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36.00

《咸丰皇帝/名家说清史》(何瑜)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语

何瑜著的《咸丰皇帝/名家说清史》不仅仅是以传奇手法描述历史的尝试,不仅仅是后一种传奇对前一种传奇的辨析, 重要的是在信史的基础上,企图以“文”的 、“哲”的思索,还历史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使本来即是“传奇”的历史传“奇”下去,使历史对广大民众永恒地启迪着。 本书是一部面向中等文化程度读者的历史通俗读物,又是一部高品位的、期望得到学术界基本认可的历史通俗读物。她 不是那些胡编乱造、信口雌黄甚至为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而沦于下流的做法;也不是那些古板教条、枯燥乏味甚至为赶风头而随意塑造历史的做法。她是把历史从书斋中解放出来,奉献给她的真正主人——广大民众的一次尝试。

目录

章 补天图治
一 颁诏思辱:遗诏之“遗”,新帝的哀怨
二 远佞求贤:诏罪穆彰阿,重用林则徐
三 克己纳谏:诤臣可贵·秀女直辞
四 除弊起衰:易门风波·缀裤兴叹·重振八旗的梦想
第二章 决战天国
一 下诏罪己:人祸天灾·天灾人祸
二 焚香告祖:为君难·库款奇缺·兵不堪用
三 出鞘的“白虹刀”:乾清官遣将出征·血战京畿
四 倾斜的金字塔:曾国藩与湘军·皇帝的猜忌和防范·被动因变的苦果
第三章 天闺恩怨
一 宠后与爱妃:谁是咸丰的宠妃·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二 西太后的传说:兰儿家世·那拉氏得宠之由
三 孝全皇后猝死之谜
四 手足参商:恭亲王“恭”字的背后·有无“储位之争”·道光为什么传位奕让·咸丰与奕诉生母
第四章 天心无奈
一 惩戒因循莫用宽:一品大员的死因·钞票舞弊案
二 城下之盟,春秋所耻:替罪羔羊叶名琛·耆英之死·一劳永逸之计
三 为了天朝的尊严:血祭大沽口
四 谁之罪:北方国土丧失记·耻辱柱上的备忘录
第五章 回天无力
一 伤心国事,何以解忧:宣室无人侍前席·痨病的起因·咸丰是荒淫之主吗
二 咽不下去的耻辱:十二 唤僧王· 一道防线·八里桥大战·泣别圆明园
三 聊以声色伴余生:天子蒙尘·名园劫难·咸丰为什么不回銮
四 无奈的选择:临终托孤的苦恼·慈禧权力的来源·幽魂有恨历史无情

精彩试读

三 克已纳谏 颓风力挽戒因循,去佞勿疑斥二臣。
厉尔群工益加勉,摅诚事事切开陈。
这是道光三十年十月,咸丰罢斥穆彰阿和耆英之 后,以诗代谕,警告群臣务必激发天良、公忠体国。
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直言勿隐,不得苟安畏难。
历朝历代,新帝即位往往虚应故事,为收揽民心 ,下诏求言。但志做中兴之主的咸丰帝却是衷心的, 所以一时封章密奏纷至沓来。咸丰或优诏答之,或虚 怀嘉纳。其中,礼部右侍郎曾国藩连章迭奏,引起了 咸丰帝的注意。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嘉庆十六 年出生在湖南长沙湘乡县南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累世 务农。曾国藩勤奋好学,少有大志,道光十八年中进 士后一帆风顺,累迁至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由于 他出身寒门,生于衰微之世,所以登进后十分留心时 务和天下人才,毅然有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
咸丰下诏求言后,曾国藩首上《用人三策》,提 出:“ 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 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咸丰 赞同。认为此奏“ 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第二年四月,太 平天国起义已成风起云涌之势,但清廷当轴者仍蒙然 无知。曾国藩再次上疏,尖锐地指出天下营 败和 武备废弛的状况,为咸丰帝出谋划策。
国运已衰,积重难返。尽管上谕煌煌,三令五申 ,吏治营伍、海防河工、漕务盐政等诸大端依然故我 。内外臣工不仅没有陈善责难之心。反而纷纷谄媚阿 谀、粉饰太平。
为使咸丰帝避免骄矜之气,怀着对清廷的一片赤 诚,咸丰元年五月,曾国藩再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 流弊折》,言辞激切,锋芒直指咸丰帝。
一日“防琐碎之风”。他提醒咸丰不要苛于小节 ,疏于大计,对遣往广西的文武大员要慎重挑选。
二日“杜文饰之风”。他批评咸丰帝不求实际, 徒尚虚文。虽褒奖大理寺卿倭仁等奏诚为切直之言, 但未几又疏之万里,斥为乱道之流。“是鲜察言之实 意,徒饰纳谏之虚文。” 三日“去骄矜之气”。他批评咸丰帝刚愎自用, 出尔反尔。“去岁求言之诏,本以用人、行政并举, 乃近来两次谕旨,皆日‘黜陟大权朕自持之’,不容 臣下‘ 参末议’。” 力谏咸丰帝还要虚怀若谷,防止骄傲自满, 以免日觉直言可憎、佞谀可亲,则流弊无所底止。
这是有清一代少有的铮铮谏文,言人所不能言、 不敢言者,实“慰天下贤豪之望,尽大臣报国之忠” ,但在乾纲独断的封建时代,却要冒杀头的风险。曾 国藩在家信中亦说:“折子初上时,余犹恐犯不测之 威,业将得失祸福置之度外。” 曾国藩不是在故弄玄虚,他的多虑是真实的。因 为他直谏的是年轻气盛的真龙天子,何况他文中所指 又未必句句是实。(P14-15)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