用手比画着。*近在一次文艺界朋友的
聚会上,有人讲给红线女听,引得她哈哈大笑,笑得像个
孩子。
红线女出现在舞台上,出现在屏幕上,出现在各种各
样的新闻传媒之中,人们认识她,被她的艺术所征服,因
此关心她,爱她,想*多地了解她,这种心情,这种愿望
我也曾体验过,经历过。
1960年3月15日至6月17日,中国戏曲研究院与中国戏
曲学院在北卖贝四八条,现今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在地,举
办了一期“戏曲表演艺术(旦角)研究班”,班主任是两
院院长梅兰芳。那时东四八条的墙上虽然挂着两块牌子,
实际上是一个机构,一套人马,不同时期工作侧重点不同
。红线女即是这个班的学员。我是这一年的9月走进中国戏
曲研究院大门的。虽然旦角表演艺术研究班已经结束两个
多月了,但一人校门,处处让你感觉得到前一班学员的存
在。老师的办公桌玻璃板下摆放着**蒲剧演员王秀兰的
照片,到4楼礼堂观摩,常常听到红线女在这个舞台上演过
《打神告庙》,陈伯华演过《柜中缘》,常香玉演过《红
娘》,王秀兰演过《烤火》《卖水》……特别是图书馆摆
放着的那幅巨型国画,权且叫“梅兰芳和他的学生”吧!
几乎是天天要看上几回。这幅画画得委实不错,形神兼备
,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梅兰芳院长的慈祥亲切,袁雪芬的
端庄大气,常香玉的质朴开朗,尹羲的纯真姣好……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