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06032773
-
作者
许锦文
-
出版社名称
东方
-
出版时间
2008-08-01
-
开本
16开
- 纸张
-
包装
平装
-
是否是套装
否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语
孟小冬在中国京剧 ,堪称当之无愧的首席女老生,是迄今为止,可与四大须生相媲美的艺术家,她被梨园誉为“冬皇”,已在海峡 文艺界得到共识。 但孟小冬的一生,也是孤寂的一生,飘零的一生,印证了“高山流水知音难求”,“自古红颜就多薄命”。双十年华时,她即被梅兰芳金屋藏娇,成为梅氏的第三房姨太太,但这对“天造一对,地设一双”的梨园璧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在短短的四年婚姻后就情断义 。不惑之年后,性格孤傲的她为了报答恩情,下嫁给风烛残年的上海大亨杜月笙做了第五房小妾,犹如明珠蒙垢,令人惋惜……
内容提要
孟小冬,一九零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农 历十六日)生于上海,名若兰,字令辉, 乳名小冬,后艺名即用小冬。梨园世家。 五岁随父孟鸿群练功,习唱老生唱段。九岁写给姨夫仇月祥为徒,并 登台演出。之后几年演出于无锡、上海、南 洋、汉口、天津等地,崭露头角。十八岁首演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三庆 园,以全本《探母回令》打 。一 而红,名震 京城;同年与梅兰芳合演堂会戏《四郎探母》、生旦对儿戏《游龙戏凤》 ,台上阴阳颠倒,引起轰动。二十岁与梅 兰芳结为伉俪,洞房设在东四九条冯耿光公馆里,金屋藏娇,婚后脱离舞 台。二十一岁天津沙大风撰文 捧孟为“冬皇”。二十三岁时梅兰芳祧母逝世,小冬拟以儿媳身份戴孝, 受阻,与梅失和。二十四岁正式与梅分 手。三十岁在金兰姐妹、杜月笙的第四房小妾姚玉兰的撮合下,委身于杜 。三十一岁正式拜余叔山石为师,并 喜得琴师王瑞芝辅佐。之后五年直至余师逝世,小冬立雪余门,共学会《 洪羊洞》、《搜孤救孤》等近三十出余派戏, 其中约十二出戏 为拿手,余师生前给小冬打分为:唱工得七分,做工五 分,念白只得三分,但这是余门弟子中获得 高的得分。四十岁参加杜寿赈灾义演,连演两场《搜孤救孤》,盛况 ,演毕即宣布告别菊坛。四十三岁在香港与杜 月笙补行婚礼,正式成为杜的第五房小妾,次年杜月笙病逝,分得遗产二 万美元。之后定居香港,其间周恩来 曾托 人盛邀小冬回大陆观光,未果。六十岁迁居台北,在家静养。一九七七年 病逝,享年七十虚岁。
目录
一、冬皇出世
二、梨园世家
三、童年时代
四、拜师学艺
五、初登氍毹
六、无锡挑帘
七、梅开二度
八、三莅无锡
九、加盟大世界
十、登上共舞台
十一、汉口之行
十二、搭白玉昆班
十三、献艺泉城
十四、北闯津门
十五、名震京城
十六、定居北京
十七、不速之客
十八、梅孟对戏
十九、梅孟结合
二十、金屋深藏
二十一、命案始末
二十二、梅孟仳离
二十三、大亨斡旋
二十四、皈依佛门
二十五、紧要启事
二十六、重返舞台
二十七、三美剪彩
二十八、立雪余门
二十九、姐妹伴学
三十、继续深造
三十一、师徒永诀
一二十二、杜寿义演
三十三、广陵 唱
三十四、[冬皇]由来
三十五、随杜迁港
三十六、补行婚礼
三十七、在港授徒
三十八、孟小冬与张大干
三十九、 重托
四十、十年台北
四十一、冬皇仙逝
附录一 冬皇遗音
附录二师承与弟子
附录三 同时代人物年代对照
孟小冬年表
编后记
精彩试读
一、冬皇出世
历史翻开了晦暗的一页。
公元1840年至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
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开放
的通商口岸之一。不久,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蚕食中国,
英、法、美等国先后威逼上海道台,将大片上海城区土
地划归他们,成为“租界”。如现在黄浦区人民路到延安
路一带,即划为法国租界,通称“法租界”。
1908年12月9日(农历戊申年十一月十六日),上
海天气冷得异常,风刮得特别猛烈,天空还不时飘着雪
花。行人个个紧肩缩膀。中午时分,在靠近法租界的民
国路(今人民路)同庆街观盛里(今观津里)一条弄堂
中的普通楼房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这个刚降生的
婴儿不是别人,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日后大红大紫、
被剧坛誉为“冬皇”的一代名伶——孟小冬。
孟小冬出生那一年,是光绪三十四年,此时,大清德宗皇帝载活已
走到尽头,在孟小冬出生前半个月,他就寿终正寝、仙辂升遐了。说来
也奇,昨天那位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那拉氏还传懿旨,授醇亲王载沣为
摄政王,刚满3岁的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改年号为宣统,
第二天老太后也撒手西去了。大清帝国,摇摇欲坠。3岁的孩子怎能料
理 大事,于是由小皇帝父亲摄政王监国,代行皇帝职权。
1911年10月10日,发生了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 成立,定都南京,并决定采用公
历。这样一来,短命的“宣统”三年不到就垮台了。几乎同时,袁世凯
在北京也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决定临时政府由南京迁往北京,
孙中山不得不于当年2月14日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隔年,孙中
山为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在南京又发动“二次革命”,举兵讨袁……
孟小冬就是生在那样一个可诅咒的乱世年月。
小冬落地那天,父亲孟鸿群虽说心里也想妻子 能给他生个大胖
小子,日后能传承他那文武老生的衣钵,但偏偏头一胎却是个女孩。但
想想自己今年已过了而立之年,前面曾娶过一房夫人王氏,不幸病逝,
婚后几载也没留下一男半女;而现在续弦张氏夫人刚过门一年,就为他
顺利产下一女,当然还是满怀欢喜,早已准备了不少红喜蛋。亲友和左
邻右舍闻讯后纷纷前来道贺。在贺喜的人群中,有一位高大而壮实的男
子,大长脸,约三十来岁,因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归天,“国丧”期
间,清廷不准敲锣演戏,现在闲在家里。他是张氏夫人娘家的亲戚,论
辈分,刚生下的婴孩应该称他为姨父。这位就是后来小冬的启蒙师傅仇
月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再说仇月祥刚进门,就听见婴儿“哇哇”
的啼哭声,连忙对孟鸿群笑说:
“好嗓子,好嗓子!是块唱戏的料子,日后准保是个名角。起名了
没有?叫什么?”
夫人用产后疲惫的双手,把襁褓中的婴儿轻轻托起说:
“还没起名呢,就请姨父给她取个名吧!”
仇月祥上前接过紧紧抱在怀里,看着那稚嫩的小脸蛋儿,略加思
考说:
“ 外面好冷,还飘着雪花,眼看就要‘冬至’了,就叫‘小冬’
吧!”
孟鸿群一听,很喜欢这个名字,连连点头说:
“这名字好!叫得响亮,‘小冬’过了,就是‘大冬’,要过年了,
好兆头!”孟鸿群说这话时,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采。
关于孟小冬的出生,近年来在京、津、沪等地传出小冬本不是孟家
人,而姓董,汉口人。“小董,小董” 叫成了“小冬,小冬”了!
据说是由上海一位 作家首先“考证”出来的,但详情不知;此外,
笔者在沪也听一位年过九十的老者口头如是说,但他未肯细谈。有人说
她在7岁时,是被孟鸿群到汉口演出时领养的,回到上海后仍叫她“小
董”,因为叫习惯了,就一直未改口,直到她15岁时,方改为孟姓。其
实,她在1919年12岁时, 到无锡演出挂牌用的艺名即为“孟筱冬”
了。又说她16岁时到汉口演出,回沪后进大世界大剧场,两年后进共
舞台。这也不对,孟小冬是13岁 大世界,一年后进共舞台,再一
年后才去汉口的。反正,只凭记忆或道听途说总是说不准的。所以目前
仅能算是一种传说而已,还不能妄加肯定,且存此一说。
不过,按 已故剧评家丁秉燧先生和几位孟门弟子的意见,他们
认为孟小冬生于上海,若以出生地为籍贯的话,应算是上海人。
另根据198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和1990年出
版的《中国京剧史》(中卷)“孟小冬”条目,都记载为北京人,祖
籍山东。而孟小冬生前曾为香港余叔岩好友孙养农先生所著《谈余叔
岩》一书撰写过一篇序言《仰思先师》, 署名时,标明为“宛平孟
小冬书”(《余叔岩艺术评论集》 33页);另外,孟小冬生前曾对她的弟
子李猷先生亲口讲过,她是河北宛平人(香港《大成》杂志第204期)。
这宛平县,原属河北省管辖,位于北京市南部(近卢沟桥),1952
年并入北京市,现属丰台区。
如此看来, 有说服力的,还是应该尊重和相信孟小冬本人所说的
籍贯,即现在的北京。我们没有必要硬拉她加入沪籍,或再节外生枝地
冒出一个什么地方来。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