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030495181
-
作者
陈肇元
-
出版社名称
科学
-
出版时间
2016-08-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语
陈肇元1952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防护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土木工程学报》主编等。《陈肇元自传(我的土木工程科研生涯)》由陈肇元院士自述,汇集了集文字、图片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陈院士的科研世界,展现陈院士的学术魅力。
内容提要
陈肇元院士长期从事 、撞击作用下防护结构 性能与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混凝土结构性 能的研究,并取得系统成果,许多纳入 设计规范 或用于重要工程,在研究推广现代高强、高性能混凝 土技术和土钉支护技术,并编制相应结构设计施工规 程的工作中也取得显著成绩。《陈肇元自传(我的土 木工程科研生涯)》由陈肇元院士自述,按照时间顺 序对陈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 录、梳理和再现,汇集了集文字、图片在内的历史文 化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陈院士的科研世界,展现陈 院士的学术魅力。
目录
总序
序言
章 动荡童年
第二章 中学时代
第三章 求学清华
第四章 初为人师
第五章 竹结构研究
第六章 “右倾”挨批
第七章 防护工程研究
第八章 “拨乱反正”
第九章 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
第十章 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 境外交流
第十二章 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
第十三章 工程救灾与公共安全
第十四章 为延长结构工程的使用寿命竭力呼吁
附录一 代序、会议发言及书信选录
附录二 代表性论文、著作与标准
附录三 研究生培养
附录四 作者大事年表
后记
精彩试读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达才学社停办,我
从达才学社转到了战后复校的宁波私立效实中学,从
初中三年级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在这所创办于1913年
并以培养全面、学风严谨著称的浙江省私立中学内,
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效实中学在中国
教育 也有过比较辉煌的纪录。从该校毕业或就读
过该校的后当选为 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
14人,其中有闻名 外的 生物学家童第周、地
质学家翁文波、 断肢体再植的医学家陈中伟,等
等。
效实中学建校至今已有105年,它师资力量强,
在当地多所中学里名气 ,我和表哥蔡体仅就一起
转学到效实中学。我上效实中学还有另一个原因,就
是家中人口众多,受战争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日显拮
据,以至于到了变卖值钱家具的地步。作为长子,家
里和亲戚都盼望我学成后有一份较好的工作能帮助养
家。从中学开始,我的学费全靠姑父资助,他年轻时
也在效实中学读过书,他的长兄还是效实中学成立之
初的 届学生,所以希望我的表兄蔡体假和我在战
后一起上效实中学并住读。那时住校的同学大多数是
家在乡下和周边城镇,我们年级的学生总共40人左右
,住校的接近半数。住读对我们这些十来岁的青少年
来说是 好的一种锻炼,可以学会自己照顾起居和
生活,能较早学会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班上住读的12
个男生住在一个房间,分为上下铺,学校安排董承运
教官与男生住在同一宿舍,晚上熄灯后,同学们说说
笑笑不肯入睡,这时董教官就会过来制止,大家给他
起的绰号叫“董教鞭”;女生宿舍则由冯姓的老太太
管理,学生在背后送给她的绰号叫“小脚金字塔”。
不过,他们作为管理人员,对学生还是很友好的。班
上每个同学也都互相取绰号取笑彼此,过得特别开心
。
那时的效实中学已有44年办学历史,有不少名扬
江浙的老师,如蔡曾祜先生、李贞旋(庆坤)先生、叶
建之先生等,他们强调学生要课外自学和全面发展,
并特别重视数理化和英语,这可能与效实中学的办学
宗旨“以施实学为主旨,作鼎革之先声”有关。要学
生看的数理化参考书多是 影印的美国大学一年级
英文教材。
蔡曾祜先生在学生中的威信 ,对我们这些尚
未涉足社会的学生来说,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我们的
影响十分深刻。他给同学们的外表印象似乎是不苟言
笑,但只要有问题问他,他就会不厌其烦,十分和善
地含笑解答。蔡先生教我们代数,要求学生上课时做
笔记,他写在黑板上的字和公式如同印刷体一般,指
定的参考书也是英文教材。平时他也住在学校里,有
较多时间与学生接触。叶建之先生教我们三角几何,
有一次他在讲台上做示范解题,一步一步地丝丝人扣
,台下学生听得不禁鼓起掌来。“蔡代数”“叶几何
”是那时效实中学的学生对蔡曾祜、叶建之两位老师
的誉称,他们的教学方法不知道后来是否得到了很好
的传承。
李贞旋先生讲课极其流利,潇洒的风度也堪称一
流。他个子很高,教的是历史课和地理课,学生给他
取的外号叫“long man”。记得有一次他给全校学生
作演讲,报告内容是俄国对中国北方领土的掠夺,讲
得慷慨激昂,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在令人难忘。
约在十年前,李先生到北京时还来过清华大学,到过
我家,与效实中学毕业的清华大学师生座谈,风度仍
不减当年,遗憾的是这次见面竞成永别。
我上学时的年长老师中还有纪挺芳、方余甫和冯
伯禾先生。纪先生教我们英语,他毕业于圣约翰大学
,又在效实中学教了几十年英语,专业造诣深,对学
生总是笑眯眯的,说英语带着 浓重的宁波人特有
的腔调,上课时大家对着他念课文,很有意思。方先
生教我们语文,学生给他取的外号叫“方头”,他爱
喝酒,很风趣。冯先生没有教过我们,是那时的学校
事务主任,我在上海读大一时曾与他见过几次面。中
学老师的形象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教过我们主课的年轻老师有张启宙先生和张选祜
先生,分别教物理和化学。他们 的参考书都是大
学理工科学生读的教科书,分别是Siess编写的物理
和Deming编写的化学(学生戏称为“断命化学”)。张
启宙先生据说新中国成立后去浙江大学任教了。张选
祜先生在我参加工作后还与我常有联系,他后来到化
工部工作,退休后回宁波,几年前去世了。学校安排
的课程中还有劳作、美术、音乐、体操、军训等。那
时的劳作课是动手做工艺品,我记得做过陶器小水盂
之类。效实中学的毕业生当时不难考上大学,我毕业
后到上海参加十个高校的招生都被录取,不像现在的
中学教学几乎都以能考上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 目
标,将全面发展摆在次要位置,对培养学生的独立生
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重视不够。
高中期间,我们班上的学生之间流传读进步书刊
,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介
绍了他在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我的同班同学纪才杰是纪挺芳先生的儿子,才读完高
一就离校到四明山参加游击队,对大家震动很大。新
中国成立后他在公安系统工作,退休后住在奉化。几
年前我到奉化约见纪才杰,他在大街口等了很久,以
为我可能找不到他的家在哪里,近60年没见,我们相
见甚欢。同学之间的感情大概 深的应该算中学年代
了。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