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32568444
-
作者
龚斌
-
出版社名称
上海古籍
-
出版时间
2013-08-01
-
开本
18开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语
鸠摩罗什不仅对中印文化交流、中国文化的建设贡献巨大,而且是位人格高尚、智慧渊深、经历 传奇性、有文学天才的高僧,传纪称他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甚具人格魅力,可敬可佩。虽为德高望重的高僧、佛教 ,却又有血有肉有情,被迫两次破不淫戒;虽然戒行有缺,却又智慧超人,多次显现前知等神异。他的事迹,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我们读诵《金刚经》、《弥陀经》、《维摩经》、《法华经》等经典时,不能不感念这位译经大师,想象他深目高鼻、智慧仁厚的慈容,他永远活在他所翻译的经典中。 龚斌的《鸠摩罗什传》,以可靠史传为据写成,忠实地描述了鸠摩罗什一生的经历,既具有学术的真实性,又具有传纪文学的可读性。
内容提要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罗什的贡献不仅在传 播印度佛学真髓,大大提高了中国 人的佛学水平,而且在引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中 国人的理性思维,丰富、提升 了中国传统文化。罗什引进的般若中观学,当时给予 魏晋玄学以极大的刺激,后来 又通过禅宗,施其影响于宋明儒学及宋元道教,渗透 于整个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 化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龚斌的这本《鸠摩罗什传》,以可靠史传为据写 成,忠实地描述了鸠摩罗什一生的经历。 《鸠摩罗什传》既具有学术的真实性,又具有传 纪文学的可读性,给佛教圈内外的广大读者提供了 触摸鸠摩罗什这位文化名人、伟大高僧的方便,对弘 扬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有其现实意义。
目录
序一 论“文学的历史”
序二 学术的真实性文学的可读性
章 智子降于龟兹
第二章 随母出家
第三章 厨宾遇师
第四章 游学疏勒
第五章 改宗大乘
第六章 誉满西域
第七章 声被苻秦
第八章 吕光破龟兹
第九章 次破戒
第十章 在龟兹的 日子
第十一章 漫漫东去路
第十二章 智者的困境
第十三章 新门徒与老相识
第十四章 罗什入长安
第十五章 逍遥园中
第十六章 高足弟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破戒
第十八章 长安与庐山的对话
第十九章 佛驮跋陀罗事件
第二十章 弘法大师
第二十一章 形碎舌存
第二十二章 梵轮摧轴与再转
附录一
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传》
附录二
鸠摩罗什年谱简编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试读
第四章 游学疏勒
时彼聚落有一童子,名那罗陀。彼那罗陀,年渐
长
大,至于八岁,其母将付阿私陀仙,令作弟子。
时彼童
子,供养恭敬,尊重师事阿私陀仙,尽弟子礼,
无暂休息。
——《佛本行集经》卷七
耆婆带着十二岁的罗什,离开厨宾,返回龟兹。
少年罗什的杰出才智和佛学造诣,已引起西域诸国的
关注。沿途有几
个 想以重爵聘用罗什,罗什却一概拒 。
厨宾之北,即为大月氏。大月氏,在古代的中亚
是曾经有过长期辉煌的
游牧民族,建立过强大的政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这是一个过早消失,保
存着许许多多的古代秘密,值得探究的古国。
在罗什的时代,如大月氏迦腻色迦王那样的强盛
与辉煌已经不再。它
的版图缩小到兴都库什山之北的地域。曾经佛光普照
的大月氏,到了纪元
三四世纪,昔日全民皈依佛教的历史图景,成了邈不
可见的回忆。但大月氏
毕竟是西域佛教 早的几个重镇之一。在罗什出生之
前的三四百年间,大
月氏的许多传教者,越过葱岭,不断向东,到达长安
、洛阳,甚至远至长江流
域。有史可稽的有:三国时期的支娄迦谶、支曜、支
谦、支强梁;西晋时期的
法护、支法度。
在大月氏传教者东来的同时,佛经随之传人。僧
祐《出三藏记集》卷二
说:“祐检阅三藏,访核遗源,古经现在莫先于《四
十二章》。”又牟子《理惑
论》谓汉明帝遣使者十二人,至大月氏取佛经四十二
章。若《理惑论》所说
属实,则东土 早的佛经《四十二章》来自大月氏。
支娄迦谶等早期来华的
月支高僧,同时也是译经者。尤其是法护游历西域各
国,带回大量梵经,自
敦煌至长安,一路传译。这些梵经,很有可能当时流
行于大月氏。
耆婆、罗什借道大月氏,当也有观瞻寺院、考察
佛经的意图。
我们不知道他们母子俩在大月氏停留多长时期,
有过什么活动。
可知的是在月氏北山遇见了一个罗汉。罗汉年约五十
多岁,双目深陷,注目
罗什许久。罗什感觉罗汉的目光冷峻得刺人,便施礼
问:“请问大德,小沙弥
身上莫非有感觉兴趣之处,值得如此细看?”
罗汉不言语,再上上下下打量了罗什一番,然后
对耆婆说:“姊妹,常当
守护此小沙弥。若三十五岁不破戒,必当大兴佛法,
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
无异;若戒不全,无能为也,止可才明俊诣法师而已
。”
罗什听罢,一笑了之。耆婆则听得很仔细,不断
点头,“大德,我会记住
您的话。”这不是客套话,耆婆确实认真对待月氏罗
汉的预言,几乎从未忘
记。她是乐于禅法的比丘尼,深知受戒或破戒对于僧
尼修行的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守护罗什,使他守戒不懈呢?至于此时的
罗什,月氏罗汉的告诫
等于耳边风。等他记起罗汉的预言,已是许多年之后
的事了。
回国的路同样漫长和艰辛。一个多月后,耆婆、
罗什进入疏勒国。疏
勒是中原通往葱岭的北道的要冲。葱岭以东诸国中,
疏勒因地理位置的原
因,传人佛教较早。罗什在疏勒做的 件事是顶戴
佛钵。那只钵形体不
小,罗什双手捧着,举过头顶,觉得奇怪:为什么这
样轻呢?刚这样想,钵的
重量顿时增加,双手再也坚持不住。“好重!”罗什
不觉失声,急忙把钵放下
来。耆婆在旁边问何以如此?罗什答:“儿心有分别
,故钵有轻重耳。”意思
说,心里想着钵轻,钵就轻;心里想着钵重,钵就重
。换句话说,钵之轻重,实
际上是心念所致。罗什的顶戴佛钵,实质是证悟佛理
。
罗什在疏勒见到的能轻能重的佛钵,稍后于罗什
的雍州沙门智猛,在□
宾也碰到过。智猛见到的佛钵通体紫中带青,青中带
红。他以华香供养,又
双手举钵,轻松地举过头顶,发愿说:“若钵有感应
,能轻能重。”发愿刚毕,
佛钵立刻变重,双手捧着的钵重不可支。连忙放到桌
上,而这时又觉得钵并
不重。(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一五)
世上是否存在能轻能重的佛钵?当不难判断。殊
可注意的是罗什的
感悟,所谓“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佛法以为
一切法中,心为先导。
心若调伏,一切法悉得调伏。又以为一切诸法,分色
心二法,有质碍为色
法,无质碍而有缘虑之用,或为缘起诸法之根本者为
心法。实质是精神意
志先于重于物质实体。罗什顶戴能轻能重的佛钵,从
而悟出“心有分别,
钵有轻重”的道理,说明他已意识到世间一切法乃心
法。物之大小、轻
重、形状,皆是心之反映。这已经和大乘佛教的般若
(智慧)有点接近了。
或许是能轻能重的佛钵证实了佛理,开悟了罗什的智
慧,他决定在疏勒停
留一年。
这年冬天,罗什诵读《阿毗昙心论》。三藏中的
毗昙部,谓一切有部,属
于小乘经论,以为世间诸法皆实有。罗什七岁出家,
一开始就学小乘毗昙部
经典。
《阿毗昙心论》是毗昙部中的重要著作,为尊者
法胜造。这部经典有十
品:界品一、行品二、业品三、使品四、贤圣品五、
智品六、定品七、契品八、杂
品九、论品十。界品有偈云:“若知诸法相,正觉开
慧眼。”意思说,理解世
间一切法相,须正觉和慧眼。智品有偈云:“智慧性
能了,明观一切有。”意
思是心智才能观察、理解世间诸法常有。总之,《阿
毗昙心论》的十品,归根
结蒂是“显法相以明本”,即一切法实有与心为本二
者之间的关系——诸法
实有诸法心造。
……
P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