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61838259
-
作者
杨永生
-
出版社名称
天津大学
-
出版时间
2011-01-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语
张镈,祖籍山东省无棣县车镇乡段家村,其父张鸣歧曾任两广总督。张镈先生自幼聪明好学,1930年慕名我国 代建筑师梁思成教授之名,考取了由其任教的东北大学,如鱼得水,学业 。1989年 命名中国十名建筑设计大师之首。张镈所著的《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是当代中国建筑师完成的 本自传,记述了他从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起60多年以来从事建筑设计所走过的道路。
内容提要
张镈,建筑学家,一级工程师。山东无棣人。1934年毕业。1948年任 广州穗所主任建筑师。是第三、四届政协 ,第四届 代表,中 国建筑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主持设计的工程有:友谊医院主楼、新侨饭店、友谊宾馆、自 然博物馆、 新楼等。曾是 俱乐部、友谊商店及十六层公寓等现 代化建筑物规划设计的顾问。还积极参与了北京市的城建规划工作。 《张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增订版)》记述了他从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 建筑系起60多年以来从事建筑设计所走过的道路。
目录
章 败而未衰的家庭
第二章 曲折的学历
第三章 在基泰工程司的经历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
第五章 友谊宾馆的设计和批判
第六章 民族文化宫的设计构思
第七章 修建始末
第八章 北京饭店东楼的困惑
第九章 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
第十章 对居住建筑的思考
第十一章 访美见闻
附录:张镈设计大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发行
暨从事建筑创作六十周年座谈会资料
增订版编后
精彩试读
从家馆到中学
1914-1915年间,开始读方块字、描红。
1916—1918年间,与表哥、四弟读私塾。
1919—1923年问,先母为我兄弟二人,请老秀才孟老师教
家馆,基本上是读四书、五经。先是朗读,然后背诵, 是
逐字逐句讲解。原文的小字注解,老师也能背诵讲解,可谓熟
练至极。同时加读古文观止,择名段用同样方法教课。但对作
文,除了教起、承、转、合以外,不讲究修词, 无标点符号
的教导。受教很多,体会吸收较少。
1920—11923年间,开始学习英语。当时先母与我兄弟母子三
人住在天津意租界二马路一栋二楼二底的三层半小楼,面宽约6
米,进深在10米左右。每层面积约40平方米。半地下室高2米以
上,两层正房,坡顶里有阁楼。前有独院,后有厨房及用房。总
面积(含地下室)约260平方米。这种联理式的住宅是房东专为收
租而设的住房,在津、沪很多。租金不低,规模不大。邻舍住有
意大利夫妇二人,女主人是美籍,毛遂自荐招收我兄弟二人为她
的学生。但她不懂华语,请一位略通英语的管家帮助讲解。女教
师坚持用英语教学,教材是《泰西五十轶事》。逐字逐句领读、
抄写、背诵,辅以简明的英汉字典,边讲、边比画。实在说不明
白时,她才找来管家从旁帮助。好处是直观、直教,发音较准。
问题是类似教育儿童呀呀学语,谈不上语法。在1923年夏投考南开
中学以前,我在此处已学习过两年半,已渐能与教师对话,习惯于
朗读课文,时年为9~12岁。填鸭式的教学法也有一定好处。
因家庭关系,我经常由海路来往于津、沪之间,中学学习
阶段,耽误一个学年,共读了七年中学,同时还自恃在中、英
文上有些本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家馆时期虽也请有数
学教师,但基础很差,因此,我学习成绩不佳。
1923—1925年间,我在天津南开中学和汇文中学读完初
中;1926年在上海复旦高中读书;1927年与先父、长兄回津,
到天津新学书院读高二。这是英国天主教会学校,英神父用英
语讲课。1928年去沪,在美教会办的沪江大学附中,重读高二
(高三不能插班)。1929年全家回津,就读南开大学预科。中r
学上过六所学校(南开、汇文、复旦、新学书院、沪江附中、
南开大学预科),其中三个是 办的,三个是英、美教会办
的。其缺点是学习的连续性差,优点是亲自体会了各种学校的
特点。在用英文教学的学校学习,容易吸收内容;而 中学
的英文课有重文法、修辞学的长处。
另外,我自幼喜爱绘画、音乐和京剧。对几何、代数课的学
习,只能及格,但无兴趣。自从听大哥说建筑学具有艺术和技术
的双重性之后,我对这个专业有了好感,下决心选修这个专业。
从东大到中大
先父要我学技艺,不做官。长兄又指点了建筑师是自由职
业,还介绍了世交梁思成教授的成就。因而,我在1930年考大
学之前,已有了报考的方向。
当时, 设建筑系的大学仅两所。一是南京的中央大
学,地处 政府的首都。因1927年 军警要搜捕先父,
使我有抵触和反感。另一所是张学良少帅主办的沈阳东北大学。他怀着国
仇家恨,励
精图治,不但派大量东北子弟出国深造,而且还创办了规模宏大、科系齐
全的东北大
学,高薪礼聘专家和学者执教。其妹丈之弟又与我家自 好,有这一层
社会关系再
加上久慕梁思成教授之名,所以我决心投考东北大学。
1930年9月1日开学到1931年9月18日,我已完成一年级学业。时间虽短
,但在名
师循循善诱地精心培养和严格要求下,我已对建筑学专业有了特殊的爱好
。建筑系主
任梁思成教授亲自讲授建筑史,简单明了,抓住不同时代、 、社会的
历史背景;
尤其是在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手法的描述上, 是深入我心。可以说,
梁思成先生
是我启蒙的恩师(以下简称梁师)。同时,梁师还讲授建筑初步。记忆犹新
的是梁师
在绘图技巧和徒手画上,作出大型的三角形和螺旋形,正反两种形式的徒
手画。他运
用丁字尺和三角板,先画方格,再用45。三角板,左右开弓,使三条线各
自交在一点
之上。通过他的讲授,使我们既能徒手表达图像,又能比较准确地运用绘
图工具,这
是基本功训练。梁师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参加师带徒的设计课。当我因得高
奖而提前作
二年级图案时,他又指导我的设计作业。他在修改学生作业时,与陈植。
老师的一挥
而就,要求照画不同;又与童寓老师的只是指点缺点,不亲自动手,甚至
在上板过
墨、渲染之后,还在不断指点的作风也 不同。梁师先熟悉了解学生作
业的意图,
铺薄纸改图时,尽量维持原意,精心修改,说明理由,使我心服、口服。
修改稿相当
完整、全面,既不失原意,又给以丰富提高。上板时,即可作为蓝本。三
位老师,各
有特点,基本功都很扎实,令人折服。童老师还有另一 招,就是在上板
后经过刀刮
造成图面破碎不够完整时,他才亲自出面挽救。由于他素描和水彩画的基
本功很深,
常能把破碎的图面经过简单润色和调理,而得到新生的效果,可称一 。
一年级下
半学期,因我有幸经过三位老师的亲自指导和辅导, 启发了我对这个专
业的深深爱
好,奠定了我要为此专业奋斗一生的决心。
东北大学一年级的工程技术课,有微积分、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全
部与土木
工程系合班上课。因为建筑设计课占学时较多,经常日夜在大图房赶图,
给技术课
留下的自修复习时间较少一以能及格升班为目标,从一开始就有了重艺术
、轻技
术的倾向。蔡方荫。教授,任教在建筑系。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
生,理论水
平很高,只担任建筑系的阴影学和立体几何课程。他认为这是两门雕虫小
技,不能
发挥特长。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