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为你推荐相似商品︿
推荐商品
商品详情
-
出版时间
2020-08-01
-
ISBN编号
9787520715164
-
ISBN编号
12925146
-
开本
32开
-
包装
平装
-
纸张
纯质纸
-
出版社名称
东方出版社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1.阅读本书,就如同置身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课堂。书的内容来自北师大教学一线,是李小龙老师经数年反复实验、打磨而臻于成熟的《红楼梦》导读课堂实录。鲜活的口语、来自学生真实阅读体验的互动、激情澎湃的课堂氛围中的灵感迸发,构成一大特色。
2.与大部分《红楼梦》解读书偏于学理化和主观化、旨在对红学问题发表一家之言不同,本书的目标在于系统地引导初读者以及读而未懂者入门、看“门道”。
3.与一般《红楼梦》导读书和青少年名著导读书采用随文评点的方式不同。本书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从有趣的问题出发(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相信也会是更多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所遇到的。)在对细节的分析讨论中逐步深入到《红楼梦》阅读的各个层面,其表层结构是有趣而吸引人的,深层架构又是系统而深刻的,可以帮助读者实现有效阅读。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影响力是超越国界与时空的。但在众多读者中,不少人是震于其大名而硬着头皮去读,收获很小;还有人非常喜爱,但只是溺于《红楼梦》表面上的东西,对其深刻的内涵并无会心,少有真正进入其艺术境界后的解味之言。
为了提起读者的兴趣,带领读者尝到“梨子”的味道,又不越俎代庖地强迫他们接受那些宏大的高头讲章,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龙老师将数年学术研究和本科一线教学的经验融为一体,经多个学期反复实验、打磨,终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红楼梦》导读课。本书正是这一专题课堂的实录。鲜活的口语、来自学生真实阅读体验的互动、激情澎湃的课堂氛围中的灵感迸发,构成本书的一大特色。从有趣的问题出发(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相信也会是更多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所遇到的),在对细节的分析讨论中逐步深入到《红楼梦》阅读的各个层面,其表层结构是有趣而吸引人的,深层架构又是系统而深刻的,可以引导初读者、读而未懂者看清“门道”,擦亮悟红之目。
作者简介
李小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博士论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获2009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第七届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出版古籍整理类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ji、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
目录
引言
一、缘起/003
二、我们应该读哪一种《红楼梦》?/006
三、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014
第一部分《红楼梦》的总体逻辑
一、为什么要假托石头故事以开篇?——《红楼梦》开端的意义/021
二、“ 大旨谈情”和“耻情而觉”“色空”是否矛盾?——《红楼梦》
的核心主旨/027
三、贾(假)与甄(真)的设定有何意义?——《红楼梦》的整
体结构/031
四、为什么要从甄士隐和贾雨村等人引入整个故事?——中国小
说中的“兴”/035
五、北静王送贾宝玉的鹡鸰串有什么寓意?——对《红楼梦》政
治隐喻的一种猜测/040
六、贾母后来就不疼林黛玉了吗?——如何看待后四十回/042
第二部分《红楼梦》中的经济问题
一、冷子兴对荣国府的评价客观吗?——贾府的死而不僵/049
二、贾母也感到钱不充足了吗?——经济滑坡的暗示/053
三、凑份子过生日只是为了好玩吗?——贾府经济的窘迫状态/056
四、忠于贾母的鸳鸯为什么偷当东西?——家族经济脉络的一个
旁支/064
五、腊油冻佛手被王熙凤昧下了吗?——扯不开栓的当家人/067
六、贾赦为什么称赞贾环的诗?——大房派与二房派的斗争/072
七、林家的钱哪里去了?——拮据的贾府可能有了“润滑油”/076
第三部分《红楼梦》的情节脉络
一、宝玉的婚事由谁做主?——木石前盟失败的根本原因/081
二、宝钗为什么开宝黛的玩笑?——贾府诸人对黛玉婚事的
看法/085
三、旧手帕中有什么苦心?——宝黛证心的一个关键点/088
四、为什么只写一次“云雨情”?——宝玉喜欢女子的原因/092
五、宝钗一直住贾府合理吗?——古代的宗族关系/094
六、贾琏与王熙凤相爱吗?——古代夫妻关系的实质/096
七、“养小叔子”指的是谁?——王熙凤到底持身正不正/099
八、为什么薛蟠说“舍表妹之过”?——王熙凤的嫉妒心/102
九、为什么王熙凤会说出冰冷无味的笑话?——大家族的巅峰与
下坡路/104
十、“ 双悬日月照乾坤”该怎么解读?——史湘云的签词/111
十一、芳官唱曲的用意?——宝、钗、湘故事的隐喻/114
十二、袭人对晴雯不满吗?——晴雯之死的真相/117
十三、贾赦为什么求娶鸳鸯?——“黄昏恋”的背后/121
十四、《姽婳词》一节有什么作用?——对后四十回武戏的推测/123
十五、探春、巧姐、袭人的结局符合原意吗?——如何理解
薄命/127
第四部分《红楼梦》中的人物
一、怎样理解宝玉爱红?——《红楼梦》的女性尊崇/133
二、黛玉完全理解宝玉吗?——贾宝玉形象的复杂内蕴/135
三、黛玉的眼泪为什么少了?——宝黛情感的平衡期/144
四、原作中会有宝玉和贾兰中举吗?——曹雪芹对社会大势的
体察/149
五、大红猩猩毡斗篷有特别的含义吗?——续作的宝玉出家和原
作的悬崖撒手/154
六、为什么鬼使说宝玉运旺时盛?——曹雪芹对贾宝玉的复杂
态度/156
七、为什么不叫“黛姑娘”“ 薛姑娘”?——关于钗黛的称谓/161
……
精彩书摘
十二、宝玉的婚事真的不看门第吗?——贾母对黛玉的态度问:在第二十八回和第二十九回里,我对贾母的一些行为不太理解。第二十八回对于元春赐礼的事贾母装聋作哑。第二十九回贾家到清虚观看戏,张道士谈到宝玉的婚事的时候,说有个女孩非常聪明、有智慧,家境也比较殷实,根基比较厚,许配给宝玉比较好,贾母说不管根基,只要她模样长得好就行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其实也是学界很多人讨论的一个话题。我们先说前面传的礼物。元春从宫中赏赐的礼物,宝玉和宝钗是同等的,别人跟他们都不一样。这个故事作者绝对不是随便写的,因为剧中人也很尴尬,不是随便写了一下剧中人也无感的那种。在剧中,连宝玉也觉得很奇怪,他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从这几句话就知道,以前他的和林黛玉的是一样的。因为元妃肯定不是那一年忽然想起来要赏赐,以前从来不赏赐。即便元妃想不起来,宫里的小太监、小丫鬟肯定也会记着这个事,所以宝玉才怀疑是传错了。袭人说:“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有的探佚学者认为“别是传错了吧”这句话,就像宝玉说的“太太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的话一样,是一个谶语。元妃到底中意谁,说到这里就复杂了,我们把它稍微掰开一点。
贾宝玉到底娶姐姐还是娶妹妹这个话题,有发言权的人是王夫人,甚至贾政都不在其列,因为贾政虽然有发言权,但是一般来说古代的男人是外向的,而家里的事一般都是女性来管。而且,贾政不太愿意管这件事,因为小说里面写过几次,提到贾宝玉的婚姻大事,贾政都不太愿意讨论。从两个方面来讲,王夫人都应该选薛宝钗,一是她跟薛宝钗的关系在那儿放着,二是她更喜欢薛宝钗那样的人,她也更需要一个薛宝钗那样的人,因为王熙凤她可能未必愿意再用,后面到了七十多回,我们看到她已经开始想要架空王熙凤。另外她恰恰又不喜欢林黛玉,我们从各个逻辑都能感受得到,尤其是通过她对晴雯的说法可以看出来。因为脂批里面说得很清楚,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就是照着林黛玉去写的,王夫人不喜欢晴雯明显是不喜欢林黛玉的一个影射,而且她自己还不小心把真话说出来了。前文我们在“宝玉的婚事由谁做主?”一节中提到过,那个话说得很难听,可能隐藏在她心中很久了。两个因素叠加,她肯定还是想选择薛宝钗。
这个事情按理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问题的复杂就在于王夫人头上还有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不能直接起作用,但不能直接起作用不代表她没有作用,这是两个概念。这有点儿像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下面有个细节的事他不管,这个细节是由主管部门去管,领导不去直接提出意见,他要直接提出意见也算是越权,因为应该先让主管部门去做,实在做不了再汇报给他,他再插手。但是如果领导对这个事情很在意,他能不能提出意见呢?当然可以,就看领导的策略如何了,他可以用复杂的方式去影响这个事情的判断和走向。贾母能不能聪明地施加这样的影响力呢?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贾母可以通过贾政去施加影响,也可以通过王夫人,当然还可以通过元妃。通过元妃去施加更合适,因为对于整个中国古代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来讲,掌握一个家庭最高权力的当然是父母,但问题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大家,由国家的上层发布的命令一定会突破下层的命令,这也是很多才子佳人小说在结尾总是要由皇帝下旨完婚的原因,所以元妃在这个事情上一定有她巨大的影响力。书的前半部分反复地润色过元妃的影响力,那后来到底是王夫人给元妃施加了更大的影响力,还是贾母施加了更大的影响力,我们不知道,因为后四十回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根据前面的推测,应该是贾母施加了影响,所以元妃应该是从宫中赐旨,这是很多探佚学者专门写文章讨论过的。元妃赐旨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完婚,这道旨意如果真的传出来,贾府是不能违抗的,因为元妃的旨意不是贾政和王夫人女儿的建议而是妃子的旨意,他们之间这种等级差别非常大,从元妃省亲的时候贾政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要是元妃的旨意得到执行,《红楼梦》就没有我们所说的悲剧了,木石前盟就成功了,所以很多红学家推测这个旨意在传输的过程中传错了,前面宝玉说过“别是传错了吧?”是一个谶语。因为传错本身是很难发生的事情,作者不能在关键的情节里面就用一个传错来表示,所以前面要做铺垫,要告诉读者传错是有可能的。吃错药也是这样,需要在前面铺垫有吃错药的可能,后面才会用吃错药来给一个重要的主人公安排命运。所以,端午赐礼这个情节可能有它复杂的用意,一方面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里面去挑事,本来宝黛的发展这段时间还行,还没怎么吵架,结果这个事情一出来立刻就吵架了。贾宝玉心里总觉得林黛玉肯定会多想,林黛玉觉得她本来没多想宝玉偏要认为她多想,那就证明他认为她小气。男性和女性的这种争论不只是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其实直到现在每个男性和女性之间都会发生,通常男性会怕女性多心然后小心翼翼,女性就觉得自己本来不多心,他偏偏想她多心,那就说明他对她不放心,那她就要生气,好像是被男性逼着生气了。男性如果不认为她多心,她会觉得他根本不考虑她的感受。男性和女性想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所以总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在《红楼梦》里就成为这么一个局面,有这个功能,但更多的是一种谶语的功能。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第二十九回关于清虚观的事,张道士说要介绍一个女孩子,然后贾母就说了一席话。试想,如果你是贾母,你怎么办?你去把王夫人找来说“我更喜欢我外孙女”吗?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这样显然是以势位压服别人,可能会适得其反,而且贾母也不可能永远控制这桩婚事,因为即便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她婚后的幸福还是要取决于王夫人。贾母也不会这么傻,她这么一大把年纪,在这么一个复杂的宗族里生活这么久,一定会善于施加影响力,这就是一例。王熙凤曾打趣黛玉“喝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那个话一定是她感受到了贾母的影响力。贾母在这里也是这样,她就是要告诉王夫人,告诉贾政,她的选择是谁。她说家底不管,穷富什么都不管,这个都是照着林黛玉说的,“只要模样儿好”,他们这种人家还在意家底吗,有钱没钱无所谓。大家想一想,贾府会娶一个没钱没地位的人吗?按一般的逻辑是不会。我们受现在的婚姻观影响太深,没有注意到,中国古代婚姻一定是社会关系的结合。别说古代了,我们现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只不过会用感情作为一个中介,不会像古代一样把感情完全抛开。但是即便如此,婚姻的根本元素依然还是社会地位。我们看电影,经常看到一个公主遇到一个乞丐,然后就喜欢上了乞丐,不顾一切地去结婚,然后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至白头,那是童话。一个公主和一个乞丐永远不可能有爱情,不是说她看不起乞丐,不是说乞丐没有钱所以她不喜欢他,而是他们根本就没办法对话,他们的三观就不同,谈任何问题都会吵起来。感情是要有基础的,你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说话,总是在印证自己,那个时候你的感情才会越来越强烈。要是总是在反对自己,怎么可能维持感情呢?你要印证自己是对的。为什么每个人都这么需要异性对自己的情感?因为我们首先需要异性肯定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爱情的本质就在这里,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两个谈恋爱的人,女性忽然说三观不同要分手,男性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我们事外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人的选择太激烈了,太过分了,为什么不明白“天涯何处无芳草”呢?但是那个人就是转不过这个弯来,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对自己生命的评价全都寄托在这个女性身上。她喜欢他,他的生命就有价值;她不喜欢他,他的生命就没有价值。所以,可以想象,一个公主和一个乞丐怎么可能互相去承认对方生命的价值呢?我们之所以喜欢另一个人,更多的意义上在于自己虚拟的这个人的形象,他确定了我们的生命的价值。
在这个逻辑上,我们再回来看贾母这些话就有意思了。贾母这个话是故意说的,因为这不符合一般的惯例。她是在向人宣告,因为这个话说完之后,别人再去做决定的时候,再去推动这个事情的时候,就要顾虑到作为贾府老祖宗的她,她是有态度的、有倾向的,不能随便忤逆她的倾向。这个倾向明确地指向林黛玉,因为她说不要根基,林黛玉现在什么根基都没有;她是个孤女,第三回叫“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是脂砚斋本的回目,程本的回目叫“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两个字非常刺目、扎心,但是是真的。因为林黛玉现在一个亲戚都没有,一分钱都没有,如果贾府对她好,那她就是小姐;贾府对她不好,她立刻就变成孤女,什么都没有。所以后来林黛玉做过一个梦,我们前面也提过,大家仔细体察一下,那个梦其实很悲凉。林黛玉所赖以凭据的,一是贾宝玉对她的感情,二是贾母对她的亲情,所以在梦里贾宝玉不理她之后,她就哭诉给贾母,贾母却很冷漠,不管她,让她找别人哭去。那时候黛玉的所有凭据都没有了,因为她在这里“唯二”的依凭,这两个人都抛弃她了,你可以想象那个梦林黛玉做得是多么凄惶。把这些联系在一起考虑,就会知道对张道士的一番话是贾母一个非常聪明的暗示,她在后面还有很多暗示,包括后面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借宝黛二人吵架把它说出来了。