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98.00

《西方的没落(上下)》((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译者:齐世荣//田农//林传鼎//戚国淦//傅任敢等)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语

西方经典巨著,世界史大师齐世荣译著! 沉积五十年,中国 版隆重问世! 齐世荣:“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的《西方的没落(上下)》里一个标点也不能动。”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与哲学的构架,也是一个迷人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感受大师魅力,尽在此书!

内容提要

《西方的没落(上下)》是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 卷出版于1918年, 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虽然此书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 的激烈争论,但依然没有影响它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 了普遍欢迎。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 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 争论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开始表现 出来的态度是拒 的,显然充满了疑虑和保守的心态 ,这使《西方的没落》在中国书界一波 :该书长 时期里没有一部完整的中译本问世。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 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 发 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 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 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 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 过程。斯宾格勒认为,文化的这种有机性和宿命性是 生来俱有的,任何一种文化都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 运,即使西方文化也不能例外。 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 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 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 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 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 好地应对将来。本书也被称为一部未来之书,斯宾格 勒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除了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之外,斯宾格勒学说的 有价值之处在于他对西方传统历史观念的冲击和批判 。他否定了欧洲中心论,以多个文化的发展代替了单 个文化的发展;以文化的有机生长代替了社会的阶段 演进;以文化的自我中心代替了欧洲中心。

目录

德意志中心论是比较文化形态学的比较结果
——评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
导言╱
第二卷 世界历史的透视
章 起源和景观(甲)宇宙和小宇宙
章 起源和景观(乙) 文化的类别
第二章 起源和景观(丙)文化间的关系
第三章 城市和民(甲)城市的心灵
第四章 城市和民族(乙)民族、种族、语言
第六章 城市和民族(丙)原始人、文化民族、费拉
第七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甲)历 的假晶现象
第八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乙)枚斋的心灵
第九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丙)毕达哥拉斯、穆罕默德、克伦威尔
第十章 (甲)等级问题——贵族和僧侣
第十一章 (乙) 和历史
第十二章 (丙)政治的哲学
第十三章 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甲)货币
第十四章 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乙)机器

精彩试读

血液对我们来说是生存的象征。从出生到死亡, 从母体输入子体再由子体输出,在醒觉的状态中和睡 眠中,血液不停地流动,永不止息。祖先的血液流过 后代的子子孙孙,把他们联结成由命运、节奏和时问 构成的巨大连锁。 初,这只是由循环的区分、再区 分和永远 新的区分过程所完成的,直到 出现了 一种性生殖的特殊器官,使刹那成为持续的象征。此 后,生物如何生殖和怀孕,它们体内的植物特性如何 驱使它们为了在自己身后保持永恒的循环而自行进行 生殖,一种伟大的脉搏跳动如何通过所有分离的心灵 发挥作用,充实着、推进着、抑遏着、并往往毁灭着 ——这是一切生活秘密中的 深刻的秘密,是一切宗 教秘仪和一切伟大诗篇企图洞察的秘密,这种秘密的 悲剧激发了歌德创作他的《幸福的爱慕》与《亲和力 》,在这里,孩子必须死亡,因为从不调和的血液循 环中出生的孩子是一种宇宙罪恶的产物。
这样的小宇宙,当它对大宇宙具有运动自由时, 给这些宇宙器官增加了“感觉”器官,这种感觉 初 不过是触觉而已。甚至 在我们发展的 阶段上 ,我们仍旧很普遍地使用“触觉”一词去表示由眼、 由耳,甚或由理解所产生的接触,因为这是一种需要 和周围世界经常建立联系的生物在感动性上的 简单 的表现。但是,“建立”在这里意味着固定位置,因 此一切感觉,不论它们看来是如何地矫饰而与原始的 感觉相差悬殊,本质上都是积极的感觉;此外再没有 其他的感觉了。各式各样的感觉都区分固有的事物和 外来的事物。为了确定外来的事物对固有的事物的位 置关系,猎狗的嗅觉同雄鹿的听觉以及飞鹰的视觉所 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颜色、光亮、音调、气味等等一 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感觉方式都含有分离、距离、扩张 的意义。
像血统的宇宙循环一样,感觉的区别活动本来是 统一的。活泼的感觉始终也是一种理解的感觉。在这 些简单的关系中,寻觅和发觉是一件事,即我们 宜 于称之为“感触”的东西。只是到后来,当对于发展 了的感觉提出相当的要求时,感觉和对感觉的理解才 不再是等同的,于是后者开始日益清楚地同前者分开 。在外鞘中,鉴别的器官同感觉器官分开,如 器 官同血液循环的器官分开一样。但是我们所使用的“ 敏锐的”、“敏感的”、“洞察力”、“置喙”、“ 眼力”等字眼, 不必说逻辑的术语,都是取自视觉 世界的,这充分地说明,我们认为一切理解都是由感 觉得来的,而且甚至在人类中,二者仍然是共同起作 用的。
我们看见一只狗漫不经心地静卧着,随后立即紧 张起来,听着、嗅着,凡是它所仅仅感觉到的,它也 企图去理解。此外,它也能反省——在这种状态中, 几乎只有理解在起作用,并利用那些粗糙的感觉。古 代语言十分明确地表示了感觉等级的这种区别,把每 一等级鲜明地区别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予以特殊的标 记——即听、倾听、谛听;嗅、嗅出、力嗅;看、察 、观察。在这样的系列中,理性的内容比感觉的内容 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 在其他一切感觉中发展出一种 的 感觉。在我们的理解意志永远难以接近的万有中,某 种事物为自己唤起了一种肉体器官。眼睛出现了,在 眼睛之中而且与眼睛同存的还有作为它的对立的极、 光。关于光的抽象思维可以导致(而且已经导致了)一 种理想的光、表现为由光波和光线构成的一幅总图, 但这种发展的意义实际上在于,从此以后生活就通过 眼睛的光亮世界去加以把握和理解。这是 的奇迹 ,它使人类的万事万物成为它们现在的样子。只是由 于这种眼的光亮世界,远景才作为色彩和光亮而出现 ;只是在这种世界中,夜和日、事物和运动,才在被 照明了的空间的广袤中成为可见的,才有在地球上空 旋绕的无限遥远的众星所组成的宇宙,才有远远伸张 到身体附近以外的个体生活的光的视野。
在这种光的世界中——不是科学借助于心理概念 间接演绎出来的光,这些概念(希腊意义的“学说”) 本身也是由视觉得来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观察 着的人群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漫游;光的环境(照耀 埃及和墨西哥文化的强烈的南方光流、北方的微明) 有助于决定人群的全部生活。人类由于他的眼睛才发 展了他的建筑的魔力,在其中,触觉所提供的各种构 造因素在光所产生的关系中重新予以规定。宗教、艺 术、思想都是为了光的缘故才兴起的,一切区分都可 归结为一点:诉诸肉体的眼,还是诉诸精神的眼。
p60-61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